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星Starlike》伞形社会解剖与推测
2020/07/01470 浏览攻略
“伟大的星语者领袖埃卡妮亚,在人类文明风雨飘摇之际,为他们撑起了一把伞。这把伞是如此的结实、牢固,如此的——令人心安,也令人不安。”
注:该篇文章转载自“辉夙星人类文明博物馆”B站账号5月23日文。
(TapTap运营组注:因本文过长且年代久远(?)本平台稿件不再排版,希望获得更好阅读体验读者可前往其他平台搜索“辉夙星人类文明博物馆”。)

一 、缘起(1)伞形社会的缘起,要追溯到公元3500年(即新纪元元年)。这一年,人类文明在经过长达1300年的太空流浪后,终于抵达索尔托斯星,结束了空间站时代,揭开了文明史上新的篇章。然而,伴随着星球轨道上神迹的降临,异变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一群拥有超乎寻常能力的“人”诞生了。这一无论在身体机能还是大脑算力都远超常人的群体,其能力来源被赋予了一个同样奇特的名称——染山霞血脉。 关于染山霞这一命名众说纷纭。相传,在遥远的母星地球上有着这样一种奇观,高耸入云的山峰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醉人的桃红色,一句“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尽了这一恢弘的景观。但笔者认为,染山霞的来源更有可能出自一种特殊的植物——雪衣藻[1]。这种藻类多生于南北极地和雪山之巅,常年处于低温、强光和强紫外辐射的极端环境中。在这样苛刻的处境下,雪衣藻通过合成特殊的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其中尤以虾青素为典型代表)来与严酷的气候条件对抗。这些色素多呈红色,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保护光合作用系统的特征,能够帮助雪衣藻大幅增强抗寒(可耐受零下36°C低温)和抵抗紫外辐射的能力。因此,从千里冰封的乌克兰“韦尔纳茨基院士”南极站,到万里雪飘的喜马拉雅山脉,都能看到她战霜傲寒的血色身姿,分外妖娆。同样,坚韧不拔的人类文明,在寒冷恶劣的宇宙中忍耐、漂泊千年后,终于在遥远的外星扎根,并激活了这样一缕特殊的血脉,“染山霞”的寓意已经非常明显,且名副其实。从这一称呼确定那一刻起,就埋下了千年后人类建立伞形社会的伏笔。

然而,即便这一寓意中包含着普通人对“染山霞”血脉拥有者(下文简称“血脉者”)殷切美好的期待和宗教般的狂热信仰,沉重的现实引力还是让人不得不把目光拉回到当下。千年的漂泊结束了,漫长的拓荒才刚刚开始。一边是艰险恶劣,充满未知的外星环境;一边是血脉优越,能力超常的血脉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未来血脉者在伞形社会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为人类文明立下了多少功劳,至少在开荒的那数百年间,普通人对他们的态度绝不会一如既往的保持那份纯粹。就像人类社会分化出血脉者一样,普通人对血脉者的态度也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分化出羡慕、嫉妒、戒备、恐惧等心理。这种心态到了后期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确定下来后,升级到了愤恨和仇视的程度。好比“人类不感谢罗辑”,对于血脉者,人类不仅没有感谢,甚至演化出敌对的心理。双方的矛盾积重难返,终于在新元862年(公元4362年),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冲突——解理战争。

(2)解理[2],本意为结晶矿物受力后,由其自身结构的原因造成晶体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这一特质。解理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矿物质,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英文名 cleavage ,意为个人或集团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在这场战争中,解理实质上代表的是普通人在与血脉者共存于一个社会时,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身份认知偏差。他们迄需一个答案,来解释心中埋藏许久的疑惑——人,到底是什么?这个答案,没人能回答,又或许答案早在心中。不管怎样,都需要一个程序来证实这份疑惑,而这次的程序,就是战争。 解理战争是一场影响人类存亡的河系战争,从猎户到英仙到人马座旋臂,从南十字座到长蛇座星域,无不见证这场战争的惨烈。由于多位立场不一的血脉者的参战,致使本为五大文明派系对战的态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往古来今,人类文明的内战凭借,大抵依赖于科技集成的武器。但当对手是超越于科技能力和理解能力之上的血脉者时,从前的军事理论和策略大都失去效用。“文明对于超越常理的人无能为力”,古时哲人的一句言语,此时竟一语成谶。血脉者的出现,是此次战争死亡人数抬升几个数量级的首因。没有人去统计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因为无法统计,也不必统计。人们对这场战争记忆最深刻的,不是浩大的规模,也不是无数的亡灵,而是一位传奇人物——埃卡妮亚。(3)关于埃卡妮亚的历史,目前已知的资料很少。她最为人所称颂的,是在那场空前灾难中成功逼停战争的光辉伟绩。一个“逼”字,足见其实力之雄厚。新元957年(公元4457年),埃卡妮亚代表血脉者一方,与各文明分支代表撮合协商后,主导签署了影响至今的停战协议——《波江座协定》。该协定重组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和利益分化,缓和了普通人与血脉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并基本解决了战后人类文明如何保持和平重建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由埃卡妮亚领导建立血脉者组织,来为整个人类文明服务,各方也需尽全力配合埃卡妮亚建立新的社会体系,实现人类利益共赢化。通过该协定,血脉者有了自己的组织和归属,也有了全新的称呼:星语者。自解理战争后,虽局部冲突仍时有发生,但再无大规模的全河战事。此后,围绕着《波江座协定》规定的权力归属和利益分配,由埃卡妮亚和血脉者组织共同构建的星语者体系逐渐在人类社会中稳固下来并被人类所认同。伴随着该体系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和思想革命,人类文明整体实力迅速跃升,普通人和星语者的矛盾日渐缓和,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互相依存,彼此依靠的关系。 解理战争与《波江座协定》二者分别代表着浩劫与新生,被史学家庄严地载入史册。自此,星语者和普通人(民众和统治者)携手并进的时代帷幕徐徐拉开,一个良性的社会结构和秩序正展露雏形。这一新型社会形态,我们称之为——伞形社会。
二、 内容 伞形社会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由普通人组成的统治阶层和广大基层,分别占据伞骨的顶部和底部;而星语者则位于两者之间,组成伞面。要阐明这种社会形态为何是伞形,仅从结构上无法完全解读,必须要从功能上去理解:普通人分掌文明统治权和社会基本盘,前者领导文明发展方向,后者生产庞大资源。星语者则结合前者作出的决策以及后者提供的保障,作为文明的驱动者和保卫者在各个前沿领域持续作出贡献。普通人和星语者正如一把伞的伞骨和伞面,伞骨支撑着伞面,伞面又保护着伞骨。失去伞骨,则伞面形同虚设;失去伞面,则伞骨无处可依。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良性循环,已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运作模式。 然而光靠伞骨和伞面,并不足以对伞形社会的结构形成全面认知。通过一些资料的解读,笔者推测,这把伞中还有两个关键因素被忽视了,他们分别是:伞柄和伞撑。[3]先说伞柄,看官方放出的图片:

偌大一把伞,层级结构划分明确,却独独漏了最末尾的伞柄。仔细一看,会发现结构线延伸至伞柄时变成了灰色,与背景融为一体。至于伞柄旁的文字,更是直接抹去,隐晦不明。 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伞柄的地位莫过如此。从结构上看,其位于整个伞形社会的底层,甚至比文明基本盘还要基础。从功能上看,越是基础的东西,对上层的影响越深远。 伞面虽由伞骨决定是否展开,但无论伞面还是伞骨,都是建立在伞柄的支撑基础上才得以发挥功用。而这一位置的人群却刻意隐藏了起来,他们掌控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密码,只手遮天,是真正意义上的操盘手。手持人类文明这把伞,要前往何方,不得而知。
那么他们会是谁呢?要找出线索,就要从伞形社会的缘起来搜寻。回顾第一部分的形成原因后,不难发现在促成伞形社会的建立过程中,有一个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埃卡妮亚。此人逼停解理战争,主导《波江座协定》,一手建立星语者体系,才有了伞形社会的雏形。(此处引申一下:埃卡妮亚作为关键人物,要说星语者介入解理战争这一事件没有她的影子,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挑起解理战争也可能在埃卡妮亚的布局当中。)此外,埃卡妮亚拥有对星语者的生杀予夺和思想控制等决定性的权力,一方面能够强制星语者忠贞不渝地践行“为整个人类文明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星语者体系的完善和伞形社会的稳固。 不可否认的是,百年来由星语者组成的伞面为人类文明遮风挡雨,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星语者体系了。既然星语者体系不可动摇,那么埃卡妮亚的地位便不可撼动。从这一层面来看,埃卡妮亚确实具备了伞柄的一部分功能。她帮助人类撑开了伞面,自己却化作伞柄,手握星语者,信手摘星辰。 但是,伞柄还有一个特征:隐蔽。但凡提起对伞的认知,人们不会首先想起伞柄,而更多的会将注意力放在伞面和伞骨。从这一点来看,埃卡妮亚当不了伞柄。因为她太耀眼,太光彩夺目了,以至于提起伞形社会,就想到星语者,就想到埃卡妮亚。普通人既然肯定并接受了星语者体系的存在,也必然大大增强对埃卡妮亚的关注。她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因此针对埃卡妮亚所建立的防备和限制系统,官方没有明示,但必定存在。无论是《波江座协定》还是每个文明内设的监控和预警系统,都表明人类对埃卡妮亚的态度不全然是尊崇和敬畏。这样看来,伞柄并不是埃卡妮亚,真正的操盘手还在更深的地方。埃卡妮亚只是一枚棋子,手持伞柄的棋手将此棋落在了构建伞形社会这一步上,至于下一步棋怎么走,以及棋盘的对面是谁,且待下回分解。 接下来说伞撑:

在官方的伞图里画出了伞撑但并未赋予结构和功能上的意义,想来是不太完善的。伞撑作为连接伞面与伞骨的关键结构,在伞形社会中有两个含义。第一,从表层来看,作为伞骨的普通人一方面提供星语者所需的资源,一方面对星语者发号施令。资源输送和上令下达,是为伞撑。第二,还有一个深层的含义,指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转化。笔者推测,普通人和星语者之间,不仅是提供资源、下达任务、贯彻指令的关系,还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即普通人可以成为星语者,而星语者也能成为普通人。张开伞时,伞撑不仅撑开了伞面,还带动了一部分普通人晋升为星语者;收伞时,也相应的带动一部分星语者退役成为普通人。如此一来,社会阶层便不会固化,文明因流动而生生不息。这里的伞撑,就是前文提到的染山霞血脉。而其中涉及到的转化关系,又要从星语者一词来解析。 星语者(StarWhisper),字面意思为能够与“星”低语交流的人。“星”为何物,星星、星空、星河?或许都不是。笔者以为,这里的“星”代指“星尘”(stardust)。在21世纪末期,星尘这一元素属性异常,颠覆人类认知的多相物质引发了人类的相际革命(Interphase Revolution)。所谓“相”[4],原指在一个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相与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相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在此之前,人类对于多相物态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的认知是不全面,不透彻的。自相际革命后,人类很有可能在多相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明白了相际传质的机理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界面湍流现象,进而创造出“非均匀相引擎”这类革命性的科技产物。

但人们也许不会想到,相际革命不仅在物理和化学等科技领域影响深远,还为社会机理层面的嬗变埋下了伏笔。据官方的设定,落日晶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多角形辐射矿物。众所周知,辐射矿物的放射性能够引起人体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机体恶化、罹患癌症的一大凶手。正所谓“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当人类文明利用落日晶提炼星尘元素来发展科技时,晶体的放射性也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人类自身。“相际革命建立在几代人的牺牲与磨难之上;落日晶的辐射性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将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忍受极端的痛苦,直至失去一切却无能为力”也充分证明了这种物质的凶险与诡谲。
然而,异变就在这时发生了。结合多相物质之间的相际传质原理以及星尘元素的放射性这两个要点,笔者大胆推测,在人类文明中存在一种具有特殊体质的群体,他们体内含有能够与落日晶体辐射产生特异反应的受体。这种特异反应会生成一种人类前所未见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糖类、氨基酸,也可能是某种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全新物态的“相”,其在人体内发生相际传质并引发了界面湍流,显著加快传质速率)。这种物质对大脑神经元和身体机能均有明显且高效的刺激强化效应,当其在血管中积聚到一定的量时——染山霞血脉便觉醒了。 巧合的是,这种由特异反应生成化学物质来强化人体机能的过程,与雪衣藻生成血红色素来抵御强紫外辐射和高寒环境的过程不谋而合。两者的运行原理跨越物种遥相呼应,隐约中证实了“染山霞”的来历。 目前来看,激活染山霞血脉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含有特异受体以发生特异反应。 第二,必须接受落日晶这种特殊矿物的辐射(或是提炼后的星尘元素),辐射剂量多少 取决于体内特异受体的分布数量。(不过一旦特异反应发生,反应速率将大大加快,大幅提高激活血脉成功率) 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第一个条件,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染山霞血脉如此稀少的现状。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达成上述两个条件便有可能激活血脉,为何从21世纪末落日晶被发现,至公元3500年抵达索尔托斯星神迹,要经历长达1500年染山霞血脉才公之于众呢?这就触及到了一个隐藏条件:第三,必须处于特定环境(如含有伽玛射线、高能质子和宇宙射线的太空辐射环境)。只有在这种特殊环境中,人体基因才可能演化出特异受体。常人当然不可能满足这一苛刻的要求,但如果在恶劣的宇宙环境中漂泊千年,经历几百代子孙的繁衍和进化,极少数人类的基因演化出了特异受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不过,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却无法控制里面的力量,也无法凭己之力关上魔盒。这时,埃卡妮亚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领导建立的星语者体系,让血脉者通过学院培训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自身能力来源,更加灵活全面的掌控自身力量。所谓星语者,便是那些在训练后能够娴熟运用星尘元素所赋予的能力(例如通过心灵谐振来与元素之力产生共鸣),也就是“能和星尘低语交流”的血脉者。此外,她既然能掌握星语者的生杀大权,自然也知晓切断染山霞血脉的法门。看到这里,就能明白染山霞血脉作为伞撑的转化作用了: 当文明即将面临危机或者有其他需要时,普通人可以激活染山霞血脉,埃卡妮亚负责培训他们成为星语者,来为人类文明服务,这一过程如同开伞;当危机结束或者星语者服役期满等时刻,埃卡妮亚切断染山霞血脉,使其成为普通人,这一过程如同收伞。至此,伞撑的寓意已经昭然若揭。染山霞血脉在伞形社会中作为连接伞骨(普通人)和伞面(星语者)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许,这一切自有命定。当21世纪人类挖掘出第一块落日晶时,文明突变和进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是福是祸,且看人类的造化了。三 、影响 毋庸置疑,伞形社会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是深刻且久远的。对于文明整体而言,它极大缓和了普通人和星语者之间的矛盾(大众对染山霞血脉支持率从13.4%攀升至94.7%),内部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全河战事不再。伞骨和伞面协同运转,创建了人类文明一个又一个奇迹:科技实力、社会福祉、战争荣耀等等。同时,伞撑的存在赋予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其内部转化特质使得人类文明避开了因血脉枯竭或血脉失控造成的危机,得以长久运转、生生不息。伞形社会的构建生动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要想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就要先重点发展非人类(星语者)的力量,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5]。从其良性影响来看,贯彻这一信条是正确的。 然而即便伞形社会是良性的社会,其隐患仍然存在,这种威胁来自两个方向。第一是内部,星语者身居高位,对社会关键领域的权力渗透已经实现,即便他们由于埃卡妮亚的控制必须为人类文明服务,但如果某个秘密指令正是来源于埃卡妮亚,那么一个个位于社会前沿领域的星语者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想见,一旦星语者体系出了问题,整个社会将立刻处于不利的境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文明最大的敌人可能并非来自于外力,而来自于自身。虽说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埃卡妮亚对人类抱有恶意,但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将社会关键领域交予血脉者,即便存有监控和预警体系,危机来临时仍避免不了伤筋动骨。再者,伞形社会是建立在对星语者的高度依赖上运转的。危机来临时,一旦星语者体系停转,那么失去伞面保护的人类社会,后果将不堪设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伞亦如此。 第二是外部,不是每个文明都拥有星语者,也就是说伞形社会只存在于拥有星语者的文明内部。由于星语者有选择权,越来越多的星语者会挑选资源丰厚、势力庞大、名声在外的文明来驻扎。即便会有部分星语者选择弱小的文明,也改变不了这一大趋势。至于那些没有伞的文明,只能全力以赴的奔跑。但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望尘莫及,他们狼狈不堪,而别人光鲜亮丽。也就是说,伞形社会给文明个体带去了福祉,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迅速的拉大。长此以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当某个或数个文明演变进化为超级文明时,一场超大规模的泛银河侵略与吞并战争,恐难避免。 最后要指出的一层影响,来自于手持伞柄的幕后推手。他们真正掌控着人类文明的命运,构建伞形社会只是棋局中的一小步,此举究竟动机为何,无人知晓。根据官方透露的解密元素:如果说费米悖论的打破意味着超级外星文明的存在,他们看到了人类未来的超级危机么?如果说多元宇宙论意味着在平行宇宙看到未来,他们知道了人类未来的命运么?此举是否能够应对那场超级危机,是否能够逆转命运,不得而知。只希望这把伞,能够在当下危机四伏的黑夜中,给予孤独的人类文明一丝慰藉,和温存。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资料来源:
[1] 《极地雪衣藻的研究进展》https://www.docin.com/p-128356167.html ;
[在雪衣藻生成的营养物质中,除了含有抵抗紫外线的虾青素、多芬和游离脯氨酸之外,还有抗寒的饱和脂肪酸、多糖以及抗冻蛋白]
[2]《解理断裂》 https://www.docin.com/p-1496938371.html
[3]《伞形社会浅析》等系列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0om1PgD-uH8AzaB-53gY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