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47机制的反思

修改于2022/08/16405 浏览综合
好久不见了。47没了之后开始自己研究相似玩法的桌游,于是又回到了这里翻阅一些帖子以参考借鉴。感慨颇多,随兴分享一二。
狗哥做策划时犯的错误,以前我觉得大致有两点:第一点是为了玩家观感,平衡性调整以增强为主,而很少削弱,这最终导致了超模累积后出现的“超级卡组”;第二点是认为仅在乎输赢的数据,却忽视了弃牌、脏矩等构筑对游戏体验的破坏。
但如今,对第二点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弃牌、脏矩,以及曾经的气宗,它们讨人险恶,并不是仅仅“恶心”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那太主观,也让我们的讨论丧失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
当自己也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时,我认为上述卡组的问题,本质上是模型和底层设计的漏洞。首先,作为轻量级卡牌游戏,2047并不存在回合外的反制手段,所以当对方拍出新陈代谢等欲行弃牌之事时,问题不仅仅在于你被弃的那几张牌,更在于你对明明属于自己的牌组却被他人玩弄的,那种无力感。我想缺乏“康”等类似的反制手段是重要的原因。
其次,47的另一个轻量级体现在于其构筑较为轻薄,这同时带来了两个问题,以组合技为例,一方面,由于能产生配合的卡牌上手概率更高,其超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一旦牌序不佳,或者被敌方弃置key牌,即使不是极端说书,也会立即受挫。因此,玩家的游戏体验被影响是可以预计的。
除去“轻量”本身带来的一些隐患外,我还想谈谈人的一家之言:47的很多超模行为,很大层面上,源于设计师对牌的价值的错判
2047对牌的价值的预估,恕我直言,它是割裂的。这种割裂存在于过牌(构筑内)与补牌(构筑外)之间,存在于组合技与中速之间,存在于固定与随机直接,更隐性地寓于费用的初始设定之下。
先举一个例子,考虑第一回合下3/8,第二回合下激励(不考虑武器大师等配合的存在)的情景,从表面上看,似乎这是亏牌的。但经典阈值论表明,实际上亏的1牌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说作为节奏的“润滑油”,发挥了其作用。
但这真的是最优的模型吗?一牌二费,“润滑油”的作用本身,可以不仅仅只值一牌吗?
而这似乎又进一步导致策划对“补牌“行为价值的预判。既然一牌本身仅仅是能量耗费的载体,其本身并没有过多价值,那么只要不是构筑内过牌(达成combo),构筑外随机补牌廉价一些,似乎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这真的一定合理吗?
最后再聊聊构筑内过牌相关。正如前文所言,既然47构筑本来就只有24张牌,那么过牌理应较为昂贵,以理财套餐为例,2能量拉一牌差,加上”滤抽“、“抉择”的存在,实际上普遍而言,1牌的代价约为1.5能量。
但即使是最古典的巡警模型,其过牌代价也小于1.5能量的等价,可又在游戏中无人问津。这是为何呢?
固然有时点延迟这种考量,但另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与泛用法术牌资源牌本身的价值较低相比,生物牌牌本身的价值偏高了呢?即使是胖官的时代,优质的描述和效果是不是已经开始趋于廉价了呢?
在帖子的最后,我想感慨一下,当站在游戏设计师的视角考虑问题之后,一方面想通了以前没有想通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更加深了对文艺复兴工作室的倾佩。设计一套自洽的游戏机制,能够易于上手带来良好游戏体验,具有持续更新且保持模型平衡的远景,这三点似乎构成了一个阿罗不可能三角形。如果仅仅将标准参照模型变成2费+5,也许并不能让这个游戏变得更好,甚至会更糟。
但牌的价值,恐怕还是每一个具有构筑与手牌管理要素的桌游,都不应忽视的。所以如果3费1牌可以稳定-8,会发生什么事呢……
2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