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近期热点三问解答
近期,有不少玩家老爷们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今天我们集中做下解答。
问题1:狗策划,大斧子伤害100%,手弩27%,我看你X!@#$#%数据藏这么深都让发现了,果然厉害

以上是 几个武器类型的动作和动作时长按照每秒造成100%伤害来看的话动作多长就应该打多大的平A伤害如果动作时间一样,伤害就是一样 在dps的角度 这一块是一致的,不存在武器差别所以每个动作,上的动作时间就基本等于动作系数
老板:"狗策划,你忽悠我,巨刃最后还有一下冲击波是额外100%伤害"
但是动作不可能一样长啊,手弩每一下能和巨兵一样缓慢么
巨兵只能打面前,手弩也打面前么,所以在实际调整的时候 范围 动作次数都要考虑的对于手弩来说 动作组有6个,代表 一套动作循环为6次判定
箭雨套100%就触发6次 总共只要 1.9秒 收益比 6/1.9 ≈ 3.2
对于巨刃来说 动作组有3个,代表 一套动作循环为3次判定箭雨套100%就触发3次 总共只要 2.3秒 收益比 3/2.3 ≈ 1.3
在箭雨上 手弩比 巨刃多了 接近3倍的收益
那么箭雨套用手弩 就比巨刃吃香 ,当然巨刃也触发不了箭雨
如果手弩想拥有巨刃的伤害,每一次攻击动作就要向巨刃一样慢
如果手弩想拥有巨刃的冲击波额外伤害,那么手弩就只能和巨刃一样突突面前一丢丢距离
反过来
巨刃想和手弩一样的攻速,就要和手弩一样的伤害27%
问题2:狗策划,暴风雪套装,你出来解释解释怎么回事,你^^#@!@#$%!这一个描述的确很绕

先确定几个buff效果
【冰晶】: 冰霜伤害增加50,3层
【严寒】:暴风雪技能伤害翻倍
【深结】:冰霜伤害提高33%,3层
几个的关系呢是这样
放1次冰环得到 1【冰晶】
【冰晶】1
【严寒】0
【深结】0
当你获得3层【冰晶】时,将其转化为【严寒】效果,使你的暴风雪技能伤害翻倍。
3【冰晶】获得1个【严寒】
【冰晶】3
【严寒】1
【深结】0
使用暴风雪时,如果你拥有【严寒】效果,那么将获得【深结】并取消【冰晶】
用暴风雪时,有【严寒】,那么获得【深结】,然后取消【冰晶】
【冰晶】0
【严寒】0
【深结】1
在此时0【冰晶】,就不能触发【严寒】效果了,但是有了个【深结】的效果
所以此时的确在放过暴风雪后没有 双倍暴风雪了
假如在没套装时 暴风雪造成100%伤害
于是套装其实在2件套的时候 放冰环相当于 叠加150冰霜伤害 算10%吧于是暴风雪 = 100%+10% = 110%在三件套时
额外获得 暴风雪两倍伤害 在没有四件套下 一直存在此时暴风雪按照两倍 并叠加150冰霜计算于是暴风雪 = (100%+10%) * 2= 220%
在四件套时
损失暴风雪两倍 获得冰伤增加33% 最多3层
那么在叠满【深结】后 暴风雪按照冰伤额外多100%计算
在叠满【深结】又叠满【严寒】后,暴风选按照冰伤额外多100%再翻倍计算,于是暴风雪 = (100%+10%) * 2 * (1+100%)= 440%如果不叠满【严寒】呢暴风雪 = (100%+10%) * (1+33%)在此状态下伤害的确是变低了
这个套装就是2件套加基础值
3件套加伤害倍率
4件套加更高的伤害倍率,但是要注重释放次序,下限不如三件套,上限是三件套两倍还多
总体按照3冰环1暴风雪来释放 第四个暴风雪是极限伤害了
应该说明白了吧
问题3:狗策划,刚毅符文说100血,实际要500血才行!你&^%@#!骂的对,我的锅,我的锅故事发生在某个漆黑的晚上凌晨三四点
某策划突然接到个电话
老板:"策划,项目卡的不行,赶紧来"
某程序突然接到个电话
策划:"程序,项目卡的不行,赶紧来,看看问题出在哪"
开玩笑的,没有叫这么多人,就狗策划
最原始的确是按照100血来计算的,比如你有10000的血,那么就有100个buff叠加在身上 那么问题来了,当玩家各种效果足够多的时候
玩家身上同时出现 几千条buff 不停的计算
游戏就会阶段性卡一下,为了让体验流畅
就从100一次计算,修改为500一次计算,这样只计算20个buff 直接单buff缩减到1/5的状态
就还能保证基本流畅
这一个算是为了能愉快体验,不得不做的取舍吧,虽然损失了1-4%的数值,但是流畅了总比卡着玩不了强
还是我们技术实际上弱的很,用爱发电,都在研究,在以后的版本里面争取都解决了
新版本已经修改了描述,最起码认知上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