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闲谈】貂蝉小课堂——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口?
就在上周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人,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虽然这一数字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增长,但增长的趋势正逐渐放缓。预计到本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总数将达到104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2100年。
在古代,因为尚不发达的科技、医疗水平,人们的预期寿命并不高。加上时常发生的战乱,人口数量波动巨大。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人口峰值出现在永寿三年,全国有户1067万户,约5647万人。现代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及百越等民族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经历东汉末年的混战,各种天灾人祸,三国时期的大混战,根据官方数据统计,至公元280年吴国灭亡时,全国人口约为767万人。从5600万衰减到760万,基本上是8:1的比例,这个数据背后真的是累累白骨。这组数据可信吗?

首先,东汉人口的峰值数据来自《晋书·地理志》“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这应该是比较值得信赖的资料,关键问题在于三国时期人口的数据,因为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显得非常不可信。

蜀国人口最直接来源是《三国志·卷三十三》:“禅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是说刘禅投降时送的户口民簿,人口是94万,将士10万2千,官吏4万人,共计1062098人。
魏国人口在263年蜀国投降后,据《后汉书·志十九》:“景元四年(263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魏蜀共计人口5372891人,减去蜀国的一百多万人,魏国人口4432881人。
吴国人口,据《三国志·卷四十八》:“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官吏3万2千,士兵23万,人口230万,共计2562000人。

当然,三国时期的官方统计数据存在很多遗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豪强大族的徒附、宾客,隐遁山林黑户、漏户,部曲、兵、吏等不归郡县户口,屯田客。东汉三国的豪强地主集团势力很大,他们有很多徒附、宾客相当于自己奴仆,只是给豪强地主们耕作,不给国家缴纳赋税,也不受地方郡县管理。
由于战乱,很多百姓隐遁山林,自己耕种以自保,这些人官方是不能统计在册的。再就是兵、吏、部曲等等这些特殊的户口,他们也不和民户统计在一起。以上这些遗漏可以解释三国和西晋人口数据的差距,767万和1616万。新的王朝建立,自然会重新编户造册,所以很多隐匿人口重新出现在了登记册上。
所以,三国末期人口,应该是1600万更为可信,当然也可能比这更多。这样自157年至280年,一百多年的混战人口自5600万,锐减到1600万,勉强也能让人接受了。曹操著名的蒿里行有两句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乱世人命如草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强大、和平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