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大秦(一):帝国的裂变

修改于2022/10/14477 浏览综合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这是华夏文明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TapTap
大秦帝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国家。它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极大地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疆域。
从最根本的功绩上说,大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雏形,让“大一统”的观念生根发芽,经历汉朝的继承、发展和强化,最终内化为我们这个民族不可动摇的信念。
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印度、欧洲),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的体量和组织优势,而这种优势积累到一定阶段,会是碾压性的。
在2022年的当下,在与西方集团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的竞争对抗中,这种优势就是我们敢于叫板和角力的底气,也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法宝。
然而,当我们回首2000多年前,回顾那场统一的历程,却会发现大一统之路惊心动魄,充满了无数的惊险和巧合,华夏神州能够完成一统,简直是一场奇迹。
一、秦国简史
1、秦国发迹史
在《史记·秦本纪》中,秦国先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秦人祖先大费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留在身边驯养和调教鸟兽,因为鸟兽驯养得好,被赐姓为“嬴”,这就是嬴姓的由来。
嬴氏部族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镇守西戎,驯养马匹。因为“善御”,“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
马匹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养马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嬴氏一族靠驯养马匹而发迹,成为一方豪族,可见掌握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
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秦的称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纵观秦国发迹史,嬴氏部族从赐姓开始,在华夏西垂之地历代经营了上千年之久,具有深厚的根基,这是秦国后来可以称霸的政治基础。
2、秦穆公的奋斗
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奋斗,让秦国在历史舞台上大大的露了一把脸。
秦穆公继位元年,就亲自率兵征伐茅津一带的戎人,取得了胜利,展示了一位霸主的雄才大略。
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秦穆公为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把大女儿嫁给了他。与晋国的姻亲联盟,让秦国的外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赎回百里奚。秦穆公与百里奚谈了三天,封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荐蹇叔,秦穆公就派人迎接蹇叔,封为上大夫。
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进一步深化了秦国在中原的影响力。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东进,企图入主中原,结果与晋接连发生“崤之战”和“彭衙之战”,全部惨败收场,东进之路被晋堵得死死的。
经历两场大败,秦穆公意识到挑战晋的时机未到,果断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为向西发展。结果,秦穆公在西方吊打西戎诸国,一举开辟国土上千里,被周天子官方认证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加。
秦穆公在位39年,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的感召下,号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由于他在用人方面,始终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之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史载他执政期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秦国所独控。
可以说,秦穆公靠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将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变成颇具实力的大国之一,赢得了在诸侯争霸赛角逐的资格。
3、秦国的起落落落落落落
历史仿佛开玩笑般,当我们以为秦穆公打下的良好局面只是开始,秦国将一飞冲天时,秦国却表示,我不行了。
秦穆公死后,大量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导致秦国人才空虚,而秦穆公的继承者们也大都无所作为。秦穆公的继任者秦康公、秦共公,凭借秦穆公的余威,妄图向当时的霸主晋国挑战,但始终难得一胜,打来打去打不赢,空空耗费了大量国力。
秦桓公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头铁得很,继续向晋国挑战,结果被晋国揍得找不着北。先是被晋国魏武子的公子打败,后又被晋厉公率军直接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麻隧,在秦国大本营关中横着走。
终春秋之世,秦国在晋、楚的封堵下,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十分狼狈,国力衰微,十分憋屈。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智氏覆亡。赵襄子执政,三家架空晋君,号称“三晋”。按设想,晋国分家,秦的机会似乎来了,但是秦又遇到了变法强大的魏国,秦国真是有苦说不出。
公元前413年,魏国率领三晋联军向诸侯发难,三晋势力急剧膨胀。 当时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国迅速强盛;又拜吴起为将,侵吞秦河西之地,窥视关中。
秦简公、秦惠公屡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军决一死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大败亏输,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昏君频出,大臣专权,内乱不断,国力急剧下降,秦国似乎就要被扫进历史的角落,再难有出头之日。
二、秦孝公的孤注一掷
TapTap
1、秦孝公的困境
秦孝公,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嬴师隰之子,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为秦国国君。
秦国到孝公这一代,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已经远远落后于秦穆公时期。虽然在秦孝公父亲,秦献公的初步改革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措施下,秦国国力有一定恢复,但依然是积贫积弱的弱国,被中原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秦孝公自幼与父亲东征西讨,数次参与收复河西的战争,亲眼目睹了秦国的羸弱。在秦献公二十三年即位后,年仅21岁的秦孝公毅然扛起了秦国复兴的大旗。
秦孝公继位后,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企图让国家强大。然而,秦国的积弱已有百年,秦孝公深刻明白,仅仅靠一己之才,要让秦国强大,实在是不太现实。
秦国需要一个奇才,才能走出百年的困境。
2、千古奇文《求贤令》
秦孝公清晰认清自己能力的局限后,毫不犹豫地向全天下颁布了流传千古的《求贤令》。现在看来,这篇《求贤令》应该是前无古人、后面也很难见到来者的——因为在《求贤令》里,秦孝公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祖上批判了个遍,我骂我自己,就问你服不服气?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记录了《求贤令》全文如下:
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在这篇《求贤令》里,先是缅怀了秦穆公的丰功伟绩,接下来笔锋一转,毫不客气地指出由于秦国内乱外忧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对于一国之君来说,要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几乎是在自我打脸。
然而,恰恰是这种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让世人看到了秦孝公的诚意。《求贤令》既出,一个绝世奇才被吸引到了边陲之地的秦国。
这个绝世奇才就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叫,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3、最彻底的改革
TapTap
商鞅自幼修习刑名法术之学,深谙法家思想,是法家“法”、“术”、“势”三派中法派的坚定支持者,强调以律法治国,摆脱人治,依靠法治。
秦孝公在深入与商鞅沟通后,被商鞅法家治国的思想深深吸引了,决定在秦国开始最彻底的变法,期望依靠变法改变秦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前后有两次大规模的变法。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限制商人经营范围,从重征收商税;
(3)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民;
(4)在魏国李悝《法经》基础上,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5)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第一次变法的要点就是奖励耕织、激赏军功、严明刑法、抑制商业,将全国百姓的生活强制围绕在“耕”和“战”两件事展开。
在第一次变法近十年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改为土地私有制,大力激发农民耕种积极性;
(2)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4)统一度量衡;
(5)重新编制户籍,严明法令;
(6)强制规范社会风俗;
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在短短二十年间,秦国彻底扭转下落的国运,国家实力大大加强,军队战斗力不断提升,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堪称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变法,没有之一。
后人甚至评价商鞅变法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秦帝国的崛起和统一之路,毫不讳言地说,就是商鞅的变法铺就的。
三、秦孝公的奇迹
TapTap
纵观中国历史,变法的很多,成功的却很少,能够促成伟大变革的就更少。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的一朵奇葩,在整个历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就曾评价说:“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成就?商鞅本身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商鞅背后的那个人更加重要。秦孝公的作用,怎么赞美都不为过,甚至可以称为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
1、彻底的决心
秦孝公的变法决心是古往今来罕见的。
为了变法强国,秦孝公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自己的儿子(嬴驷,秦惠文王)犯法,自己的兄弟(嬴虔,太子首傅)被商鞅割掉鼻子,八年闭门不出。
为了实施法令,一次在渭水河畔处死700余人,渭水因之变红。
伟大的变革,往往需要伟大的决心,而伟大的决心往往都是以淋淋鲜血为代价。
2、彻底的信任
信任,在政治中多么罕见的一个词。
我们一谈到政治,仿佛就是欺骗、就是勾心斗角。如果在政治中,彻底地信任一个非亲非故的人,一定会被人嘲笑为傻子和幼稚。
然而,秦孝公是古往今来少见能做到在尔虞我诈的政治中,彻底地信任一个外国人,将国家命运交于他人之手。
这种魄力,翻遍中国历史,实在都非常少见。
3、彻底的忘我
最后,还有秦孝公自己的牺牲精神。
据《战国策》记载,秦孝公在西归之前,甚至考虑过传位给商鞅。当然,这可能也是秦孝公的一种试探。但是,在变法的二十年里,秦孝公彻彻底底忘记自己的荣辱得失,以君主的身份甘心做商鞅的陪衬,只为变法成功。
这种彻底忘我的、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当一个君主集齐彻底的决心、彻底的信任和彻底的忘我之后,取得变法空前的成功,不能不称之为历史的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奠定了中华文明统一进程的根基,在中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值得大书特书!
TapTap
四、斯人已逝,光照万古
秦孝公和商鞅的携手努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尤其在战国开始后,礼仪和道义被抛弃,尔虞我诈、杀伐攻占成了社会的主流。
在这种背景下,秦孝公大胆启用名不见经传的商鞅,对秦国社会进行彻底的变革,这种意志和魄力是极其罕见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秦孝公为秦国未来所下的赌注。事实证明,秦孝公的眼光、决心和能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最终靠与商鞅的竭诚合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秦孝公二十一岁即位,在位二十四年,四十多岁的年纪就离开了人世。先秦时期虽然人均寿命不长,但秦孝公壮年就撒手人世,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把他的身体压垮了。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是一个积贫积弱上百年的弱国;秦孝公去世时,经历商鞅变法的秦国已经国富民强,再次具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尤其重要的是,商鞅变法为秦国制定了一个变强的道路,此后的几代秦君,几乎都是按照商鞅的法令来治理国家,直到秦帝国一统六合。
TapTap
刘邦建立的汉朝,按照汉承秦制,将商鞅变法的许多思想继承了下来。后来的朝代,多多少少又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改造。可以说,我们的中华文明在根源上,就有秦孝公和商鞅的贡献在里面。
现在回首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这种毅然变革的决心、意志和能力,对于我们的启发是相当大的。我们不革自己的命,别人就会来革我们的命,只有不断变革,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路,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全文完----------
10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