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共创第四季#重生之我在文明与征服
2022/10/0713 浏览同人专区
第六十四章 科举取士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残忍的事情或许不是死……毕竟有太多比死亡更加可怕、更加难以忍受的事情了。
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一定是灭亡。
李舜臣见项羽有尽灭南境之土民传承之意,立刻又补充了一条计策。
说起来也简单。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祭祀虽然指的是祭祀祖宗,但更重要的却是繁衍后代……毕竟,若是没有后代,谁来祭祀祖先呢?
所以,李舜臣认为,如果公然发布法令,将南境未婚之女嫁给汉军士族为妻,那么很容易会引来南境男子的反抗,因此这件事不宜通过法令颁布施行,只需要让士卒们自行前往寻觅心仪对象,或以财诱之,或以力服之……这样一来,就不会引起民间反抗。
而对于南境之男子,李舜臣则建议,在其餐食中,加入一种可以绝育的草药,这样一来,南境女子入汉,男子绝后,则两代以后,南境再无土民矣。
这个建议被项羽全盘接受,并且安排给李舜臣负责具体执行。
至于说项羽为什么要行这种比较狠辣的绝户计,当然还是因为,在他出发之前,秦若愚对其交代了八个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正是这八个字,奠定了项羽南征的基调。
而此时,那些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着什么命运的南境土民,还在努力的建城……只要肯干活,就有好吃好喝、新衣服,还会分给田地,甚至死后还能去王天国亲自侍奉在太阳神之侧,这种好事,谁能不拼命干活呢?
……
南境的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在东境,关羽也随着郑家大船出海远航了一次,这一次,他可真的是涨了大大的见识,真正的认识到了秦若愚口中“富庶远胜陆地千倍万倍”的大海,并且在海外见到了许多令人眼红心跳的财富……拳头大的珍珠、裸露在外的金矿、漫山遍野的香料以及如小山一般大小的珊瑚……
如果说这些还都只是外物,不能当吃喝,那么,海里数之不尽的各类鱼虾海货,则更加令人心动,如果能妥善开海,从大海之中取得源源不断的粮食、盐,运往中原,则中原之民再无缺粮之忧,只需十数载,人口便可成倍的增长,而有了人口,就有了赋税、财富、强大的军队,倒是国家自然强大。
见识到了这一切的关羽,对于开拓大海变得更加迫切,不但发动全军参与学习航海知识、熟悉海路、锻炼水性等等,他自己也一头扑进了郑家所送来的大批资料中,彻夜钻研,苦读不辍,希望将来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水军大将。
如此,东南二境已经进入到了和平发展期,而在帝都长安,秦若愚又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
“听说了么,陛下颁布新法,以后要以科考取士,为国家选拔良才,就是不知道这科考考的是什么?”
岳阳楼,这是长安城最大的一家酒楼,其主人身份神秘,据说是一方巨贾,花费重金建设此楼,一时间成为长安城仅次于皇宫的最豪华建筑,因此每日熙熙攘攘,俨然成为了长安城官人士子、上流名士的汇聚之所。
这一天 ,一个士子正在和有人讨论自己刚刚听到的消息。
“我也听说了,那科考还能考什么?当然是文章了,李兄,咱们这些人里,若论文章,无人出李兄之右者,来日科考,李兄若是高中,可别忘了提携提携兄弟们啊。”
那位李兄闻言,也不谦虚,面露得色,拱拱手对诸人示意,然后道:“帝国初立,陛下选拔良才,虽说以文章取士最为便利,然诗词曲赋、华文美言却未必动其心。我观陛下素有大志,因此我断定,此次科考,必然以国策、军策、民策、法策为先,诸位各有所学、各有所长,不妨从这些方面着手准备,介时我等一同高中,同朝为官,一起上报国家下抚百姓,岂不快哉?”
众人正要答话,突然旁边有一年轻士子哈哈大笑,众人不解,上前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所笑何物?”
那士子笑了一阵,摇头道:“我是笑你们太天真!”
此言一出,大家有些不满,但还是拱手问道:“哦?敢问如何天真?”
那士子摇头道:“历来无论哪家称雄、哪家称霸,都是以氏族为统治根基,氏族稳,则政权稳,氏族乱,则政权乱。当今陛下虽然建国称帝,然也是以一家统治天下,自然还是要倚重氏族。依我看来,此次开科取士,或有七成,或有八成,必然由氏族子弟内定,能有一两成留给我等寒门子弟就已经侥天之幸了。即便如此,我等能得到的职位,无非也是一些小吏而已!尔等还期望一起高中、。同朝为官?还说什么上报国家下抚百姓?这不是天真是什么?”
“公此言大谬!”
那李姓学子闻言,立刻反驳:“当今陛下乃不世出之雄主,岂可与他人相提并论?而且,陛下曾经亲言,无论出身、无论贫富,朝廷一体纳之,我等信得过陛下!”
“对,信得过陛下!”
“我等信得过!”
一时间群情汹汹,李姓学子这边的人都在发言支持他,而对面的那位学子却只是冷笑而不说话。
就在此时,又一人站了出来,笑道:“这里好热闹啊。”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只见他羽扇纶巾、一身白衣,倒是显得风流倜傥。
见大家都在望着他,这白衣学子来到之前那位学子面前,拱手一礼:“还是这位兄台看的通透。在下王木,乃是王家子弟,敢问兄台大名?”
那士子急忙起身,躬身一礼:“原来是王门子弟,幸会幸会!敝姓陈,名望,见过王兄。不知王兄有何见教?”
那王木面带矜持,道:“当此盛世,我王家愿与天下士子共襄盛举,家族中特设了许多西席之位,在下忝代表王家邀请先生,还望不弃!”
那陈望眼睛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