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灾后快讯
修改于2020/07/10878 浏览故事
华历2020年7月9日凌晨,孤儿院地区发生强降雨,本次降雨雨量巨大,形成一条宽18华米南北走向的洪流,堪称华夏史上第一洪灾。万年华夏时过后,本站记者实地探访灾区,了解到在某某的领导和努力下,洪水泛滥现象得到有效抑制,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以下是本站记者发回的灾区报导。
记者实地探访后得知,洪水已经退却,受灾家庭财产物品基本没有受到损失,但在其居住环境发现了生物迁移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其生活的绿地范围内有雨林特有的蚊群的出现。

记者沿着洪水退却后的河床继续走访,发现这种生物迁移现象并非个例,大量的物种违背其原本的习性顺着洪流进行迁移。其中,冰原地区生物迁移的范围最广,迁移的数量最多,在荒地、绿地、草地、沼泽地区皆有发现企鹅海豹这类生物出没的踪影,甚至在高温地带也有它们的踪迹。

同时,灰狼这种危险生物在迁移的过程中,疑似进化出了非凡的智力,记者在个别灰狼周围发现掉落的火鸡羽毛,更是意外碰见其使用工具捕捉野兔的现场,记者怀疑,随着捕食范围的扩大,灰狼的捕食链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外迁移到沼泽地区的灰狼也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全新威胁。

除此之外,蚊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在多地冰原都有发现它们的踪影。这一发现,虽然使蚊群对人类的威胁程度有所提升,但若能对其合理开发利用,雪地蚊群将是非常优秀的叠食资源。

本次生物迁移现象,仅在洪灾时期人类活动频繁地区发生。专家表明,人类活动对生物行为有刺激作用,而特殊的洪流地形为其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部分生物迁移到非其灾前生活的地区。而受灾期间,没有人类活动踪迹的洪灾地区生物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群众不必过度担心,灾区居民只要多加注意,迁移的物种对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植物社记者 阿芽
华历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