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戴红头巾的美女总能把中国玩家吓尿?
文内有对部分游戏、电影的剧透
真新镇小茂 | 文
你有没有感觉,近些年“中式恐怖”的概念在国内越来越火了?
游戏玩家对这4个字现在一定不会陌生。《烟火》《纸人》《港诡实录》《纸嫁衣》...光是近两年涌现的高人气中式恐怖游戏都让人一只手数不过来,甚至有人戏称中式恐怖已经成了国产独立游戏的“流量密码”。
《港诡实录》
而我最近产生这种感悟,还因为这两天爆火出圈的国产恐怖电影《咒》,你就算没亲眼看一遍,想必也刷到过相关话题。《咒》3月份在台湾省内上映时好评如潮,票房倍杀《新蝙蝠侠》。上周五在流媒体平台上线后,杀进全球热门榜前十,并同时在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多个地区登顶。
来到大陆也不例外,各大平台纷纷安排上热搜,更是在豆瓣开分时拿到8.0的高分,被很多人冠以“华语最强恐怖片”的称号。
然而一夜之间,《咒》的口碑似乎就翻车了,豆瓣跌到马马虎虎的6.8分。恐怖片,尤其是国产恐怖片评分低不算新闻,但部分观众给《咒》打低分的理由却有点搞笑——太特么晦气了,看个电影还要被导演诅咒,果断低分伺候上。
“咒 晦气”甚至上了微博热搜
这主要跟电影结局有关。《咒》的故事里有个叫“大黑佛母”的邪神,专门诅咒自己的信徒(传销了属于是)。诅咒的总量是固定的,因此信徒越多,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诅咒就越弱。在结尾,女主打破第四面墙,引诱观众“公摊”邪神的诅咒,以减少诅咒对女儿的影响。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部电影么,哪来这么强的代入感?但很多观众的确是被吓到了,比如知乎前两天就有个“求救”的热搜,底下那叫一个热闹,天马行空的点子层出不穷。
台湾同胞还更硬核一些,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后,组团去寺庙请师父收惊。
所以《咒》的恐怖效果确实出众,而且这一点不是靠堆砌画面营造的。电影除了结尾的大黑佛母真容让人掉san以外,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恐怖镜头。全程就是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看女主扛摄像机在小山村探索民俗宗教,熟悉的细节里却给人“异化”的感觉,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
有人说也许这就是中式恐怖的精髓,能让你在没有看到任何恐怖画面的情况下头皮发麻。下图也是个典型案例,只是农村常见的老式住宅楼,贴上喜气的春联,却莫名让人心里发毛,不敢继续往上走。
小时候我真有很多类似的体验
不过其实中式恐怖这东西,至今是没有具体定义的,比如啥玩意都收录的维基/百度百科均没有这个词条。当年流行的本土恐怖作品以僵尸片为主,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无所不能的林正英师傅,内核倒有点像超级英雄电影,跟现在的“中式恐怖”概念对比,好像也不是一回事。
漫画《黑塔利亚》对不同恐怖类型的定义
因此我们现在说的中式恐怖,某种意义上是老港片衰落后,转型诞生的“新式恐怖”。如今逐渐发展的国产恐怖游戏和电影,大都采用了新式恐怖的表现手法。
我们今天就聊聊这玩意。在查阅一些资料,加上个人浅薄的理解后,我将这种“新式恐怖”的精髓主要分为三层。文章以下内容请放心阅读,不会有血腥、抽象的惊悚画面,反而可能会出现漂亮小姐姐。
可如果你依然感到丝丝寒意,很遗憾,我们对此概不负责。
推开中式恐怖的大宅门,我们看到的第一层内容,是它的具象化内容。
提到中式恐怖作品,我们的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纸人、娃娃、蜡烛、灯笼、红嫁衣等过去常见的物品。在现实中单独看到任何一个,我们都很难将其和恐怖联想在一起,但为什么放在电影和游戏里就让人感到不安呢?
《纸人2》
答案是恐怖谷效应,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你感觉到不对劲,因为现实中这些东西是死的,我们可以掌控,而在虚拟作品中它们“似乎活了过来”。尤其是,这些东西经常在宗教或民俗活动中使用。当我们主动参加活动,它们的寓意是虔诚、让人安心的;可如果是被迫卷入其中,就会变成让人不安的未知感。
我们构建一个经典的中式恐怖场景——冥婚。你的丈夫/妻子已经死了,夜半三更,你坐在空荡荡的宅院里,门口挂着红灯笼,桌上点着蜡烛,坐在身边的则是模仿你配偶模样的纸人。当火光在风中摇曳若隐若现,你是否怀疑身边的纸人在偷偷看向你?
《纸嫁衣2》
其实在同样的场景中,去掉这些物品,你可能更容易联想出诗人在月下踱步这样忧伤又浪漫的画面。这些物品的存在是突兀的,放在画面里并不协调,从而承担了视觉恐惧的作用。
除了几种常用的惊吓元素,中式恐怖对色彩的运用也值得一提,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红和阴暗的绿。
对于中国人而言,红色可能是最复杂的一种色彩。在传统文化里它是最喜庆的颜色,结婚穿红色的嫁衣、过年发红包、元宵节打红灯笼...人们在最开心的日子里一定会使用红色。可到了现代,从交通信号灯到救护车,又让红色成了危险的象征。
在游戏中,经常会构建一个昏暗、杂乱的场景,最里面坐着一位凤冠霞帔戴红妆的小姐姐。她也许是楚楚可怜的牺牲品,同时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厉鬼。这些游戏把最美好和最压抑的事物放置在一起,营造出极强的矛盾冲突,并以此放大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至于使用绿色的理由就非常简单了。一是这种包浆式的绿色,能营造类似老照片的年代感;二是阴森的墨绿色能让人联想到腐烂的苔藓、沼泽,玩家看到这种色调,自然会产生凉意和紧张。
但只靠具象化的诡异场景,还不足以让中式恐怖脱颖而出。我们继续前进,推开下一扇门,里面是表层之下的骨肉——封建迷信酿成的悲剧。
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吓人的恐怖电影,播完后被观众怒喷烂片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尽管这些电影里jump scare塞得满满当当,把我们吓了一跳,可看完后回想,不过是些流于表面的服装道具,没啥内涵让人细细回味。
恐怖片的口碑好坏,其实从来都不和惊悚度成绝对的正相关,就像爱情片不是两人殉情才叫感人,战争片不是要打到银河系才算宏大。它们仅仅只是创作的一种类型,好的表现手法、丰富的思想内核永远是打动人心的主要因素。
更何况,这种类型的恐惧大都源于火力不足,但凡给你把AK47,都能轻松扫烂眼前的牛鬼蛇神。
图文无关,鬼灭不是恐怖作品
可有些深入人心的恐惧,是没法被火力打穿的。中式恐怖故事通常都在讲述悲剧,而几乎所有的悲剧来源,是人内心深处对封建陋俗的迷信。杀生会有因果报应、触犯风水会让家道中落、生辰八字不合会招来不幸...
设立不存在的假想敌,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吓自己,进而达到不断循环的恐怖效果。这时潜意识似乎就会告诉你:无论手上拿的是AK47还是火箭筒,都无法帮你解脱困境。
于是在游戏故事里,经常有NPC为了“虚空打靶”做出癫狂恐怖的举动。《纸人》里的反派“夫人”,因家族长辈怀疑她和人私通,导致腹中胎儿被下药毒杀。而之后陷入疯狂的夫人使用了某种邪术,斩下五个人的残肢做祭品,试图复活自己的儿子。
《烟火》的故事也同样残酷。游戏里所谓的“夺舍邪术”,不过是神婆为了捞钱设下的骗局。公公婆婆却对此深信不疑,不惜伤害自己的儿媳,好让死去儿子的灵魂附在他妻子身上变相复活。
这些故事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却因为封建迷信酿成一出出悲剧。它们中最恐怖的从来都不是鬼魂,而是愚昧的人心。
接下来,我们推开中式恐怖的最后一扇门。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两点分别对应中式恐怖的外表和内在,最后这扇门里的,则是形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整个旧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异化和牺牲。
《烟火》的作者月光蟑螂曾在谈到自己作品时表示,他认为中式恐怖的核心是本土化的故事。角色的家庭关系、行为逻辑、台词和语气,都应该让人瞬间感觉到是发生在中国语境里的故事。
因此,常有老外对中式恐怖游戏里的情节感到困惑,比如《烟火》里儿媳妇的第一选择为什么不是报警?而中国玩家就能get到背后的原因:在中国农村保守的家庭观念下,家庭成员们更倾向于去维护内部的关系,而不是第一时间报警或向外求救。
某种程度上,中式恐怖就是旧社会本身。它可以发生在封建家族的大院里,发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甚至是如今某个观念扭曲的家庭中。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女性的压迫上。在我很小的时候,身边大人讨论最多的恐怖电影是1999年上映的《山村老尸》。那时我不敢观看,只觉得这部电影的画面应该最吓人。
可长大后鼓起勇气回顾,却发现这部电影有个非常凄美的背景。女鬼“楚人美”生前是一位美丽善良的粤剧名伶,丈夫是村里的一名老师,斯文的外表下却是个衣冠禽兽,为了攀上富家千金,设局陷害妻子,让楚人美被乱石打死,抛尸荒山。
因此许多人回想起这部电影,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某个惊悚画面,而是楚人美的一段唱词:“郎在欢心处,妾在肠断时。委屈心情有月知,相逢不易分离易,弃妇如今悔恨迟。”这段唱词不仅是楚人美的心路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缩影。
在这一思想内核框架下,中式恐怖作品甚至未必是鬼怪题材。很多人就把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视为恐怖电影。它讲述一个发生在深宅大院的故事。掌握权力的老爷全篇没露一个正脸,只看到所有女人为了他明争暗斗,让少女变成了疯子,唯一不变的是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代表一个新的女人得到宠幸,进入下一个循环。
我们在中式恐怖游戏中也能看到这点。比如上文提到的《纸人》,和即将推出第四部的《纸嫁衣》系列。《纸嫁衣》的反派聂莫黎同样有悲剧背景,因为她与孪生姐妹在阴年阴月阴日出生,被巫师认定为不祥的象征,两人只能留一个。无奈聂莫黎就成了被抛弃的孤儿,所幸被接生婆找到抚养成人。
当然,这里不是说这些作品鼓励报仇行为。《纸人》故事的内核是“因果循环”。主角被传送到古宅,因为这里的恩怨情仇都和他的前世有关,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他亲自解除误会打破轮回。
而《纸嫁衣》系列的剧情亮点,是男女主面对妖魔威逼、利诱、欺骗等层出不穷的手段下,仍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是即使眼前黑暗看不到头也要坚持闪烁的人性光辉。
这是中式恐怖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让人们看到在礼教、迷信、宗族压迫下,人性是如何异化,又该如何选择。
毕竟在背后支撑这些虚拟作品的,是无数段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