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几十万人的围观下,这位“流量小丑”骑到了他的西藏
卧槽,蓝色妖姬拉萨限定版!
昨晚,阔别小丑舞台许久的皮小浪又一次激情变身,用那身鬼魅的“蓝色妖姬”在庄严的布达拉宫脚下整了波狠活。
数个月前,他曾是网络抽象时代的宠儿。在“舔狗怒护女神却惨遭嫌弃”的烂俗剧情中,这位舔狗总能在愤恨下化身“蓝色妖姬”,那紧身小皮裤与蓝色战衣的混搭,是他对魅力的自信展现;脚上那双永远金光锃亮的切尔西皮鞋,是他永远不能被践踏的尊严;夕阳下他那被称为“羊尾油”的翘臀高高甩起,仿佛是他对这世俗的一丝不羁。
这种抽象搞笑却不恶俗的形象,可谓是正中乐子人们的猎奇心理,因此尽管他的内容大多换汤不换药,却依然能在B站滚筒般地二创下,经历流量的洗礼。
(图源见水印)
但论谁都不会想到的是,这个凭借扮丑赚麻了的“网络小丑”,有一天会拿掉自己取乐观众的红鼻子,在质疑声中,选择了踩上单车一路向西。
一普通的普通人
最初我和多数乐子人一样,只将他口中的“骑行西藏”看作是场整活,毕竟一个正吃着流量红利的“网络小丑”,仅靠哗众取宠便能赚得盆满钵满,似乎完全没理由去趟这滩泥。
起点四川,终点西藏,两千多公里路程,两辆脚踏车,六个驼包,他与好友就这样一股脑地踏上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乐子人们也早早搬好了小板凳,围观在屏幕前,在他打卡式的每日视频中寻找“蓝色妖姬”的踪迹,在每次皮小浪诉说困难、发出疲惫的感慨时在屏幕前飘过一句句:
“别铺垫了,快变身吧!”
我像多数人一样渴望着那抹蓝色身影再次出现,想看他扛起自行车、甩起羊尾油,大步流星地奔跑在318国道上,用“蓝色妖姬”那挤在一起的五官再喊出那句经典的:“蓝色妖姬你不爱,非要在渣男身上找存在”。然后大家像看笑话一样,在嘻嘻哈哈中结束这场闹剧。
但我们未能如愿。
一天、五天、十天,随着视频地不断上传,皮小浪的旅程从未终止,甚至除了吐槽“卡(裆)被磨得生疼”外,他对这场苦旅并未有太多怨言。
他会在无人深夜扎营在滑坡下,在清晨醒来看清危险才后怕地感叹一句:“幸好没噶”;他能费力骑行至山巅,在雪峰的一片白茫茫下,舞出灵动的步伐。而这位网络小丑,即便脱下扮丑的“蓝色妖姬”,我们依然能在生活中乐观的皮小浪那里,找到乐观所带来的快乐与安逸。
这一次我们看的不再是舞台上的蓝色妖姬,而是生活中的皮小浪——一个很普通的普通人。
二流量时代的网红小丑
自"蓝色妖姬“爆红网络后,“小丑”一词便一直是挂在他身上的标签。
出生于四川的皮小浪,像很多困于西北大山中的孩子一样,早早辍了学,与蛮横父亲的别扭,令他在懵懂的年纪仅靠一腔热血便远赴东南沿海打工。
他端过盘子、也送过快递,小小年纪进了厂,又在劳累与微薄收益中选择了提桶跑路。在老家拜师了半年木工手艺,却又向往山外的广阔天地,转头又跑去了福建干工地木工,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短视频拍摄。
但尬到出奇的土味视频不仅未能带来半分收益,反倒让他受尽了身边人的冷眼。他曾激情满志地奔赴成都与同乡好友共同拍摄,却也在花光余粮后,靠跟家人借钱,然后灰溜溜地奔回福建工地。
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视频之路似乎一直坎坷,直到他遇到了好友成有才。
共同风格的两人很快开启了一场兼具抽象与离谱、俗套与潮流的土味儿盛宴。在“蓝色妖姬”还未爆火前,他们的视频风格便已是抽象剧情+扎眼的奇装异服的混搭,使这些视频毫无新意与价值观的输出,却也能在某个奇怪的G点上逗得你捧腹大笑。
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是懂流量密码的。
当那蓝色战衣加紧身皮裤的“蓝色妖姬”意外走红后,他们以此为核心,几次更新迭代后的“黄金切尔西”“羊尾油”“红色风暴”大恰抽象流量,在二创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回锅加热后,“蓝色妖姬”的几次出圈,令他成了抽象时代网络小丑中一员不可小觑的战将。
在越来越多乐子人们笑看网络小丑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数百万的粉丝。但就当人们都以为他们将在大行其道的抽象文化中深耕时,这对儿“红蓝Buff”组合却选择了分别。
2月初,成有才发布了二人的告别视频,视频中的他们拘谨地寒暄分别,曾经相拥狂笑的“红蓝”组合如今只剩下了夜幕中平淡与尴尬。
没人讲得清两人发生了什么,我们只知道昔日的并肩好友就此分离,在生活的康庄大道上走上了不同道路。成有才成立了网络直播公司,在网络时代走向了更远的远方,而皮小浪则将“蓝色妖姬”带回了家乡。
事业上的波折与生活上的困惑令皮小浪心有迷茫,在选择西行前的最后一个视频里,他说自己想短暂摘下“小丑”的面具,去完成心中曾经的梦想——去西藏。
而一切都如他在骑行前的视频中所言,这趟旅程我们见证他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也看到他遇见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我们从曾经看乐子的看客,变成了沉浸入旅程的行者,随他一同爬过更高更高的山,共赏一朵朵最美的云。在米亚山垭口共闯骇人的风雪,在然乌湖畔同赏西南的春日风光。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路上,他被许多粉丝认了出来,有人深夜而至,为他们送来干粮与补给;有人盛情相邀,同他们吃一锅烧鸡,有人中途加入,随他们骑行一段旅程后,又忙着一头扎入了生活的蹉跎。大家都曾在屏幕前嗤笑过这个网络小丑,却也在前进路上敬佩这个冲刺理想的勇士。
在皮小浪日渐沧桑的面容中,我们看到了他眼中散发的光,那是一种对自由的坚持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这趟旅程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他,他是台上引人发笑的网络小丑,也是台下独一无二的皮小浪,更是一个梦想在西藏的普通人。
三去西藏的意义,从不在于西藏
“当年一首蓝莲花,差点饿死在318”
不知从何时起,去西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理想,在“诗与远方”的浇灌下,那条进藏的318国道上挤满了一路向西的普通人。
尤其是在短视频兴起后,踏上此途的人更是越来越多,甚至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这其中不乏资产千万的富翁,也有一贫如洗的穷民,短视频给了有些人分享生活的渠道,也给了一些人追逐梦想的胶囊。
哪怕我身无分文,只要我在去西藏的路上开启直播间,总会有人给我投来微博的打赏,于我而言,只要能解决基本的温饱,便敢只用一双脚去丈量西藏。
但对于投来贪婪目光的人来说,只要假借的理想不被揭穿,他的这条西行之路对观众而言便永远是:“在路上”。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穷游西藏”以及与此有关的心灵鸡汤愈发侵扰人们的生活时,那个裹挟着青春与理想的神圣之地便在许多人心中变了样。但无论喜欢与否,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蓝莲花》《平凡之路》响起时,当视频中前行的镜头对准远山雪顶的余辉时,总有人在心底默默将“去西藏”视为了人生理想。
但就像去过西藏的人常说的:“西藏永远不是目的地,西藏永远在路上”。
如果你花上半天时间飞到布达拉宫脚下瞻仰,那么它本质上与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并无不同。“去西藏”的意义就好比一部《西游记》,即便明知前路条件艰苦,要越过许多山,绕过许多弯,甚至将直面可能要人命的高反,但依然有人愿意埋头奔赴,因为这一路或许有他正在苦寻的人生真经。
远离城市、回归旷野,孤独的人文令我们得以平静地去整理、思考人生,我们咬紧牙关爬上一座高峰后,站于山顶之上,我们得以停下轴转于社会的身心,尽情地俯视着人间的苍澜与云山,或许那一刻所感悟的人生答案,才是世人眼中那虚无缥缈的“朝圣”。
去西藏的意义从不在于西藏,就像已经到达拉萨的皮小浪下一站将是新疆。这个曾经爆红网络的小丑,选择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或许在繁繁扰的网络世界中他又将泯然众人。
但一路走来,他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人。
设置星标观看精彩文章不迷路!
点击关注,我们想和你聊聊电子游戏和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