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冷知识

2022/10/2030 浏览综合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最早记载为明代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旧时作家为下九流,正史不屑为其作传。 如今,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是毛宗岗父子修订版本,而非罗贯中原创之版本。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祭天诰文中言,“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可见,其国号为“汉”, 为区别两汉,因刘备称雄蜀地,故称其为“蜀汉”或“季汉”。 时下的影视剧中,常看到蜀国军队穿着红不红黄不黄的军装,打着“蜀”字大旗。 如果刘备地下有知,一定会怕案而起:朕继承大汉正统,什么时候叫过蜀国了? 在辈分上,刘备比汉献帝低多了,实为刘协5世孙,是当不了皇叔的。 论亲情,经过三百余年血液稀释,刘备早出了五服,实为汉献帝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亲戚 。 不过,在历史上汉献帝倒是认过一个“皇伯父”,此人是刘表。 刘表碑文《刘镇南碑》有言,“策命褒崇,谓之伯父”,如实记载了此事。 《三国演义》中,刘表被刻画成一贪生怕死、昏庸无能之辈。 其实不然。 早年刘表曾单骑入荆州,招贤纳士,平定匪患,一步步站稳脚跟,成为荆州之主。 后,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外拒曹操,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湘。 可见,刘表并不窝囊,实为三国时一俊才。 《三国演义》第1回中,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其实,张飞并非粗人,其慈眉善目,无胡须,妥妥玉面小生一枚。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绘画成就很高,还擅长草书。 这还是那个喝退百万曹军的张翼德吗? 《三国演义》第1回中,关于“桃园三结义”之说,正史并无记载。 三国时,蜀汉也无“五虎上将”之说法。 因陈寿《三国志》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写于同一篇传记里,罗贯中才演义出这“五虎上将”。 恐怕世人多想不到,关羽(160年生)比刘备(161年生)还要大一岁。 《三国演义》第2回中,有“张飞怒鞭督邮”这一精彩情节。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妥妥的,是刘备把督邮胖揍了一顿,跟猛张飞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也许,罗贯中觉得如此粗鲁有损大汉皇叔之伟岸形象,才赏给了张飞。 《三国演义》第8回中,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女一号貂蝉由此晋升为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而在《三国志》中有言:“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吕布确实调戏过董卓的侍妾,但不叫貂蝉。 貂蝉实为一个虚构的人物。 不仅如此,貂蝉在古代为一官名,且都是由男人担任的。 哇塞,神反转呀! 《三国演义》第15回中: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 王朗单挑东吴太史慈,竟然还没输。 没开玩笑吧,后诸葛亮骂你时,咋不也来个拍马舞刀,孔明肯定不敢挺枪相迎。 类似的还有司马懿。 第103回中,魏延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乖乖,司马懿轻松单挑魏延,竟还敢追赶,武功绝对与二爷有一拼。 你说,曹操是汉相也好汉贼也罢,可他一生没有称帝,始终如一做着大汉臣子。 曹操生于155年,19岁举孝廉入仕,死于220年,活了65岁,当了46年汉臣。 而从220年曹丕篡汉到265年司马炎篡魏,满打满算,曹操子孙也恰好当了46年皇帝。 天注定? 《三国演义》秉承“拥刘反曹轻孙”之宗旨,东吴多被轻飘飘地无视了。 《三国演义》第46回,诸葛亮草船借箭之举,实为孙权所为,连那场东风也是周瑜自摸的东风。 罗贯中为捧红诸葛亮,虚构了“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情节,多从东吴这里揩油。 不过,整得有点过了,连鲁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还有,“单刀赴会”在《三国志》中,是鲁肃单人去关羽处赴宴,还慷慨陈词教育了关云长一番。 关羽所用武器不是青龙偃月刀,三国时并无此武器,唐宋时方用作仪仗,而非用于实战。 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可见,华雄实为孙坚所斩,至于“温酒斩华雄”,是给二爷脸上贴金了。 华佗,在梵文中为“药”之意,倒是与他的职业很符合哦。 《三国演义》中,华佗曾为东吴周泰治过箭伤,为曹操医过头疼病,尤其是在第75回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更是广为流传, 而在正史中,关羽刮骨疗毒确有其事,不过彼时华佗已去世多年。 《三国演义》第80回,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后刘协死于沉船。 其实,汉献帝还活着,直到曹丕死后8年(公元234年),刘协才寿终正寝。 巧的是,诸葛亮和刘协同在181年出生,同在234年去世。 两人一生都在对抗曹氏,一个从庙堂走向乡野,一个从乡野走向庙堂。 魏文帝曹丕虽称文,但他是一名剑术高手。 据《典论·自叙》记载:邓展是一名剑术高手,甚至可以空手夺白刃。 一次,曹丕说邓展剑术不如他,邓展当然不服,二人以甘蔗代剑比试剑术。 结果曹丕接连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后直击邓展面门,于是邓展叹服。 三国之中,东吴孙权称帝最晚,可其在位时间比谁都长。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直到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 此时曹操、刘备已死多年,连曹丕都死了3年。 孙权不愧为“忍者神龟”,难怪《三国志》作者陈寿,把他比作越王勾践。 孙权,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谥号为“大帝”的帝王,多牛,直逼“始皇帝”秦皇嬴政。 清章学诚《丙辰札记》:《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观者往往为之惑乱… 其实,其虚实之分,何止三七开。 还是清代李渔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的好:“今览此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一本讲古的演义,能如此雅俗共赏,可谓是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国演义》中,谎言也好,错误也罢,还有很多。 不过,这些精彩情节,早已深入人心。 日后若《三国演义》再搬上银屏,这些“谎言”还将延续。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