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仙世界动物介绍(二级保护动物)第2章

修改于2022/07/2834 浏览资料库
放仙世界里的二级保护动物约有80种,这些动物濒临种族灭绝,或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大自然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可能我们只能在动物园里才能见到其中的某些动物,但我们仍需要有保护生物种族繁衍的意识,才能共同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为了避免文章太长,我们可能会适当分为几个帖子为大家介绍。(我们此系列的文章中,所有植物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谢谢!)
【毛冠鹿】
TapTap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又叫青鹿,为一种小型鹿。毛冠鹿是草食性动物,多以种子植物以及蕨类和伞菌为食。体长约920毫米,尾长约120毫米,肩高490毫米,体重约30公斤左右。体中等大小,与赤鹿相仿、鼻端裸露,眼较小,无额腺,眶下腺特别显著。耳较圆阔。额部有一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故称毛冠鹿。雄鹿有角,角极短长度仅1cm左右,且角冠不分叉,尖略向下弯,隐藏在额顶上的一簇长的黑毛丛中;雌鹿无角。尾短。
【长尾斑羚】
TapTap
长尾斑羚(学名:Naemorhedus caudatus):是哺乳纲、牛科、羊亚科的动物。体长1060-1200毫米,肩高690-750毫米,尾长130-160毫米,体重32-42千克。灰色,具有一浅色喉斑,被毛主要灰褐色而无黑色覆盖,无鬃,有一条不明显的深色背纹。四肢比身体色浅,尾有丛毛,前肢外侧的黑色条纹到达腕以下。向后弯的角基部有环纹。
栖息于陡峭多岩石地区的常绿和落叶林中,喜欢在海拔500-2000米的开阔多草山脊活动。吃多种植物,禾本科草类、其他杂草和小树的嫩芽和叶,以及一些果实。 独居或集小群,白天和晨昏活动。呆在较陡的山坡上,在岩石边缘下面仅可容身的隐蔽处休息,有时也在突出的岩架上边休息。小而较垂直的趾使得它们能够在陡峭的岩石坡上十分敏捷地活动和稳固地抓紧岩石。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联邦。
【巨松鼠】
TapTap
巨松鼠(学名:Ratufa bicolor)也称为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或马来亚大松鼠,为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巨松鼠身体瘦长,成体体长35~40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1000~3000克。头骨短而宽,颏部有两个长形黑环。尾毛蓬松,尾比体长。四足均具5趾,爪强壮。前足第1趾小而后位,有前后排列的3个较小间垫和2个较大掌垫;后足5趾大小相近,弧形排列,具6个近等大间垫,2个跖垫分列两侧,内跖垫长而紧接间垫,外跖垫短而后置并与间垫断开。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很少发现其足印,如存在时,前足印仅显4个趾印。 前足拇指不明显,成乳突状与内掌垫相联,有指甲;后足踵被毛,而跖裸、跖垫不显著,惟跖的边缘略为凸起。雌兽乳头3对,位于腹部和鼠蹊部。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国云南南部和西部、广西南部、海南和西藏,并且延伸到尼泊尔东部、阿萨姆(印度)等地。
【雪兔】
TapTap
雪兔(拉丁学名:lepus timidus),是寒带、亚寒带代表动物之一,是一类个体较大的野兔,体长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国九种野兔(其余八种为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云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温带的森林、平原上,属夜行性动物,胆小怕惊,喜安静,耐寒怕热,喜干怕湿,喜啃咬木头和洗浴,共有25个亚种。
【真海豚】
TapTap
真海豚(学名:Delphinus),身体细而流线型。体色十分复杂而独特,通常十字交叉型,黄褐色在前灰色在后,背面黑色向下延伸,在背鳍下面形成V形区域。具白色胸斑。头前额喙平缓向倾斜,喙细长,相对较短。黑唇末端白色。背鳍大,位于体中央,形状从三角形至镰刀形。鳍肢中等大小,末端尖。尾鳍中等大小,后缘具明显的中央缺刻。
真海豚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常见于渤海和黄海的各渔场,东海的舟山等渔场,南海的北部湾、北海、海南岛海域,以及台湾海域等。
【瓜头鲸】
TapTap
瓜头鲸(学名:Peponocephala electra),其特征与侏虎鲸属基本相似,但牙齿的数目较多,每侧的上、下颌均在20-26枚之间,脊椎骨的数目也比较多,大约有80枚左右。没有喙,从吻端起头部逐渐膨大。从上面看,吻端较尖。鳍肢的长度大约为体长的1/5,略微向后屈,末端较尖。背鳍为三角形,位于身体的中部,向后屈。尾鳍的宽度约为体长的1/4。体色为黑灰色,腹面略淡。上、下唇及肛门、生殖裂的周围均为淡色,眼周围为暗色,喉部有白斑,脐部的前面有淡色斑,两个鳍肢之间有锚形的淡色斑。前3个颈椎愈合。体长可达2.75米,最大体重为275kg。
瓜头鲸是泛热带大洋性鲸类,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0度间的水域。然而,或许是因为随着暖流而迷失,也偶尔发现于温带海域中。瓜头鲸常见于菲律宾海域,尤其是靠近宿务岛这样大陆棚区较窄的深水海域,就常发现它们出现在近岸区。其他瓜头鲸常出现的区域包括夏威夷群岛、南太平洋的土阿莫土和马克萨斯群岛、澳洲东岸外海、西北墨西哥湾以及整个赤道太平洋水域。瓜头鲸在我国见于台湾的苏澳、东港附近海域。
【红喉山鹧鸪】
TapTap
红喉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rufogularis)体长18-28厘米,体重220-340克;雌鸟体长25-30厘米,体重202-300克。额深灰色,宽而长的眉纹灰白色,一直延伸到颈侧,并杂有黑色斑点。眼周裸出的皮肤鲜红色。颏和上喉黑色,下喉棕红色。胸灰色。上体纯橄榄褐色,背部没有任何斑纹,但腰上有三角形黑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脚红色。
喜欢栖居在海拔12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叫声为清晰响亮的单调哨音,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根、芽、浆果和种子为食,也吃甲虫、白蚁、蛴螬等昆虫。分布范围在印度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
【黑鹇】
TapTap
黑鹇(学名:Lophura leucomelanos),大型鸡类,体长56-60厘米。雄鸟上体呈黑褐色,背羽具有黑紫色金属光泽。头顶有黑色羽冠。脸部裸皮呈红色,并散生有稀疏的黑色纤羽。尾部长而侧扁,中央两对尾羽呈红褐色,其余为黑褐色。下体多为暗褐色。胸羽呈披针形,各羽羽干为白色,并杂有淡灰色。嘴为黄褐色,基部稍黑。脚和爪为灰色或铅褐色。雌鸟体羽为棕褐色,并杂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
仅见于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有时也到低山及山谷箭竹丛及林间草丛中,也常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带。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主要以植物嫩叶、芽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繁殖期为5-6月。每窝产卵5-9枚,卵的颜色为深皮黄粉红色。孵化期为24-25天。分布于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泰国和中国西南部。
【白额雁】
TapTap
白额雁(学名:Anser albifron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里海、黑海、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
【小天鹅】
TapTap
小天鹅(学名:Cygnus columbianus)为鸭科天鹅属的大型水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4~7千克,雌鸟略小。它与大天鹅在体形上非常相似,同样是长长的脖颈,纯白的羽毛,黑色的脚和蹼,身体也只是稍稍小一些,颈部和嘴比大天鹅略短,但很难分辩。最容易区分它们的方法是比较嘴基部的黄颜色的大小,大天鹅嘴基的黄色延伸到鼻孔以下,而小天鹅黄色仅限于嘴基的两侧,沿嘴缘不延伸到鼻孔以下。它的头顶至枕部常略沾有棕黄色,虹膜为棕色,嘴端为黑色。它的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而不像大天鹅的象喇叭一样的叫声。
(未完待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