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剧本小国走儒家流破局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2022/10/172095 浏览攻略区
关键词:小邦,儒家,贤能值,游士产出
适用条件:
版本:970
剧本:亲测战国有效,推测适用于一切剧本
范围:所有城数在1~3城的小国皆适用,但这里只讨论战国本小国(因为其他本小国没难度,谈微操没意义)
难度:推荐天子以下
前言:内测的第三天,到目前的970版本为止,感觉各流派目前还是儒家最强——如果政策体系本身的影响和或者说作用效果再大一点,那么儒家就更强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儒家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开言路:游士具备贤能值产出,门客贤能值产出增加50%。后面所有的小国破局基础都是建立在该特性上的。
TapTap
构想:
已知条件:
1.贤能值是发展一切政策的基础。
2.小国开局发展政策需要的贤能值起步很低。
3.儒家流政策普遍都有增加贤能产出的效果。
4.儒家流派政策术【广开言路】可以使游士也能产出贤能值。
5.每三个月的【荐贤令】可以使玩家获得大量新门客。
6.新门客可以在门舍转化为游士为下一次荐贤令带来的门客腾出地方。
7.游士游学归来后有概率成长进阶,且还可以被继续外派游学,使得贤能值产出进一步增长。
8.游士游学归来后概率习得新政策,可以转化为朝臣快速补充政策科技树。
结论:儒家这波乱杀(雾)
到这里,关于小国如何用儒家流破局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就简要介绍一下在下的不成熟思路吧:
具体操作:
①小国开局随便点几个儒家政策迅速把儒家政策树打开(主要是广开言路)
②每三个月一次的荐贤令必点,不论新招募的游客整体品质如何个体流派如何
③疯狂录用争取把门客上限填满,录用的时候优先考虑高智略,其次是白板人才(优先招募无政策无技能的高智略白板人才是方便让他们学习你所需要的指定技能和政策,同时更改他们的流派成本也会变低,这点很重要)
④把这些门客按照自己的需要外派到各种流派的导师那里求学,导师资质差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把它们转变为游士的同时把门客腾出空位方便我们招募新门客,何况只要求学就有概率成长
⑤利用上述操作获得高速的贤能值增长,并利用这笔巨额贤能值迅速学习自己当前所需要的政策(无脑点也行,反正贤能值管够,甚至后面会出现一大堆贤能值但是无政策可点的局面),以此来实现发育神速成长逆天的效果。
你想要什么政策?农家生产力?法家加成?兵家战力上限?选儒家吧,你会迅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问题与注意事项:
Q1:儒家贤能值增长真有你说得那么逆天吗?
A1:有的,上图为证:
以我目前玩的战国本周国档为例,这是我目前获得的贤能值增速:
TapTap
TapTap
对于一个两城开局的小国,一年两千增速的贤能值增长意味着什么应该不用我多说,要知道直到现在我一个政策的消耗也不过400-500左右!更恐怖的是,这个增长速度会随着你游士质量和数量的上升成几何倍数增长!
Q2:贤能值是提上去了,但朝臣的政策数是有限固定的,你怎么保证政策发展速度不会受朝臣政策数上限限制?
A2:我的建议是:前期尽可能迅速学完朝臣自带的政策,后期通过从游学成功归来的游士不断更换新朝臣(上面那个“学习你所需要的政策之重要性就在这里”)
TapTap
排除“六军”“税赋”这类基础政策,我目前(游戏第四年)的政策数是47-18=29项——四年二十九个政策这个速度在我看来其实很低,因为我不是在开局就想到这个思路的,直到快第三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儒家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如果我开局就按照这个构想发展的话,那么政策数至少还能增加一半(保守估计)!
Q3:那么频繁更换朝臣带来的猜忌你怎么解决:
A3:参加学宫辩论清空猜忌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①和其他国家尽量搞好关系
②每次更换朝臣的间隔最好为一年(一年集体换一次)
③更换朝臣的时间最好卡在每次学宫辩论开始之前(如果其他势力到点没主动发起,你可以主动发起)
④每次更换朝臣是最好保证时刻都有三个高智略儒家朝臣在位
⑤要是这样你都能翻车,还可以通过花费一千贤能值清30猜忌(如果不够三十就多sl几次)
兵家那个城军转野战和农家的水利变城防比这个可差远了()
综上,小国开局儒家最合适其实(因为小国发展前期政策消耗很低,儒家这个buff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来)
Q4:贤能值和政策数都跟上来了,我该怎么保证粮草消耗跟得上,小国可没多少资源
A4:你已经是个成熟的暴君了,要学会主动在开局就把税收拉满(秦之半)什么?骚乱高?你怕不是不清楚儒家流政策对骚乱的天克属性!
我本人是以战国周开局的,因此并不是很缺粮——甚至还能供养一只万人车兵的常备军带着十几万粮草围别人城,当然其他小国的话肯定不能这么浪,但可以尝试把税收拉满,应该也够用。
Q5:听你这么说,儒家岂不是嘎嘎乱杀,那我大国开局能不能也这么用?
A5:未必。儒家流对大国的影响远不如小国。
如果前文所述,儒家流对小国之所以如此逆是因为自身的高贤能增长特性和小国开局政策发展消耗很低结合在一起发挥出1+1>2的效果,在这种史诗级结合面前,无论是兵家那点战力加成(小国开局要什么战斗力)还是农家那点财政加成(单城小国不差那点苍蝇腿)都显得如此渺小。但是对于大国而言,这点增益或许就未必够看了——大国政策对贤能值的消耗很大,前期找点门客当游士毫无意义,后期根本用不到那点增益。这个时候对比兵家农家法家的加持,儒家流的效果肯定就没小国那么明显了。所以说小国走儒家流最合适。
A6:小国使用儒家流开局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A7:很显然是有的,不注意的话很容易翻车。
还是以战国本为例,小国想发育前提是没亡国——换句话说,想走前期猥琐发育路线就必须搞好外交,而外交又是需要靠大臣们不断出使来完成的,因此头几年更换朝臣发展政策和出使外交之间需要玩家搞好取舍平衡。此外,堆政策对资源的开支也很大,玩家需要精打细算对资源合理支配才能保证逆天增速的成长。但同样的,只要度过危机四伏的前期,中期封神后期翻盘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这里建各位君主大大善用sl大法反复进行尝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手的适用难度是诸侯以下,就是说对天子难度是不适用的,因为那个难度对资源的限制太大了,靠这手你未必发育得起来……当然,有能力挑战天子难度战国本的小国(随,蔡等,其他小国就蛮简单了)开局的朋友肯定都是大神,也未必看得上我的思路就是了……
Q8:听起来好麻烦,靠儒家流堆政策发育取得的成长真的那么管用吗?
A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里只是暂且提供一个小国(以战国本为例,周,随,蔡,滕等1-2城小国)破局构想:开局点儒家,荐贤令门客尽量招满,然后把门客全派出去学习,品质高了就拿回来换大臣加政策树,猜忌高了就去学宫辩论刷猜忌清零,学宫翻车就拿贤能值清——总之就是保证高速成长。靠着这一手发展到中期,政策树基本点满、朝臣全是邦士/圣人,门客人才济济,各流派技能应有尽有的你如果还不能在中后期实现翻盘,那真的是很奇怪的事~
不过,这个思路毕竟只是我在游戏途中偶然意识到的构想,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实践,但根据目前的进度来看可行性还是蛮大的。我接下来会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摸索(进度可能会在本帖下面更新也可能会鸽~更多会发到官群里可能),如果有对这个思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也欢迎一起探索实践并在评论区下方进行交流反馈,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实践~
如果各位有其他更好的战国本小国发展路线,也欢迎能够不吝赐教(我在官方③群,欢迎感兴趣的各位一起来讨论高难度开局的破局方式)
TapTap
17
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