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共创第四季#第四十四章 造水车!
2022/09/1417 浏览同人专区
第四十四章 造水车!
系统提示:发布主线任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每提升一点,可获得一点积分,三十点积分可开启系统金矿建造。当前幸福指数12/100,任务时限:无限期。
看了系统的任务,秦若愚大喜过望之余,也有点感慨,这居民幸福指数真的太低了,居然只有12……话说自己在前世的时候,怎么着也得有个七八十吧?最起码吃得饱穿得暖,而这里的百姓……
而且,这一次任务奖励也实在是打在了秦若愚的软肋上,金矿啊,他目前最缺的东西!
然而问题来了,该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呢?
秦若愚头疼了半晌,还是没琢磨出个所以然,因此他决定,找人来商量商量……
手下诸将中,最擅长治理民生的,当然就是李世民,于是秦若愚很快将他找来,把问题如此这般一说。
李世民听完,摇了摇头:“主公,民生者,无非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一日三餐、吃饱穿暖,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尝容易啊。”
秦若愚心里暗想:有那么难么?
李世民见他不置可否,便接着说道:“远的不说,就说吃食一项,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不饱肚子,什么都是妄谈。然而多年战乱下来,土地荒芜、粮食减产,再加上近两年天灾频繁,导致现在国库存量几乎不剩下什么了。而今年的秋收……收成也并不十分理想,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度过这个冬天,别出现太多饿死、冻死的,最后再期待明年能有个好收成吧。”
靠天吃饭,这就是李世民给出的答案,他都如此,秦若愚还能有什么法子可想?
“哎……要是上学那会好好学习就好了,学会杂交水稻……这也不对啊,那种程度的技术那里是随便就学得会的……”
秦若愚不由得想起了后是那位令人尊敬的、全国都吃他家大米的老人家……
不过这也只能想想了,眼下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粮食、粮食……怎么才能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做到稳定增产呢?”
秦若愚踱着步子,走来走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对李世民说道:“这样吧,明天你陪我一起去田里看看吧……”
李世民欣然点头:“也好,主公亲自下田查看,一则表示诚心,以感动上天,多降甘露,二来也让治下百姓群情鼓舞,多多出力,这样明年必然能有个好收成!”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自己只是觉得,去看看没准能有点什么想法、刺激点灵感之类的……不过这种事显然没必要解释,挥挥手就让李世民下去准备了。
到第二天一大早,秦若愚早早起来换上常服,在禁卫军的簇拥下,随着李世民来到一片农田。
眼前的景象真的是超出秦若愚的想象。
虽然他基本没怎么去过农村,但也从电视上、小视频里经常能看到农村庄稼地的景象,那基本都是一片绿油油、欣欣向荣的场景。
而眼前的农田,则完全不同,只有稀稀疏疏的一些庄家在长者,而且各个蔫了吧唧的,一看涨势就不好。
天理到是有人在辛勤的劳作,不过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甚至还有许多女人不穿衣服,就那么光着干活……看到远处有一大堆人再看,她们也不怕羞,继续干着自己的活。
李世民适时的上前解释:“这些农人在除草、捉虫,只盼着能多抢出一点粮食出来。那些民年女子不着寸缕,是因为她们太穷了,穿不起衣服。往往许多七八口之家,也就只有一两套衣服,根本穿不过来。”
他指了指旁边:“主公你看,那里就放着她们的衣服,她们每次来干活之前,都是穿着来的,到了天里就脱下去,一来天理有庄家稍微遮挡,二来也是怕干活的时候把衣服刮坏……虽然她们的衣服已经补的无处可补了……”
秦若愚长长的叹了口气……他真的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的百姓们,生活的是如此困顿。
又转到别处去看了看,这次看到的是几个农夫在挑着扁担,从远处的河里挑水过来浇地。
李世民道:“这两年大旱之年,河水不充沛,他们也只能如此了。劳心劳力,只为了多抢几口粮食出来。”
这话说完,不见秦若愚有反应,抬头一看,对方正在直直的看着远处的那条河……李世民又叫了一句:“主公?”
秦若愚这才反应过来,突然问道:“李将军,你说,我们要是在这里建几个水车,就是这种……”
他如此这般的将水车的原理简单的说了一遍……说起来,他之所以知道这玩意,还是因为曾经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穿越小说,那个主角穿越到了汉武帝时期,也发明了水车,并以此得到了汉武帝的奖赏,从此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
虽然这水车的制造细节他完全不懂,但大概原理却是清楚的,就是利用河水流动本身的力量,带动水车舀起河水从而浇灌土地,虽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人力或者畜力来拉水,但是其效率肯定要更高,花费的力气显然也要比用扁担挑水少不知道多少倍……
李世民听完了秦若愚的讲述,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实话,他没怎么太听懂……
但是,他很明确的听懂了这东西的用途。
可以大范围、快捷省力的浇灌土地!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立刻激动起来,他右手握紧拳头锤了左手心一下,然后道:“主公,农事我不是特别熟悉,不过你放心,我这就去找熟悉农事的人来,哦,还有工匠,军中有不少能工巧匠,把他们都找来,主公你讲这水车之秘讲与他们听,定然能原样造出来!”
秦若愚这才知道,合着自己刚才哇啦哇啦那一大堆都是对牛弹琴,这家伙也不懂工匠技术……
于是,他们立刻返程,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不大会功夫就找来了几十个精通农事的老农、各地的亲民官员以及一大批军中的工匠。
于是,秦若愚值得再次将水车的原理讲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