尊王攘夷,以临乱世

2023/06/1237 浏览煮酒论三国
导语
上马能射箭,下马能吟诗,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江湖人送外号“百晓生”。没错,说的正是在下——魏文帝曹丕。在那个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时代,稍微有点家底的野心家都想乘势而上、逐鹿中原。捧着官二代的剧本,如果碌碌无为只求苟安,曹丕又怎么可能借势逆袭成为魏国开国皇帝?
TapTap
1、汉朝终结者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赢家通吃”的法则,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王朝迭代、江山易主,实为自然规律。即便大汉王朝的存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说。
时值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经过曹家两代人的奋斗(架空),名义上的汉室正统皇帝刘协,基本等同傀儡无异,汉室的真正掌控者实为曹氏集团。而曹氏的大当家曹操死后,便由其子曹丕继位世袭世子。
很快,眼看时机成熟,曹丕心想我也不装了,摊牌了。于是逼迫刘协退位,另外划了一小块封地给刘协自己玩。曹丕此举终结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统治,篡汉建立魏国,成为魏国开国皇帝,自封魏文帝。
TapTap
2、制度,是集权的工具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视乎家世、道德与才能三者并重,同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初衷是好的,为国家选贤任能提供了标准依据,可是在人为的干扰下,制度它后来跑偏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TapTap
3、伐吴,我是认真的
来自现代人的访谈实录:
当历史照进现实,让我们掌声有请魏文帝曹丕出场,请他来分享爱的定义。
我:对你而言,谁才是你的真爱?
丕:东吴
我:我问的是人,是人,是人!!
丕:东吴
我:能解释一下为啥不是人,而是东吴吗?
丕:东吴!
我:呃……(这天没法聊了)
开个玩笑,不过从玩笑中我们不难看出,曹丕对于征服东吴的执念有多大。他在位仅七年,在此期间****、不计代价,连续发动了三次伐吴之战。虽然最终都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未战而退以失败告终,但他意图吞并东吴,决心一统三国的雄心壮志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在时间线的那一头里,如果要问谁是曹丕的真爱,我想一定不是女人,因为甄皇后被曹丕赐死(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之妻)。
TapTap
4、这是一名文艺boy
前面讲了,曹丕自幼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还能文能武,这为他后来的文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邺城待着无所事事的时候,曹丕参与组建“建安七子”这一文艺小团体,爱好相同的几个人常常附庸风雅,搞一些诗、赋、文学类的文雅创作。另外,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TapTap
与建安七子对应的还有建安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为代表的文艺团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自不必提,反而是弟弟曹植的才气常常盖过曹丕。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总是身不由己的,可能这也是曹丕登基称帝后对弟弟起杀心的原因之一。
然而,曹丕刻意借机捧杀曹植,则间接促成曹植千古名诗《七步诗》的诞生。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TapTap
5、正值壮年,英年早逝
曹丕前半生算得上顺风顺水,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尤其是恢复西域建置,这是中原王朝影响力,在当时延伸到世界上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从起点长安(西安)经西域(新疆以及中亚诸国)到达终点罗马,必然要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管辖机构)。
如此看来,曹丕也是有具有野心抱负和长远眼光的帝王。然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曹丕在位仅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卒,时年四十岁。
总结
古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从甄皇后与曹植的下场,可以从中看出一二,曹丕够无情。但曹丕之才学,却是帝王中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