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来打脸的——日常消灭里予又鸟
修改于2020/07/02497 浏览史海钩沉


嗯,德国大舰发展空了几十年:棍意志31年下水,沙恩36年下水,俾斯麦39年下水
牛牛的纳尔逊27年服役,KGV40年底完工
法鸡的布列塔尼09年开工,墩子32年开工35年下水
意面的超无畏卡拉乔洛直接没完工,VV34年开工,37年舰壳下水,40年完工
霉菌的科罗拉多21年下水,北卡40年下水
脚盆的长门18年下水,大和40年下水
嗯,德国好惨啊。
嗯,沙恩&俾斯麦的设计是一战设计:
复读神教:
“总的来说,二战时期的德国设计师,在装甲防护上的主要意图,是想尽把法要获得可观的免疫区下限,即尽可能追求在中近距离上也能挡住对方的炮弹,为此采用了大厚度穹甲的布局,并且还结合了利用航向角来扛炮弹的战术(就是摆角度)。
“俾斯麦核心舱的防护基础,是320mm的主装甲带和80/110mm(动力舱)或95/120mm(弹药库)的装甲甲板。这层结构,是负责抵挡来袭炮弹,阻止其飞入弹药库/动力舱等核心区域的关键。德国人采用这种设计,而非英美那样的装甲甲板位于主装甲带上沿层面的设计,其原因是希望水平装甲和垂直装甲能够同时参与防护,以提升舷侧防护能力。
“也就是说,俾斯麦的上部装甲带,其设计由来是因为有了露天甲板装甲,而不是对一战时期设计的延续。而穹甲的设计,也是结合了新时代的防护需求的,与一战时期的设计是有显著区别的。
简单来讲,这种布局被诟病为“浪费吨位”的原因,在于获得了极强的垂直防护时,留下了巨大的bug。德国人之所以追求极强的垂直防护,原因很简单——计算错误。https://tieba.baidu.com/p/3100080420
赞美神教:


如图,德国佬认为老衲可以在超过30km的距离上打穿145mm上装+110mm穹甲,在23.2km的距离上打穿145mm上装+80mm水平甲,在27.7km的距离上打穿俾斯麦的320主装+110/68度的穹甲,在23.8km的距离上打穿50mm+80mm的水平防护组合,在29.5km距离上打穿340mm的炮座装甲。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德国佬自己认为俾斯麦在老衲面前是没有免疫区的。——不是计算错误还能是啥?
嗯,德三战列舰主炮技术不到家:39的16in没磕药打标准弹,垂穿接近衣阿华
嗯,德三用双联主炮是技术不到家:德国人坚持用横闩保证最高理论射速优势,做出来的炮塔座圈都巨宽无比

自己瞟一眼图看看横闩比螺式大多少——4in横闩都快赶上6in螺闩了
至于反潜措施,不谈主力舰反潜是个啥样的想法,身上一堆防空炮都足够让潜艇不敢露头,30kn的航速想跑就跑根本不是问题
防空:棍国有没有好用的博福斯?有。WWII前期俾斯麦防空咋样?欧洲前三,超越北卡。
浪费吨位就浪费吨位,总吨位摆在那,可不是随便来个阿猫阿狗都能欺负的
问题是,我谈39,你扯俾斯麦干什么?
黑德国科技也就算了,设计问题和科技何干?
最后终于沾了边,前面的长篇大论基本上都是胡扯。
屁股正确不代表脑子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