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种树每日小鸟

精华修改于2022/08/301125 浏览科普
每天完成老农的随机任务后,获得盲盒奖励的同时山头上空也会出现两只小鸟的线描,下标目类。
每天好像不一样?我也记不得了,今天才开始截图[嗒啦啦4_捂脸]。木事,我明天再看看!总之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记录下顺便顺着目类了解下~
确实每天不一样!
以下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主要是度娘[嗒啦啦4_不愧是你]),不权威科普,欢迎各位山友指正![嗒啦啦2_乖巧]
已放弃日更,每日贴图,来日填坑😔
因每次更新翻到文末编辑麻烦,现更新放在最前,已更内容不再调整次序。每日小鸟关联性不大,应基本不影响阅读,出现过的内容会注明日期,如欲参考,烦请翻阅。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每日小鸟应该是每天随机出现两种目类,越常见的目类出现的频率越高。为了便于阅览,重复的目类将不再出现,并逐步删去已经发布的重复目类。
———我是一条(¦3[▓▓]分割线———
2022.8.30
TapTap
2022.8.23
TapTap
🔍鹦形目
佛法僧目出现过👇
2022.8.20
TapTap
🔍雁形目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2022.8.12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鴷形目
2022.8.11
TapTap
🔎鹤形目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2022.8.8
TapTap
🔍鸥形目
夜鹰目2022.8.7出现过👇
2022.8.7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夜鹰目
2022.7.28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鸮形目
2022.7.24
TapTap
鹈形目2022.7.10出现过👇
鸊鷉目2022.7.9出现过👇
🔎游禽
2022.7.23
TapTap
🔍鸡形目
🔎鸽形目
🔍陆禽
2022.7.19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今天有两只小麻雀耶!或许是麻雀的剪影🧐)
🔎鸣禽
2022.7.18
TapTap
🔍鹱形目
鹃形目在2022.7.8出现过👇
2022.7.14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
🔍潜鸟目
2022.7.7
TapTap
🔍雨燕目(学名:Apodiformes)
均为小型攀禽。嘴短阔而扁平,或纤细如针。肱骨短小,翼狭长而尖,次级飞羽短而少,适于快速飞行和在空中悬停。尾多为叉形,尾羽10枚。腿短而弱,跗跖大多被羽,四趾均向前,或后趾能向前转动。主要在空中生活,常成群在空中飞翔和捕食。食物主要为昆虫(雨燕)和花蜜(蜂鸟)。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下属有雨燕科(Apodidae)、凤头雨燕科(Hemiprocnidae)、蜂鸟科(Trochilidae)三科。
1.雨燕科
我国全国分布
TapTap
白腰雨燕👆
2.凤头雨燕科
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
TapTap
凤头雨燕👆
3.蜂鸟科
我国没有分布
TapTap
阔嘴蜂鸟👆
🔎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
是鸟类中最为庞杂的一目,为中、小型鸣禽,喙形多样,适于多种类型的生活习性;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大多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筑巢大多精巧,雏鸟晚成性。雀形目种类及数量众多,适应辐射到各种生态环境内。有100科5400种以上,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中国有34科。
TapTap
银胸丝冠鸟(中国)👆
(我猜小麻雀应该是这一目[嗒啦啦2_突然出现]
2022.7.8
TapTap
🔎今日两种目类小鸟均属攀禽
1.形态特征
攀禽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由于生活习性的差异,嘴型的变化多种多样。翅膀大多圆形或近圆形,多数种类不善于长距离飞行(雨燕除外!)。
2.物种分类
攀禽是 鸟类 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的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鹃形目(Cuculiformes)(今日出现)、雨燕目(Apodiformes)(昨天出现过)、鼠鸟目(Coliiformes)(今日出现)、咬鹃目(Trogoniformes)、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鴷liè形目(Piciformes)。
攀禽包括夜鹰、鹦鹉、杜鹃、雨燕、戴胜(@无穷小亮的亲儿)、翠鸟、啄木鸟、巨嘴鸟、食蜂鸟(不是蜂鸟哦!也不吃蜂鸟😂,吃蜂、蝗虫等昆虫。蜂鸟属2022.7.7提到过的雨燕目蜂鸟科👆,食蜂鸟应该说的蜂虎科鸟类,顾名思义此种鸟类嗜食蜂类,详见2022.7.11佛法僧目关于下属蜂虎科的介绍。)等等次级生态类群。
3.栖息环境
攀禽主要活动于有树木的平原、山地、丘陵或者悬崖附近,一些物种如普通翠鸟活动于水域附近,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食性。
4.生活习性
攀禽多独栖,有些种类则集群生活。大多数种类为白天活动的鸟类,但夜鹰目鸟类则为夜行性。大多数攀禽没有鸟类迁徙行为,少数种类为候鸟。大多数种类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产鸟类。
攀禽的食性差异很大,夜鹰目、雨燕目鸟类主要捕食飞行中的昆虫,䴕形目、鹃形目鸟类主要取食栖身于树木中的昆虫幼虫,鹦形目鸟类、佛法僧目犀鸟科鸟类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佛法僧目翠鸟科的鸟类则以鱼类为食物。
5.繁殖方式
巢多简陋,大多依树洞、土洞、岩隙而成,无衬垫物;或利用其它鸟类的旧巢;鹃形目借巢寄生(见下)。雏鸟晚成性,两性共同孵卵育雏。
(“晚成性”碰到两回了,搞不明白意思,度娘说:“(1)出壳有绒羽,两眼睁开,2-3小时绒羽渐干,脚能站立,有较强视听感觉,能初步调节体温,不久便能随成鸟觅食,为早成性或离巢性,eg.鸡;(2)孵出头、腹较大,翅小腿细脚弱,全身裸露,只背部有少许绒羽,两眼大而紧闭,张口时口缘呈鲜黄色,不能站立及调节体温,需留巢亲鸟喂食半月,羽翼丰满才能离巢觅食,为晚成性或留巢性,eg.麻雀;(3)初孵有羽睁眼,可在巢内或附近活动,但由亲鸟喂哺,长成后独立觅食,在形态上为早成性而习性上晚成性,是一种过渡类型,eg.海鸥、夜鹰。”)
6.驯化与保护
鹦形目(各种鹦鹉)多被人类驯化为宠,佛法僧目(eg.戴胜、三宝鸟等)也多因羽色艳丽被捕捉饲养,这使许多鸟类因过度捕猎面临灭绝。
雨燕目部分鸟类巢穴被称作燕窝,受到无节制割取,人为截断鸟类繁殖链条,威胁其生存。
🔍鹃形目(学名:Cuculiformes)
有2科34属159种,中小型攀禽。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具适于攀缘的对趾型足,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大多不自营巢,营卵寄生(或称巢寄生)繁殖,自己不筑巢、不孵卵,而是将卵产于其它鸟巢中,由义亲代孵代养。雏鸟为晚成性。
(鸠占鹊巢,鸠-“鸤shī鸠”,争议较小,指俗称“布谷鸟”的一种杜鹃,为其古称。)
🔎鼠鸟目(学名:Coliiformes)
是鸟类中种类最少的目之一,只有1科1属6种,唯一的产地是非洲大陆,也是今颚总目中唯一分布限于一个大陆。鼠鸟目的鸟曾在广阔的范围分布,在英格兰始新世的地层中就发现过化石。它们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而与其他大陆的鸟亲缘甚远。鼠鸟是小型鸟类,大小似雀,构造有些像蜂鸟,头上有羽冠,其羽毛质感和爬行的动作都有些似鼠。鼠鸟社会性强,喜群居,很贪食,食植物的花,芽和果实。鼠鸟常悬在树枝上,有时甚至双腿悬挂在不同的树枝上。在悬挂时腿上升至“肩膀”的高度(见下图)。雏鸟为早成雏。
(❗️❕❗️❗️❕❗️❗️❕❗️❗️❕❗️❗️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翻看!❗️❕❗️❕❗️❗️❕❗️❗️❕❗️❗️❕)
TapTap
鼠鸟👆
(这一天,我又想起了被长yi巴大黑耗子支配的恐惧[嗒啦啦4_瑟瑟发抖]
2022.7.9
TapTap
2022.7.7👆出现过雀形目
🔍鸊鷉(pì tī)目(Podicipediformes)
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鸊鷉目只包括一个科,鸊鷉科。科下有6属22种53亚种。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鸊鷉目与鹳形目合并,鸊鷉科成为新鹳形目的一个科,但新分类系统对鸊鷉科本身并没有作出调整。
(“鸊鷉”也有简写成“䴙䴘”,还有“上辟下鸟左鸟右虒”的写法,标准的应该是“鸊鷉”,其他写法大多指的也是鸊鷉。)
TapTap
🧐莫非鸊鷉药用不成?
[嗒啦啦2_惊了]还真是!“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编撰的《本草纲目》一书中也有关于小䴙䴘体内油脂的描写,书中是这样写的:“(小䴙䴘)性温,滑,无毒”,用作药物之后可以起到“通经络,祛湿除风”的功效。并且李时珍还详细描述了应该如何取小䴙䴘油脂的过程:“剥取其脂,熬化掠取,就以其嗉(sù,许多鸟类食管的扩大部分,囊状,用来贮存食物,并对其初步浸解)盛之,则不渗漏”,虽然做法很残忍,但是小䴙䴘的油脂的确是一种有着很高价值的药材。另外,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认为食用小䴙䴘,有着“补中益气,收敛止痛”的作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小䴙䴘全身都是宝。”——陈威远《被叫做“**鸭子”的小䴙䴘到底有多可爱?》
槽点太多,我一时不知道从何吐起……
另:“小鸊鷉”中“小”字并非指雏鸟,而是指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属的一种鸟。
再另:小鸊鷉俗称“**鸭子”,“**”说出它潜水的特征,陈威远老师文章中说:“当你远远地观赏湖中的小䴙䴘的时候,就能看到它那深棕色泽的后背,收在身体两侧的翅膀将它的体型变得更加圆润,所以乍一看会有种看到水中**的错觉。”小声吐槽——所以眼神是有多不好!“从它的背后观察,确实和**十分相似。”(ノ๑`ȏ´๑)ノ︵⌨一点也不相似好吗!“而且我们的小䴙䴘和鳖这种生物也有着类似的饮食喜好,鳖就是口语化中的‘**’”好可怜一小鸊鷉,“**”称号跑不掉了;“鸭子”说出它的形态特点,它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大多数人不能辨认常把它误认为野鸭或鸳鸯,还有网友说:“据DNA分析研究,䴙䴘最近的亲属竟是鸟界长腿超模火烈鸟”!
👆陈老师参考雷震于天的文章又说:周朝时,小鸊鷉被尊为河伯。华夏先祖的棺材板按不住了,古人:咱的河伯你就叫**!
雷震于天文章中还说:“䴙䴘炼制的油膏是古代保养刀剑的重要原料。”
可怜小鸊鷉[嗒啦啦2_摸摸头]
1.形态特征
鸊鷉类都是典型的游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身体很象鸭子,但较为肥胖,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颈部细长;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适于潜水生活。身上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早成性。与潜鸟科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
TapTap
小鸊鷉的jiojio☝
TapTap
受到惊吓的小鸊鷉👆
(来自陈威远老师文章,感觉可以加入表情包😂)
2.分布范围
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有分布。
3.生活习性
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主要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鸊鷉几乎终生在水中生活,常集群栖住。游泳时不用翅而以脚,极少行走在地上。能潜水觅食,一般潜水仅1~4米深(小鸊鷉能到10米!见上文陈威远老师文章),潜入水中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均不如潜鸟。
👆内含凤头鸊鷉潜水捕鱼全过程。
(看起来好像那种热带海洋,但鸊鷉应该是生活在淡水的。这个视频看起来潜了好久,而且感觉好擅长潜水,水草也不会绊住他之类的,果然是“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但我看其他水面上的视频都是潜下去一会儿就上来了。
但还是没有找到“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的影像资料!)
4.繁殖方式
繁殖于淡水湖泊。在水面以枝、叶等筑浮巢,每窝产卵6-7枚。
“搭巢时,雄鸟负责收集各种水生植物的茎叶,将它们交给雌鸟,编织成一个‘柴火垛’,或者说‘金字塔’。两只鸟来回穿梭,同时用自己的体重把这些材料压紧,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最后的完成物会在中间有个凹槽。䴙䴘就在这里面生下宝贝蛋,每次也就一到两枚。而浮巢的大部分还是在水下,有些时候它会被系在芦杆上或者水草上,这就象船只下了锚,于是就固定住了,这样可以避风防浪。有需要的时候就把它解开。”
——雷震于天《中华神禽志 水鸟 (九)䴙䴘 禽中疍dàn民 被遗忘的水神和他姬妾的故事》
TapTap
正在孵蛋的小鸊鷉👆
TapTap
水上的巢和蛋☝
5.保护
鸊鷉对居住水域的水质要求很高,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对其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只有持续维护好生态环境,这些水中精灵才不会消失。
👆内含美图,更有鸊鷉水上漂。
TapTap
游泳的小鸊鷉👆
(来自陈威远老师文章,涡轮机既视感🤣)
2022.7.10
TapTap
🔎鹈tí形目(Pelecaniformes)
全世界共有6科7属68种。
1.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温热带水域,但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鹈形目鸟类,有一些种类甚至扩展到了两极地区。我国分布有5科5属17种。内蒙古2科2属2种。郑州黄河湿地有2科2种。
2.习性形态
鹈形目大多是大型游禽,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大部分种类为海洋性鸟类,小部分种类生活在内陆水域中(鸬鹚[lú cí]),以鱼、虾及软体动物等为食。后趾转向前,与内趾相连,四趾间均有极发达的蹼相互连接,成为全蹼足。喙常具喉囊,眼先通常裸露;尾呈圆形或为尖尾;跗跖 [fū zhí]短,被以网状鳞。
3.下属分类
(1)鹲méng科
学名:Phaethonitae
鹲又被称为热带鸟,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到处游荡。鹲具有长长的中央尾羽,飞行的姿势非常优美,多栖息于远洋,主要食鱿鱼,俯冲潜水捕食,游泳时尾向上翘。鹲科有红尾鹲,白尾鹲和红嘴鹲三种,我国都有出产。
(2)鹈鹕 [tí hú]科
TapTap
学名:Pelecanidae
大型水鸟,雌雄相似,体躯肥硕。嘴强直,上嘴平扁,内侧具纵棱,前端具钩及嘴甲,下颔及喉部有大型可伸缩喉囊,与上嘴共同构成取食和滤食器官。鼻孔细缝状,甚至不发育。翼宽阔,骨质轻,飞行时头颈向后倾,使巨嘴和喉囊等的重心落于胸廓,适于长距离飞行。主要栖息于淡水湖泊,有时亦在咸水湖或海湾活动,常集群活动,围捕鱼类,有时从高空扎入水中捕食。大多数时间闲游或休息。炎热时张开嘴,以气囊与外界交换气体调节体温。
鹈鹕科种类3~5年性成熟,雌雄配对不固定,在地面、灌丛、高大的树上或岩壁营巢,窝卵数2~6枚,两性均孵卵,往往把卵置于脚上孵化,孵化期30~37天。幼鸟晚成性,离巢时间随巢址不同而异,地面巢者约4周,离巢的幼鸟常集中成群,成鸟可识别自己的幼鸟而喂食。树上营巢者甚至达80多天。双亲以反吐食糜育雏。
TapTap
👆“鹈鹕”灌顶(原成语为“醍醐灌顶”,小朋友们注意不要写错!)
(鹈鹕羽毛有点偏红,好像火烈鸟耶!)
(3)鲣jiān鸟科
学名:Sulidae
鲣鸟是群居性海鸟,有2属9种。大鲣鸟属是温带海鸟,包括北大西洋的憨鲣鸟([嗒啦啦2_滑稽]是很憨批的鲣鸟吗?),南非的开普鲣鸟和澳新地区的澳洲鲣鸟。鲣鸟属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海洋均有分布,共有6种,其中圣诞岛的粉嘴鲣鸟有时被单划为一属。我国的鲣鸟均属于鲣鸟属,包括红脚鲣鸟、褐鲣鸟和黑脸鲣鸟(蓝脸鲣鸟),其中红脚鲣鸟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海鸟。(我快不会认“鲣”这个字了[嗒啦啦4_懵]
(下面说鸬鹚不像鲣鸟那么傻,所以鲣鸟很傻吗?然后我查了下
👆鲣鸟确实被称为“笨蛋”[嗒啦啦4_迷惑]
继续搜索了一下,发现
好像确实不太聪明又老被欺负的亚子[嗒啦啦4_捂脸]
白腹(红脚)鲣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鸬鹚 [lú cí]科
学名:Phalacrocracidae
鸬鹚科是鹈形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有2属30种。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加岛鸬鹚属只有1种,特产于加拉帕哥斯群岛,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鸬鹚属有29种,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但仍以温热带水域为最多,我国有5种。
TapTap
鸬鹚俗叫“鱼鹰”,善于潜水,性不甚畏人,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不像鲣鸟那样傻,而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鸬鹚不仅是捕鱼的能手,古代还常常把它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结伴的鸬鹚,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它们共同进行,和睦相处,相互体贴。大家熟悉的《诗经》中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的学者认为诗中的“雎鸠”就是鸬鹚。
鸬鹚涎,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鸬鹚涎具有化痰镇咳的作用。而在《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更是专门有鸬鹚涎丸一方,主治小儿百日咳,其主材便是鸬鹚涎。
鸬鹚科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5)蛇鹈科
学名:Anhingidae
蛇鹈是热带内陆水鸟,颈细长如蛇,嘴尖无喉囊,善于潜水,用嘴当鱼叉叉鱼。蛇鹈在美洲,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各有一种,即美洲的蛇鹈、非洲的红蛇鹈、亚洲南部的黑腹蛇鹈和大洋洲的澳洲蛇鹈A.novaehollandiae,也有人将旧大陆的3种蛇鹈都归入黑腹蛇鹈1种。我国仅于1931年在云南南部纪录过黑腹蛇鹈。
(6)军舰鸟科
学名:Fregatidae
军舰鸟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亚热带海洋均有分布,有时可进入温带水域。军舰鸟翅极长,尾长呈叉形,飞翔能力强,常常在空中抢夺其它海鸟的食物,其英文名为海盗鸟之意。雄性军舰鸟具鲜红色喉囊,求偶时充气膨大如球形。军舰鸟有1属5种,我国有白腹军舰鸟,白斑军舰鸟和小军舰鸟3种,另有大军舰鸟和丽色军舰鸟,产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
🔍鸻形目
先欠着,社畜周天也在加班[嗒啦啦4_破防]
[嗒啦啦2_突然出现]我鸻形目又回来了!
鸻(héng)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
包括比较繁杂的类群,包括鸻鹬yù类、鸥类和海雀类三个大类群,分别是涉禽类,擅长游泳和飞翔的海洋鸟类和适应潜水生活的海洋鸟类,这三个类群有时也被分成三个独立的目。鸻形目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从两极到热带都有其代表,其中有不少种类有飞翔能力,可以飞很远的距离。鸻鹬类以中小型涉禽为主,是涉禽中的一类,是世界各地湿地的重要组成,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
1.形态特征
鸻形目中、小型涉禽大多为高速翼,翼尖型或狭长,第一枚初级飞羽退化,三级飞羽长。适于快速飞行和长距离迁徙。胫下部裸出,后趾形小,位高或退化,前趾细长,具蹼或微蹼。因取食环境、食性及取食方式的不同,嘴形变化很大。
2.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边、沿岸或内陆。沿海滩涂、河口,湖泊,沼泽。以鱼、昆虫和底栖动物为食,以长嘴在浅水沼泽、滩涂啄食水生动物,浮鸥类常贴近地面飞捕蝗虫或在水面上低空飞行,发现猎物便急速收翅“跌落”水中捞鱼。地面营巢,卵为椭圆形或梨形,具点状或粗云纹状斑纹。雏鸟早成性。多为迁徙鸟类。
3.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4.下级分类
TapTap
TapTap
TapTap
俺晕了,实在不知道是多少[嗒啦啦2_我好菜]。或许可能那什么“类群”太“繁杂”了,又有什么亚种之类的,所以也没有分很明白?菜狗[嗒啦啦2_感到鸭力]躺平,不想查了,求大佬指点!
TapTap
嗷嗷,这个👆很萌的短片就是讲的鸻形目中的鹬!
鸻形目属于涉禽,涉禽和2022.7.8提到的攀禽均属鸟类六大生态类群。
🔎涉禽
包括鹤形目、鹳形目、红鹳目和鸻形目等目,是指那些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均为湿地水鸟),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包括了鹤、鹳、鹮、鸨、琵鹭等。
TapTap
夕阳下的仙鹤吐息☝
TapTap
重生神鸟朱鹮👆
(“重生神鸟”之名可能是因为朱鹮求偶期全身羽翼呈现橙红色,而被误以为是朱雀,朱雀又是凤凰最初的形象,于是凤凰“浴火重生”的特性就这样被移植到朱鹮身上了)
TapTap
《朱鹮》邮票☝(这个我有买!)
中国国家邮政于1984年5月15日发行了T94《朱鹮》邮票,一套三枚,分别名为“翔”、“涉”、“栖”。
TapTap
1999年7月16日发行的日本地方邮票👆
TapTap
日本在1960年发行的《朱鹮》邮票☝(木有,想要!)
自从中国送给日本的两只朱鹮——“友友”和“洋洋”孵出小朱鹮后,日本全国掀起朱鹮热。当年日本邮政省发行了“友友”和“洋洋”的纪念邮票。
朱鹮色彩和外貌很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趣味,被称为“仙女鸟”,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在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朱鹮身上特有的樱花色也被当成日本的“国色”。在日本皇室某些重要仪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朱鹮拉丁学名叫做“Nipponia nippon”,直译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国名为鸟名,足见这种鸟与日本的渊源。
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始,民间开始大量猎杀朱鹮用于食用或获取羽毛,日本朱鹮数量急剧减少。1952年,日本在全国仅发现32只朱鹮。1981年1月,日本将境内残存的5只野生朱鹮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但不久都相继死去,仅剩的两只也被判定丧失了繁殖能力,日本在当年3月宣布朱鹮即将彻底灭绝。《“日本”在日本灭绝了》是当时的新闻标题。
好在我国分别于98年和00年分两次送给了日本3只朱鹮,这3只朱鹮不负众望地产下了39只后代。
TapTap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以陕西独有的秦岭四宝之一“朱鹮”为创意原型。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
TapTap
TapTap
舞剧《朱鹮》☝
(肿么觉得有一丢丢像火烈鸟呢?🤣)
朱鹮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濒危(EN)、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TapTap
TapTap
大鸨☝(优雅永不过时!)
TapTap
澳大利亚鸨👆(他有白胡子耶)
TapTap
汝氏鸨☝(好像鹌鹑😝)
TapTap
南亚鸨☝(优雅的小绅士)
TapTap
灰黑腹鸨👆(确定不是灰黑“脖子”鸨吗🤣)
TapTap
软冠鸨👆(你骗人,她明明没有冠!羽毛纹理好好看!)
TapTap
红冠鸨☝(为啥没有红冠捏🤔,感觉这种花色打毛衣很好看)
TapTap
萨氏冠鸨👆(无毛猫既视感,🤐我绝对没有在黑谁)
TapTap
黑脸鸨☝(感觉可以做成表情包😝)
TapTap
棕顶鸨👆(确实是棕顶,√名副其实。这眼线很精致了!)
2022.7.11
TapTap
2022.7.9👆出现过鸊鷉目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属于2022.7.8👆提到过的攀禽。
佛法僧目中的一些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鸟类嗜食昆虫,有益于农林;不少种类的羽色鲜艳可供观赏,被动物园饲养观赏(如犀鸟),另一些种类的羽毛可作饰物,其彩色羽毛或皮张作为出口商品(如翠鸟类)。但也因有些嗜食鱼类(翠鸟科)和蜂类(蜂虎科),对养鱼业和养蜂业有少量危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鸟类所食蜂、鱼多为野生,因此其为害问题不应提得过重。
佛法僧目是所有鸟目中唯一没有按照鸟类生物形态命名的目。佛、法、僧被称为佛家三宝,那为什么佛法僧目以此为名呢?由来说法有两种:
其一说是因为佛法僧目的鸟类鸣叫声比较奇特,极像日语中“佛法僧”的发音,故而得了佛法僧目这样一个名号。这种说法源于一个历史典故。公元806年(唐元和元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由中国回到日本,在和歌山县高野山的金刚峰寺,静坐观鸟,写下一首七绝《闲林》。诗云:“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此即为佛法僧三宝鸟的最早渊源。其实“佛法僧”鸣声为角鸮xiāo的声音,但讹传已久只能将错就错。
另一种说法是佛法僧目的鸟类通常习惯久站,仿佛是佛家高僧入定一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佛法僧目。
这两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鸟类分类学的研究历史。
国际鸟类科学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始于18世纪中期的林奈时期(1758年《自然系统》),依据林奈的双名法和命名法规对大量的新种进行分类命名,奠定了鸟类分类的基本体系。而从1931年开始到1986年由鸟类学家彼得斯(Peters)等人经过五十多年研究出版的《世界鸟类名录》奠定了全世界鸟类分类的基础。我国鸟类学界通用的分类系统,是中国近现代首位鸟类研究专家郑作新先生根据Peters系统,结合中国鸟类的分布情况及其本人的见解而提出的分类系统。
由此看来,即使是在1200多年前,高僧大师赋予寺中所观之鸟一个禅意的三宝之名,也与后世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分类学风马牛不相及。也许1766年以拉丁文原意为三宝鸟命名的林奈教授怎么也想不到两百多年后有一位中国鸟类学者将他命名的鸟种翻译为“佛法僧” 和“三宝”的佛学概念。这究竟是对以陋居洞穴、入定于世、大器晚成的佛法僧目鸟类的一种隐喻,还是对弘法大师敝屣仕途、志心佛道、实践科学的怀念与传承,亦或是体现了研究者自身融合佛法的哲学思想,都不得而知了。
也许,关于佛法僧目的命名渊源将会成为科学与哲学研究史上一个无解的世纪谜团!
1.形态特征
佛法僧目鸟类形态结构多样,各科特化程度高,成员体型大小不一。中国佛法僧目的鸟类中,以犀鸟体型最大,佛法僧中等大小,最小的是翠鸟。
羽色大都艳丽,以蓝、绿色占优势,部分为黑、白色,其他色则较少;羽毛结构着生紧密。(鸟类羽毛相关内容见后文)
嘴形多样;翅大都宽长,初级飞羽10~11枚;尾短或适中,方形至凸形,尾羽 10~12枚;跗fū蹠zhí(指鸟类的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短,趾纤弱,后趾偶有缺如,前趾基部多少有连合。
(缺如与缺失:医学上两者表达是同一个意思,但“缺失”代表原来存在而现在没有,通常使用“缺如”,以适于无法判断原本是否具有的情况。)
2.分布范围
佛法僧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地区都有分布,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我国佛法僧目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鹃鴗lì科仅在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
TapTap
TapTap
跟上文“鸻形目”词条一样,“佛法僧目”词条在下属科数上也存在上下文不一致的情况。已向百度百科官方反馈,静待结果[嗒啦啦2_乖巧]
我国常见的佛法僧目的鸟类仅有三种:三宝鸟、粽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在我国被合称为吉祥三宝,因正好对应佛、法、僧佛家三宝,故得此名。
TapTap
3.生活习性
这一目的鸟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善久站(名称由来可能原因之一);也善于飞翔,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徘飞)(窥视水面饵物),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取食除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还有像鹟wēng类(2022.7.7出现过的雀形目-鹟科)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jué食飞虫;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有的在地面啄食落果或追逐虫、蚁。绝大部分种类吃昆虫;一小部分(例如鱼狗、翠鸟等)以小鱼为食;少数种类为杂食性,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昆虫和少量植物。
鸣声一般简单,缺乏婉转的歌声。大多数为留鸟,少数有迁徙。
生活环境多样,从高山至平原,江河湖泊周围;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田野;从水上、土穴中、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多数种类喜栖息在近水域的林区。
在洞穴中繁殖,雌雄共同筑巢,在天然的树洞或在堤岸、山坡、坟墓、山路边的土壁等环境挖隧道为巢穴产卵;也有的利用树洞、墙洞、断崖和天然洞穴,或强占鹊巢(很像2022.7.8出现的鹃形目耶);卵每产1~8枚,一般白色,无斑;雏属晚成性。孵卵,育雏大都由双亲分担(犀鸟例外),孵卵经18~24天(犀鸟类28~40天)出雏,雏鸟须双亲喂养3~4 周(犀鸟4~8周)时间。
4.下级分类
(1)翠鸟亚目(Alcedini):翠鸟科(Alcedinidae)、短尾鴗科(Todidae)、翠鴗科(Momotidae)
TapTap
蓝翡翠(佛法僧目翠鸟科)👆
TapTap
普通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 )☝
TapTap
三趾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 )👆
TapTap
冠鱼狗( 佛法僧目翠鸟科 )👆
冠鱼狗是翠鸟科鱼狗属的一种鸟类,但鱼狗也是普通翠鸟的别称,因其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
(2)蜂虎亚目(Meropes):蜂虎科(Meropidae)
TapTap
蓝喉蜂虎( 佛法僧目蜂虎科)👆
TapTap
褐喉蜂虎( 佛法僧目蜂虎科)☝
(3)佛法僧亚目(Coracii):鹃鴗科(Leptosomatidae)、佛法僧科(Coraciidae)、戴胜科(Upupidae)、林戴胜科(Phoeniculidae)
TapTap
戴胜鸟👆
(4)犀鸟亚目(Bucerotes):犀鸟科(Bucerotidae)
TapTap
双角犀鸟☝
TapTap
冠斑犀鸟👆
曾经属于佛法僧目的犀鸟科、戴胜科已自成体系,独立为犀鸟目(有的学者将戴胜科鸟单列为戴胜目)。根据卢欣主编. 中国青藏高原鸟类[M]. 2018:329.,“戴胜科原属于佛法僧目, 在新的分类系统中与原佛法僧目下的犀鸟科和林戴胜科一起独立出来组成犀鸟目”,林戴胜科属于佛法僧亚目为传统分类系统的说法,现也将其放在犀鸟目中,例如百度百科“林戴胜科”词条中分级即属于犀鸟目。
🔍鸟的羽毛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副羽、复羽、覆羽网上都有使用,有时可能指同一事物,有时可能不是。“覆羽”一词应当是最为规范的用法,有百度百科词条。
珞山有猫《毛概——羽毛的结构与辨识概述(第二版)》一文介绍应该比较详尽,“全文长约一万五千字,预计阅读时间一小时以上”,可耻地码住不看了[嗒啦啦2_我好菜],咱就是说留待来日。
更了这么几天,目属科都给我整晕了,查了百度百科词条“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终于弄明白了!
🔎生物分类
1.学科概念
对生物的分类叫做系统学(systematics)或分类学(taxonomy),这种分类应该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进化树关系(evolutionary tree)。分类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群,而系统学试图寻找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八个主要级别: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亚种、变种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
股和组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不清楚处于哪个层级。
最常设的单元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群在2022.7.10鸻形目中出现过,鸻形目被分为三大类群,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生物类群”——
生物类群(Biome)的概念是指广泛分布于某一地区的主要群落类型(Chapman,2001)。生物类群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和其他概念相混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教材中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生物类群不是一个自然实体,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边界,所以Chapman(2001)认为,世界上不会有二个生态学家同意相同的生物类群划分方案。在生态学中,如果把每个生态系统当成是‘物种’的话,那么生物类群就是‘叶’或者‘枝’,就像分类学家有不同的分类系统一样,生物类群的划分也随每个生态学家的知识背景和所在地区而不同,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公认的生物类群分类系统。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生物类群概念本身的真实性,相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应用范围很广泛的概念。
三大生物类群/生态系统三环节/生物进化三大方向
第一类为自养型生物,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称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来的水、CO2和无机盐类转化成为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并将其进一步合成成为脂肪和蛋白质等,用来建造自身,这样,太阳能便通过生产者的合成与转化源源不断地进入生态系统,成为其他生物类群的唯一食物与能量来源。化能合成细菌也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它们利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而是来自某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例如,氮化细菌能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放出来的能量把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第二类为异养型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称为消费者。顾名思义,这些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能量。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以分为直接依赖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生的一级消费者,如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肉食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和四级消费者。这些高级的消费者是生物群落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
第三类为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称为分解者。微生物分布广泛,富含于土壤和水体的表层,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多数为腐生的细菌和霉菌。微生物是生物群落中数量最大的类群,据估计,1克肥沃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8个。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吸收动植物残体内的可溶性有机物来生活,在消化过程中,把无机养分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可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养分物质再循环的作用。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如线虫、蚯蚓等将植物残体粉碎,起着加速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转化的作用。此外,这些土壤动物也能够在体内进行分解,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盐类,供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2.发展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3.基本内容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领域。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分类单元);命名是根据国际生物命名法给生物分类单元以科学的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种生物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关于如何为生物命名的原则有很多国际协议,例如《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B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ZN)以及《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简称ICNB)。第四版的生物命名法规(BioCode)草案在1997年出版,它试图在三个领域标准化命名,但还没有被正式采纳。《国际病毒命名和分类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简称ICVCN)是不属于生物命名法规的。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4.具体分类
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所有生物原分为两域: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菌和古细菌)被分入原核生物域,其他为真核生物域。1970年代Carl Woese发现细菌和古细菌应分为两域,因在细胞壁结构和化学性质、细胞膜结构、新陈代谢功能原核生物三方面很不相同:
很长一段时间里界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们只分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它们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藻类)的或细菌被分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时放入两界。后来没有细胞核的细菌被独立为一界,再后来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为独立的一界。最后自立为界的是古细菌。最新的基因研究发现这种分类法并不十分正确。因此人们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类别。只有在真核生物中还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个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传统上,生物被划分为五界,它是由Sahn等于1949年提出的: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Copeland提出过四界说:菌界(细菌和蓝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也有人使用三域说。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细胞是否有核以及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差异:古细菌——真性细菌——真核生物
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是困难的,因为存在一些细胞内的"寄生虫"(即"病毒"),而它们在细胞外并不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形式: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5.学科现状
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性学科,中国的生物分类学发展岌岌可危。为此,国内30余位院士专家联合署名倡议,正确认识生物分类学的价值,给予这门基础学科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科学家迄今发现、描述和命名的物种,仅占我们这个星球全部3000万个物种的6%。最令人痛心的是,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研究就已经灭绝了。在目前主要以发表论著的影响力、取得的经济效益、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因素为重要标准的评价体系中,无法体现出生物分类学的贡献,这门学科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就导致生物分类学者在求职、晋升、研究经费方面面临与其他领域学者相比更大的困难,大量青年分类学者被迫放弃自身分类学研究专长而改变研究方向。
生物分类学也很“濒危”了![嗒啦啦4_叹气]希望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能被分好类![嗒啦啦2_冲鸭]
2022.7.12
TapTap
雀形目2022.7.7出现过☝鹈形目2022.7.10出现过👆
终于可以放一天假了[嗒啦啦4_好耶]!可怜滴我今天才把昨天的勉强更完,还有昨天的几篇相关文章还没来得及浏览,前天的还有一个点要查阅补充。酱紫不行[嗒啦啦4_破防]!所以我决定放弃日更,每天贴上当天的小鸟剪影,具体内容先空着,待我慢慢来补[嗒啦啦4_坏笑][嗒啦啦4_无语][嗒啦啦4_捂脸]肿么感觉我开始挖一个无底洞了呢?[嗒啦啦4_瑟瑟发抖]
一篇文章只能插入25个表情包😭,本文已经表情包满额了,以下的文章都会是没有表情包的了!不要啊,没有表情包的文章是不完整的(ಥ_ಥ),一人血书求TapTap官方再增点表情包额度!
2022.7.13
TapTap
🔎隼形目
🔍鹳形目
20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