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晓一门「点石成金」的学问
*本文系游研社六周年征文入围作品。
“正因为我们不理解这些,所以它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
小心!文章有点长,记得中途补水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自己的价值观遭受冲击的情形,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我遇见得越来越频繁了。最近一次是在前天,朋友圈里有人过生日,晒了张生日蛋糕的照片。我本该像往常一样,跟随友人们的队形为他献上祝福。然而,仔细看过照片上的生日蛋糕之后,我准备点赞的手指迟迟没有按下,好像点下去就会失去什么一样。
在网上搜到了那个生日蛋糕的同款造型
小时候曾被告诫,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之前要先许愿,许愿的内容不能被别人知道,否则就不灵了。像这种直接把愿望写在蛋糕上的情形我恐怕还是头一次见,不过这样贴心的设计倒让消费者省了功夫,不再需要为许愿的内容苦思冥想。换句话说,许愿和愿望本身已经作为商品的一部分被出售给了消费者,包含在了商品的价格之中。
如此看来,我们的愿望还是挺值钱的,有好几百呢(含蛋糕)。
让我感到震惊的地方不止于此,印象里,写在生日蛋糕上的文字大多是“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这样的祝福语。而“搞钱”“+¥100”也可以算作祝福语吗?
抱着这个疑问,我打开手机,翻阅了近两年的聊天记录。平时有逢年过节给熟人发消息、送祝福的习惯,为了证明彼此之间友谊尚在,已经沦为“拜年之交”的朋友们也同样会发一些祝福的话作为回礼。而在众多祝福语之中,我发现“恭喜发财”这四个字的出现频率遥遥领先,大有一骑绝尘之势。
这样的结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但仔细想来也确有合理之处。比如,人家过年没法回家,父母孩子也没在身边,你发个消息祝人家“阖家幸福”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又比如,人家正值壮年,平日里生龙活虎的,你发个消息祝人家“身体健康”总有隔靴搔痒之嫌。
只有“恭喜发财”,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什么人,我们总能脱口而出。这大概是因为对于普通人而言,钱财是永远不嫌多的。“钱到用时方恨少”这话一点都没错,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手里的这点钱几乎是抵御风险的唯一手段。
所以把“搞钱”写在生日蛋糕上的做法并无不妥,相反地,这里的“搞钱”二字还恰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远离贫穷、不断改善生活、勤劳致富的朴素愿望。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纵观古今,劳动人民为了挣钱过活想的法子多得数不胜数,由此诞生的技术、学问亦是五花八门。而作为现代化学的前身,炼金术便是其中一门流传甚久的学问。
如果你对以下话题感兴趣,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也许会小小地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
1. 什么是炼金术
2. 炼金术的理论
3. 贤者之石与荷姆克鲁斯
什么是炼金术
地里有石头,
地里有金子,
那么石头是不是可以变成金子呢?
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有些荒谬可笑,但在过去,找到“点石成金”的方法却是一项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在现代化学给出问题的答案之前,人类已经在这条道路走了几千年。
巧合的是,有关石头变成金子的神话传说在东西方皆有记载。
“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汉·刘向《列仙传》
希腊神话中的弗里吉亚国王弥达斯(Midas),手指所触之物皆化为黄金 包括他心爱的女儿
Dota2中的知名道具“迈达斯之手”,名称出处不难猜到
炼金术最早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据说,在公元前1000年,炼金术的概念和实验就已出现,这意味着炼金术的起源可能更为久远。根据炼金术与冶金技术及宗教文化的密切关系,历史学家认为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铁器时代初期。之后,在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中发展起来。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冶金、建筑、调配药剂、制作染料颜料、织布等工艺技术就已十分发达。到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人甚至掌握了玻璃制作工艺,造出了有色合金和人工宝石。希腊化的埃及都市亚历山大(Alexandria)被认为是炼金术的第一个中心,赫耳墨斯主义的发源地。
亚历山大灯塔印象图(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by Ubisoft Entertainment SA)
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也保管着关于炼金术的知识
公元296年,罗马帝国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危机,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以炼金术可能造成财政混乱的名义,下令烧毁了所有有关制造黄金书籍。公元393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禁止其他所有非基督教宗教习俗,其中包括希腊的古代奥运会,炼金学说及其实践亦被视为巫术活动受到抵制。
公元5世纪后,西罗马帝国覆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逐渐被欧洲遗忘,而与此同时,炼金术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蓬勃发展。公元8-9世纪,在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一大批炼金术士聚集在巴格达的宫廷内,开始研究和翻译关于希腊哲学、科学专著的希伯来语手抄本。这些炼金术士坚持不懈的工作使亚历山大的遗产得到了继承,炼金术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了阿拉伯世界所在的东方。
贾比尔·伊本·哈扬(Jabir ibn Hayyan) 阿拉伯炼金术大师,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 相传为“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混合物)的发明者
在欧洲的炼金术文献中,有许多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用的词汇,它们通常以音译的形式出现:
硫(abric)
碱(alkali)
锡(alcazdir)
酒精(alcohol)
氯化铵(almizadir)
硼砂(anticar)
脂肪酸盐(asabon)
熔炉(athanor)
长生不老药(elixir)
黄金(daeb)
铁(hadid)
银、月亮(kamar)
树脂(luban)
盐(malek)
铅黄(martak)
长颈蒸馏瓶(matrass)
煤焦油(naphtha)
甘松油脂(nard)
铜(noas)
石灰(nora)
雄黄(realgar)
滑石(talc)
酒石(tartar)
氧化锌(tutty)
朱砂(usifur)
水银(zaibuch)
碱式碳酸铜(ziniar)
玩过塞尔达的朋友是不是对elixir这个词有点眼熟
通常地,我们认为英语中对现代化学的称谓Chemistry衍生自单词Alchemy,而炼金术Alchemy一词则源于阿拉伯语Al-kimya。前缀Al相当于英语中的定冠词the,Kimya – Khem意为黑土,是古代对埃及的称谓。
12世纪后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炼金术发展的黄金时代。8世纪起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10-11世纪在西西里岛定居的阿拉伯人,12世纪前往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和圣殿骑士,都使炼金术从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成为可能。
1142年被认为是炼金术传入欧洲的时间,这一年切斯特的罗伯特(Robert of Chester / Robertus
Castrensis)翻译了详述哈立德·伊本·亚齐德(Khalid ibn Yazid)及其老师摩利努斯的故事的著作《炼金术概论》(The Book of the Composition of Alchemy
/ Liber
de compositione alchemiae),并且声称“拉丁语世界还不了解炼金术”。当时,拉丁文是欧洲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切斯特的罗伯特所说的“拉丁语世界”指的就是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画家大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在其创作的木刻画《工作中的炼金术士》(An Alchemist at
Work)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炼金术士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样子。画中所描绘的情景与现如今我们提及炼金术、炼金术士所联想到的视觉印象已经极为接近了。
图左,一个学徒正注视着火焰,不断添加着燃料,火上的坩埚有烟雾生成 图中下,女性炼金术士旁边的男性正奋力鼓动皮老虎,让火焰烧得更旺 图右,一位资深炼金术士正翻阅着炼金术著作,根据书中记载指导徒弟们的操作 图中上,炼金术士们如痴如醉地专注于手头工作,任由三个熊孩子在实验室里玩耍 图右上,窗外,炼金术士的家人们无法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正离家出走
15世纪前后,对炼金术的狂热席卷欧洲,大批炼金术大师和炼金术著作随之涌现,各国宫廷和贵族对当时的炼金术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资助。让我们来看一份16世纪出自苏格兰财政大臣之手的采购清单,它记录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King James IV)对一位名叫约翰·达米安(John Damian)的炼金术士的资助。
在当时的欧洲,不到50先令可以买到一匹马,不到2先令就能买一只羊,按照当时的货币换算,1英镑等于12先令,1先令等于20便士。1个小玻璃长颈瓶就能换一只羊,3口大锅可以换一匹马
16世纪后,炼金术士们制造黄金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炼金术的目标从炼制黄金转变为炼制更实用的东西,炼金术学说也发生了向药剂学和冶金学的转向。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炼金术被戴上了“伪科学”的帽子,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逐渐没落并最终让位于现代化学。
明明是一门制造黄金的学问,为什么会跟制作药剂扯上关系?这也许要归因于炼金术的药剂学转向
如果要给现代语境下的炼金术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大概是这样的:
炼金术是盛行于中世纪的,综合哲学思想和化学实践于一体的一门学问,其目标就是将贱金属转变为纯金或制出万灵之药。
在炼金术的诸多学说之中,“点石成金”这件事是如何可能的呢?
几千年来投身于炼金术这一事业的人们又是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的呢?
炼金术的理论
炼金术经历了从西方到东方再到西方的数次发展中心的转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埃及、古希腊、波斯、印度乃至中国等诸多文化成分、哲学信条和实践技术,思想起源难以严格辨析,学说著作也有不少相互冲突的地方。因此,有关炼金术的知识整体表征为庞杂、混乱、不成体系,为了更好地厘清关系、梳理脉络,我们不妨以赫耳墨斯主义的炼金术作为切入点,看看炼金术在长期发展中都形成了哪些观点和理论。
《翠玉录》(Emerald Tablet)是传说中一块刻有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 / Mercurius ter Maximus)所撰文字的石板。这位赫耳墨斯通常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祇赫耳墨斯与埃及神祇托特(Thoth)的综摄结合,在希腊化的埃及,希腊人发现他们的神祇赫耳墨斯与埃及神祇托特完全相同,随后,两位神祇就被合二为一地受到崇拜。
托特(Thoth),又译透特,埃及神话中的智慧之神,也是月亮、数学、医学之神,守护文艺和书记的工作 相传是古埃及文字的发明者
赫耳墨斯 希腊神话中的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 众神的使者 司掌辩论与灵舌、诗歌与文字、发明与商业等 也许大家对战神里被奎爷砍断双脚的那位印象更深刻些
有关这块石板被发现的过程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古罗马哲学家提亚纳的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 of Tyana)在公元1世纪,于赫耳墨斯的墓穴中一个赫耳墨斯的雕像下发现了撰有文字的翠绿石板;也有人说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发现了它;还有人说是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在洞穴之中发现了赫耳墨斯的尸体,尸体手里握着绿宝石石碑,上面刻着腓尼基文字。
虽然内容来源仍不明确,具体的发现时间和发现者也存在争议,但现在普遍认为《翠玉录》的作者是赫耳墨斯。这部作品最早出现在阿拉伯语著作中,在12世纪时由西班牙翻译家乌戈·桑塔耶(Hugo of Santalla)翻译为拉丁语,艾萨克·牛顿(没错就是那位我们熟知的牛顿)在进行炼金术研究时又将其从拉丁文转译为英语。它被认为是赫耳墨斯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中世纪时炼金术发展的重要依据。
17世纪对翠玉录的想象性描绘 《永恒智慧的露天剧场》 (Amphitheatrum sapientiae aeternae) 海因里希·昆哈特(Heinrich Khunrath)1609年版
《翠玉录》牛顿1680年英文译本及中文转译如下:
WhenIenteredintothecave,Ireceivedthetabletzaradi,whichwasinscribed,frombetweenthehandsofHermes,inwhichIdiscoveredthesewords:
当我进入山洞时,我从赫尔墨斯的双手中看到了刻有铭文的《翠玉录》,从那里我发现了这些话:
Tistruewithoutlying,certainandmosttrue.
这是真理,没有丝毫的虚假,是确凿之最真实的真理。
Thatwhichisbelowislikethatwhichisabove
andthatwhichisaboveislikethatwhichisbelow
todothemiraclesofoneonlything.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此造出那唯一之物的奇迹。
Andasallthingshavebeenandarosefromonebythe
mediationofone:soallthingshavetheirbirthfromthis
onethingbyadaptation.
万物之中皆有那唯一之物存在,并自其中生出,受其调和,
所以万物皆源于一。
TheSunisitsfather,
themoonitsmother,
太阳为其父,月亮为其母,
thewindhathcarrieditinitsbelly,
theearthisitsnurse.
它孕育在风之中,大地的乳房滋养着它。
Thefatherofallperfectioninthewholeworldishere.
Itsforceorpowerisentireifitbeconvertedintoearth.
世界上所有完美之物的父亲,就在它这里。
将它化做大地,它将拥有完全的力量。
Separatethoutheearthfromthefire,
thesubtlefromthegross
sweetlywithgreatindustry.
它能从火中分解土,从粗鄙中分解出精妙之物。
Itascendsfromtheearthtotheheaven
andagainitdescendstotheearth
andreceivestheforceofthingssuperiorandinferior.
它从大地升至天堂,
又从天堂降至大地,
因此拥有了上界和下界的一切力量。
Bythismeansyoushallhavethegloryofthewholeworld
andtherebyallobscurityshallflyfromyou.
通过这种方法,你将获得全世界的荣光,
所有的晦涩不明将自你身边飞走。
Itsforceisaboveallforce,
foritvanquisheseverysubtlethingandpenetrateseverysolidthing.
它的力量是所有力量中最强的,
它征服了一切精妙之物,穿透任何坚固的东西。
Sowastheworldcreated.
世界由此被创造出来。
Fromthisareanddocomeadmirableadaptations
whereofthemeansishereinthis.
按照这一过程,从那唯一之物中产生了许多非凡的转化。
HenceIamcalledHermesTrismegist[sic],
havingthethreepartsofthephilosophyofthewholeworld.
因此,我被称为三倍伟大的赫耳墨斯,
拥有整个世界的哲学的三个部分的知识。
ThatwhichIhavesaidoftheoperationoftheSunis
accomplishedandended.
这就是我要说的太阳的工作的全部。
这短短的十四行箴言可以延伸出多条炼金术理论,让我们不妨以数字为序逐一考察:
1
“万物之中皆有那唯一之物存在,并自其中生出,受其调和,所以万物皆源于一。”
宇宙所有存在皆是由某种唯一的物质所构成。在各种自然现象和所有存在的万物中,有一种唯一的重要的生命起因在起作用,它是独一无二的,并通过动物、植物、矿物等无数形式体现出来。这个唯一的物质就是第一原质(Prima Materia)。
如果万物皆由第一原质变形而来,那么只要能将物体还原为第一原质,它就能够再度变化为其他物体,当然也包括黄金。这实质上为将某种物质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物质的嬗变成为可能。
2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此造出那唯一之物的奇迹。”
这句话反映了炼金术的整体宇宙观,与之意义相近的还有一句炼金术格言:
As
within, so without; as above, so below
如其在内,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在上者或在外者,指大宇宙(Macrocosm),包括神、自然和整个地球,
在下者或在内者,指小宇宙(Microcosm),指人类的灵魂或心灵。
无论是神、自然、人类或心灵,内外上下相应表现的是一个统一和谐的宇宙。
天体所在的大宇宙与人体所在的小宇宙之间是相互映照的 17世纪德国学者阿塔纳斯·柯雪(Athanasius Kircher)将太阳对应心脏,月亮对应大脑,木星对应肝,土星对应脾,金星对应肾,木星对应肺,地球对应胃
炼金作业中的七大金属、七个炼金步骤过程,也与七大行星对应
炼金术士们用坩埚和烧瓶进行实验,各种物质在小小的仪器内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意义绝不局限于坩埚或烧瓶之中。炼金术士的坩埚或烧瓶就是个小宇宙,与大宇宙连结在一起。小宇宙中发生的反应依照的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机制,以及自原始混沌以来万物生成的法则。因此,炼金术士不但能炼成黄金和长生不老药,还能让自己成为与神同等的存在,改变整个宇宙,使宇宙更趋完整。
此外,在炼金术学说中还有诸多二元对立的象征,除了大宇宙和小宇宙,常见的二元对立象征还有:国王与皇后,黑与白,太阳与月亮,黄金与白银,硫与汞,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狮与鹰,上与下等等。这些二元对立象征常常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用以隐喻炼金术的原理。
3
“因此,我被称为三倍伟大的赫耳墨斯,拥有整个世界的哲学的三个部分的知识。”
这位“三倍伟大的赫耳墨斯”被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Marsilio Ficino)称为最伟大的哲学家、最伟大的神父、最伟大的国王。“三倍伟大”还有另一种解释,即赫耳墨斯主义的三大分支——炼金术、占星术、法术,它们被称为整个宇宙的智慧的三个方面。
炼金术是太阳的作业,将贱金属幻化为纯净、成熟、完美的黄金;
占星术是月亮的作业,天体的运行与物质运动的法则是相同的,是神、一切力量的体现;
法术是群星的作业,法术又可以分为黑魔法和法术,黑魔法是依靠与恶灵、魔鬼结盟来获得力量,法术则是依靠与众神或天使等结盟来获得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炼金术是一项实践法术,被视为法术之匙。
除了《翠玉录》,赫耳墨斯主义还建立在另一部重要作品《秘义集成》(Corpus Hermeticum)之上。它也被认为是赫耳墨斯的著作,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神秘主义哲学文集。有学者认为,该书成书于1-4世纪的埃及,其中大部分教义糅合了埃及神学、新柏拉图主义、琐罗亚斯德教、诺斯底主义和犹太教的思想成分。
《秘义集成》初版,由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翻译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赫耳墨斯文集哲学图书馆
冷知识:原神中的“珍珠之歌”(Hymm of the Pearl)是一篇诺斯底主义文献的现代译名 原名为“使徒犹大·多马在印度国土之歌”,见诸于《多马行传》
相传,1463年美第奇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得到了一份拜占庭手稿,同年,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将这份希腊文手稿的前十四章节翻译为拉丁文。1471年,在印刷术的帮助下这部著作正式出版,开启了赫耳墨斯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历程,对西方神秘学影响深远。
此外,数字3在炼金术学说中还常常代指三原素——硫磺、水银和盐。
三原素理论由16世纪的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确立,他认为硫磺(黏合剂)是一种处于稳定与可变之间的物质,具有可燃性;水银(变化剂)是可变的、流动的、挥发性的;而盐(凝结剂)则处于稳定状态。
举例而言,当一段木头燃烧的时候,其产物就反映了它的构成。一团混沌的烟反映水银的成分,火焰反映可燃的硫磺成分,灰烬反映其中含有稳定的盐。
三原素理论侧重于说明物质的性质而非物质本身,即物质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尽管没有现代物理学中对物态变化的系统梳理,但熔化、凝固、汽化、升华、凝华这些现象在早期炼金术实践活动中已经被发现并记录下来,这一点似乎在《翠玉录》中也能找到印证。
“它从大地升至天堂,又从天堂降至大地,因此拥有了上界和下界的一切力量。”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 原名:德奥弗拉斯特·冯·霍恩海姆(Theophrastus von Hohenheim) 瑞士医生、炼金术士、占星师 传说Celsus是古罗马的一位名医,而他认为自己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他,所以自称Para-celsus。 提出炼金术真正的目的并非炼成黄金,而是要制造有益人体健康的医药品 提出人体本质是个化学系统,被誉为毒理学之父 看过《钢之炼金术师》的朋友对“霍恩海姆”这个名字还有印象吧
4
“太阳为其父,月亮为其母,”
“它孕育在风之中,大地的乳房滋养着它。”
“世界上所有完美之物的父亲,就在它这里。将它化做大地,它将拥有完全的力量。”
“它能从火中分解土,从粗鄙中分解出精妙之物。”
约在公元前5世纪,西西里的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医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提出,所有的物质都由土、水、火、气四“根”(Roots)构成。四根不能自己变动,必须另有他物使之运动变化,他称这种物为爱与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在他看来,这四根不只是物质元素,更是一种精神元素。
土、水、火、气及其符号,这四种元素在各类游戏十分常见
四种元素符号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六芒星,很难相信这是巧合
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进一步发展了四大元素理论,他认为所有物质皆是以第一原质为基本,加上湿、干、冷、热四种性质中的两种,就形成了四大元素。
四种性质中,湿与干相对,热与冷相对,相对的性质不能叠加
四大元素由第一原质+冷/热+干/湿构成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四大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在炼金术学说中,土、水、火、气往往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涵义。
土
代表北方、五角形、阴性、繁殖力、黑暗、安静、实用性、繁荣、收获、耐心、责任感、无聊、停滞、绿色、宇宙力量的物质化。
水
代表西方、圣杯、阴性、生育力、果实、魔法、自然节律、激情、敏感、接受能力、不稳定、蓝色。
火
代表南方、剑、阳性、活力、勇气、抵御外敌的力量、奋斗、仇恨、妒意、愤怒、橘色。
气
代表东方、权杖、阳性、智慧、能量、竭力、社会性、轻浮、奢侈、魔法师的意愿、黄色。
海因里希·昆哈特在《永恒智慧的露天剧场》中还描绘了一个设备齐全的炼金术士实验室 画中的炼金术士跪在圣坛前,正在虔诚地祈祷
说起数字4,炼金流程的经典步骤也是分为四步:黑-白-黄-红。
传说这套流程由亚历山大的炼金术士建立,其起点是某种固体、合金或如铅这样的贱金属、四原体(铅、锡、铜、铁)或“镁氧金属”,炼金术士们试图把这些东西锻造成具有流动(水)、可熔(气)或闪亮(火)的品格。
炼金流程的第一步称为黑化(Nigredo),又称染黑、制造死物质,即将四种贱金属铜、铁、铅、锡进行熔合,在加热过程中适当加入硫,使其发生蜕变,这时金属或物质会聚集为“一体”。火用来化解或使金属液化,改变其颜色。这样得到的是一团无光泽的黑色物质,就像是创世时的宇宙一样的混沌状态。
第二步称为白化(Albedo),又称染白,通常是使用诸如砷或汞,通过“酵素”或“银种”与黑化后的混沌物质的熔合来实现。在炼金术士看来,这一步骤包括相互投契的金属的结合,即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通过神奇的亲和力进行化合,如同男女婚合一样。黑色物质最后转变为白色合金,拥有了白银的灵气。
原神中阿贝多的英文名是Albedo,这是炼金步骤中白化和白化剂的拉丁文名称
《Overlord》中雅儿贝德的英文名也是Albedo
第三步称为黄化(Quebrith),又称染黄、着黄,在白色的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黄金,播下“黄金的种子”,或者说加入“黄金的形式”,导入黄金的灵气。这一过程就像是发酵的面团一样,黄金的种子就像是催化剂,去掉金属的杂志,使其得到净化。
第四步是紫色的产生,这一步骤又称红化(Rubedo)、染红,炼金术士们认为,这一发酵过程可以把金变成“金紫”(Iosis of God),它是一种使金生金的发酵染料,也就是点金石的功效。
后世的炼金术士在上述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七步法和十二步法。
七步法:溶解、升华、煅烧、腐化、蒸馏、凝结、染色
十二步法:煅烧、溶解、分解、结合、发酵、蒸馏、凝结、消化、升华、涂蜡、增殖、投射
操作步骤越来越繁琐,需要留心的细节也越来越冗杂,这种复杂性往往会为炼金实验的重现带来困难。即使后来的炼金术士按照前人的记述执行了这些步骤,也未必能得到如愿的结果。但实验的失败又难以归咎于理论的谬误,这使得炼金术始终处在一个无法证伪的尴尬境地。
5
尽管有了四大元素理论和炼金步骤作为指导,但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依然无法做到点石成金,于是他们再度将目光投向了古希腊,希望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系列探索的过程中,第五元素(Quintessence)成为了炼金术士们所渴求的答案。
第五元素的别名是以太(Ether / Aether),是宇宙中除了第一原质和四大元素之外的第五个元素,是充塞在宇宙空间推动天体进行运动的神秘物质。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五元素的本质比四大元素更加尊贵,是构成天体的物质。第五元素也被认为是第一原质和四大元素的中间性元素。
与第五元素作用类似的还有纽玛(Pneuma),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呼吸”,后引申为“精神”“灵魂”等含义。斯多葛(Stoic)学派宣称,诸如力量、感觉、想象、气味、颜色、浓度、温度等都是物质性的,都是有纽玛进入物质生成的。纽玛渗入一切,世界万物由此变成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觉的东西。
异度之刃2中的「灵魂」小姐姐,英文名就叫Pneuma
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综合了这两种观点,将第五元素定义为一种类似物质的“精”“气”的东西,并冠之以“纽玛”之名。所有物质皆是由四大元素构成,四大元素又是第一原质加上热、冷、干、湿四种性质中的两种组成,而纽玛就是促使第一原质与两种性质结合的力量,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有它的存在。
据此推理,倘若能从物质中抽取微量的纽玛,炼金术士就能自由地控制第一原质与热、冷、干、湿四种性质的结合,得到任何想要得到的物质。这一结论使得各种从物质里抽取第五元素“纽玛”的炼金术作业在中世纪的欧洲盛行一时。炼金术士试图用蒸馏设备抽取第五元素,因为他们认为物质遇热产生的蒸气就含有第五元素的成分。蛋类则是炼金术士最常用来蒸馏萃取第五元素的物质,这是因为蛋里孵出的鸟类外形与蛋说像不像,说不像又有些像,这让炼金术士相信蛋里含有生命体原初的纽玛。
如果炼金术士可以利用第五元素任意变换物质,那么第五元素就等效于传说中的贤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万能的点金石,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炼金术士索性将“寻找贤者之石”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
贤者之石与荷姆克鲁斯
贤者之石能使金属转化的思想来自8世纪的阿拉伯炼金术大师贾比尔,他在亚里士多德对四大元素及热、冷、干、湿性质的阐释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每种金属都是四大元素的结合,拥有两种外部性质和两种内部性质”的理论。例如,金的外部构成是热-湿,内部构成是冷-干,而银则正好相反。那么,只要将银的内外构成反转,就可以让银嬗变成金。而这种嬗变需要一种“威力强大的灵药”,即贤者之石。
后世的炼金术士更是对贤者之石充满了溢美之词,在17世纪出版于德国法兰克福的著作《炼金术博物馆》(Musaeum Hermeticum)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将点金石称为贤者之石,这是最古老、最神秘或是最不为人知的,从性质上看是最不可理喻的,也是天上的、降福的和神圣的。所以点金石是真实的,而且比确实性本身更为确切,是奥秘中的奥秘。它是道德和神的力量,但对无知者则是隐秘的,是天底下万物的极限和目的,一切贤者操作的最终而不可思议的结果。它是所有要素的完美精华,任何要素无法损害或毁坏的不可毁灭的物体,是第五元素。它是自身拥有精神的双重而有生命的水银,可处理一切不坚固和不完美的金属。它是永远的光辉,是能治愈所有疾病的灵药,是恩泽天国荣光的不死鸟,是所有财富中最为珍贵的宝物,是整个大自然重要的财产。”
尽管人们对贤者之石的神力普遍寄予厚望,但炼金术士们对贤者之石的形态却莫衷一是。
15世纪的炼金术士巴兹尔·瓦伦丁(Basil Valentine)认为贤者之石的“颜色为近似深红色的肉红色,或是接近石榴红的红宝石色,它的重量要比人们根据颜色推断出来的量要重得多。”“在由自然完成和形成的最后完善阶段,它应该像蜡或黄金那样会融化,外观为半透明和透明之间,这就是我们的圣石。”
9世纪的波斯炼金大师拉兹(Rhazes)认为“它是一种由四种均匀性质和三种均匀力量组成的物质,这种性质和力量之间互不抵消,可以使它变高贵……水溶解不了它,火烧不毁它,依其效用和细腻程度,它是属于心智的。依其强度和坚固性,它是属于金属的。”
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认为贤者之石必须具备七种性质:油质、物质的细薄性质、亲和力、固有的湿度、纯度的清晰性、固化土和酊剂。
红色的石头、粉末、酊剂被认为是贤者之石可能的存在形态 《钢之炼金术师》中对贤者之石的刻画是有所依据的
贤者之石还有许多别名,当我们看到下述名词时,可以把它们视为与贤者之石等同的存在:
Coral of Gold 金珊瑚
Elixir 长生不老药
Prima Materia 第一原质
Quintessence 第五元素
Azoth 万应灵丹
Alkahest 万能溶剂
Panacea 包治百病的灵药
Atem 阿特姆
让我们再聊聊炼金术的一个典型造物——荷姆克鲁斯(Homunculus)。
瓶中小人儿的形象在各种炼金术著作中屡见不鲜
荷姆克鲁斯的起源可追溯到《圣经·新约》中记载的3世纪生活于撒玛利亚的一位魔法师西蒙(Simon Magnus),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制造出荷姆克鲁斯的炼金术士。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将荷姆克鲁斯写入他的巨作《浮士德》(Faust)中,书中的荷姆克鲁斯是一种在玻璃烧瓶内制作而成的、浑身发光的小人儿。他十分羸弱,永远无法离开烧瓶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但却有着妖精一样的活力。我们现今所熟知的荷姆克鲁斯形象正是来源于此。
入迷地看着烧瓶 诱人的活力使烧瓶震响, 浑了又澄清,成功在望! 我看见转动着一个小人儿, 乖灵乖灵的真好模样。 我们还要啥?世界还要啥? 奥秘已展示在光天之下, 这声音你倒听一听呀, 在变成嗓音,变成人话! (节选自《浮士德》第二部 第二幕 实验室)
死亡搁浅中的BB也是一个荷姆克鲁斯形象(瓶中小人儿)
“如其在内,如其在外”,按照炼金术的理论,炼金术士烧瓶中的小宇宙与烧瓶外的大宇宙遵循着相同的法则。既然上帝能在大宇宙创造出人类,那么炼金术士们能否在烧瓶里的小宇宙如法炮制呢?一些炼金术士认为,这是可行的。
16世纪的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提出,想要制作荷姆克鲁斯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步骤1:取人类精液放入蒸馏器密封40天,让它腐败
步骤2:蒸馏器内有人形透明生命出现
步骤3:以人血喂养,在马的体温温度下保存40周
步骤4:荷姆克鲁斯诞生
18世纪德国吉森大学的一位博士也讲述了荷姆克鲁斯的一种制造方法:
步骤1:取黑母鸡下的蛋,在蛋上刺一小孔,取出少量蛋清,填充等量精液
步骤2:用小羊皮做的上等羊皮纸把孔封上
步骤3:在3月月运周期的第一天,埋入动物粪便之中
步骤4:3天后,荷姆克鲁斯诞生
在德国民间传说中,流传着许多荷姆克鲁斯的故事,其中便有一种使用曼德拉草(Mandrake)来制造小人儿的方法。在星期五早晨,曙光未现之前,用一条黑狗采回曼德拉草根,然后以乳汁和蜂蜜,有时也会用人血“喂养”它。于是,草根就会慢慢变成一个小人儿,成为主人的随从和保护者。
曼德拉草又名曼陀罗,盛开于绞刑台下,根部与人体形近 民间传说中,曼德拉草吸收绞刑犯临死前痉挛时突然射出的精液,才化作人形
采摘曼德拉草时,采摘者须面向西方,用蜡堵住耳朵,否则曼德拉草根被拔出的叫声会令他丧命 采摘者一边念咒语,一边用剑尖指着草,围着它转3圈,但不要碰到它 然后将饿了3天的黑狗和曼德拉草用绳子系在一起,掷出食物 黑狗向前猛扑,便将曼德拉草连根拔出。而黑狗也会因此而死结语
把石头变成黄金,这看似是一条最近的路径,也是一条足够遥远的路径。
很遗憾,始于“搞钱”的炼金术终究还是没有让我们获得点石成金的能力。尽管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但炼金术的发展却为后来的药剂学、冶金学、现代化学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后世的文艺作品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令人感慨的是,古往今来竟有这么多人投身于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付出他们的智慧、辛劳与财富,这令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类渴望认识世界、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或许事与愿违才是这世间的常态,但这点小事不足介怀。
最后,倘若有朝一日,你能在生活中察觉出一点与炼金术有关的东西,并为此会心一笑的话,那么这篇文章的使命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