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
修改于2022/05/13663 浏览公告更新
■ 时评
时评为玩家对官方消息的分析与探讨,不代表官方意见
请在交流时保持心平气和
转载本贴时须要注明原作者以及本帖地址。
从画大饼,到跳票,再到新特性取消,玩家和官方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Mojang的决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 事件回顾
在开始对问题的探讨前,先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5月9日,Slicedlime宣布开发团队因为在忙一些别的事情而使得本周的快照发布延后一日,也就是5月12日(见此快讯帖)。由于跳票已成日常,便无几人在意。
5月11日,Mojang发布了最新一期的《Ask Mojang》系列视频,明确了“萤火虫”不会加入,因为它对青蛙有毒;至于概念图里的“更好的白桦森林”也只会存在于概念图里,不会有任何改进,这两个特性最终没有加入到“荒野更新”里,引发了一部分玩家的不满。事后,在Twitter上,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抱怨“荒野更新”现在的更新内容无法兑现当初在MineconEarth直播大会上做的承诺,甚至有用户开起了“#WeNeedARealWildUpdate”的讨论区批评Mojang辜负了他们的期待。下图是部分留言:

#2 延伸解读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的看法不代表本论坛和MCWiki的立场。的确,据我的观察,最近的几次更新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反馈,主要原因是Mojang(下称官方)对待新内容态度的转变——不愿再多花时间专注于引入和完善新特性,而是选择了一种“版本的快速迭代”的办法,进而使得“洞穴与山崖”更新实际上被拆分成1.17-1.19三个版本。
通常,官方会在发布下个更新的首个快照前的半年举办一年一度的“直播大会”来公布下个更新的主要新内容。在早期,官方的做法是先公布一小部分(或者说是主要内容)新特性来作为开胃菜,然后在之后的快照里引入更多的新特性使得本次更新内容变得更加充实,结果是这些更新基本上都得到了玩家群体的好评。2020年,在发布完“下界更新”后,该是时候公布下一个大更新的新特性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直播在开头部分就宣布了下一次主要更新的主题。在直播大会上,官方公布了大量的新特性,主要有:生物投票、对洞穴和山崖的大翻新、Deep Dark系列、考古学特性等。显然,此次更新的内容范围变得更大了,许多玩家开始期待新内容到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17实际上并没有更新“洞穴与山崖”,而是仅仅加入了新方块、物品和生物等小部分特性,其余的(主要)特性则被延后到了1.18里,此举就已经引发了大量玩家的不满。另一方面,对于Mod创作者而言,1.17成为了一个过渡版本,频繁的版本更新使得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对游戏版本进行适配。在2021年的直播大会上,除了常规的生物投票之外,官方承诺会尽快落实“洞穴与山崖”的更新,并且将Deep Dark系列特性再次延后,并与沼泽群系的更新一并加入,变成了新的“荒野更新”并发布了相应的概念图。至于考古学特性,这次直播大会上完全没有提及,后来的更新中也没有相关内容展现,基本可以判定已经不会实现。此时,不少玩家已经开始对新内容感到失望了。
目前,“荒野更新”的特性基本上已经更新完毕。然而,目前加入的特性只有Deep Dark系列和沼泽地的更新,如同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萤火虫”、“白桦森林更新”等部分特性最后并没有实现,于是不少玩家开始觉得“自己被骗了” “荒野更新就这点内容吗?” “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其中的主要原因有玩家对新特性的过度解读和“幻想”,官方的笼统描述以及部分技术性问题的阻碍等等。在这里我放一下概念艺术图和实际截图的对比:




(依次顺序:白桦森林的概念图;白桦森林的游戏截图;红树林沼泽的概念图;红树林沼泽的游戏截图。)
颇有一种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对比,不是吗?可能不少新玩家会被概念图吸引前来玩Minecraft,然后发现“游戏画质和宣传图严重不符”而给予了差评,这对游戏的销量甚至是声誉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也是许多玩家抱怨的一个点——概念艺术图和游戏里的画面差别太大了。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过概念艺术图就是游戏内的实际画面,但是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Mojang辜负了玩家的期待、Mojang正朝背弃社区的方向上发展了呢?

(以下部分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探讨,篇幅较长,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 #3 结语部分。)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官方将一个大版本拆成三个小版本的做法是否妥当。在解答这个问题前,考虑一下近期以往更新的内容和节奏。
在1.8-1.9这段时期,官方并不急于尽快发布正式版,而是注重于对新内容的建设、对技术性内容的完善以及漏洞修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在保证了新内容得以全部实现的情况下不会令游戏变得“不稳定”,这牺牲了时间,但获得了更大的产出。大部分玩家对这两个版本抱有正面评价。
在1.10-1.11这段时期,官方开始改变了方向,使得这两个版本获得了相对较少的新内容,但是正式版发布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使得更新变得应接不暇,游戏的稳定性也没得到保障。尽管如此,大部分玩家对这两个版本仍然抱有足够的正面评价。
在1.12-1.14这段时期,官方又变得不急于尽快发布正式版,每个正式版都得到了大量的“打磨”工作,同样在牺牲时间和效率的情况下,每个版本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更新内容,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恶性漏洞。大部分玩家依然对这些版本抱有正面评价。
1.15-1.16是首次将新特性拆分的第一次尝试,将蜜蜂相关的特性单独放在一个正式版里并配合一些技术上的改进,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过渡版本,并在1.16里完全实现了“下界更新”的所有特性。尽管1.15是过渡版本,大部分玩家依然对这些版本抱有正面评价,并使得1.16成为了Mod社区里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
在1.17-1.19这段时期,在效仿1.15-1.16的做法上,官方再一次改变了做法,将原有的“洞穴与山崖”特性拆分成3个阶段(尽管官方声称是两个阶段,实际上还有一部分特性被安排在了“荒野更新”里),并且开始出现了对部分特性进行弱化和删减的迹象。也正是因为此,玩家的负面评价开始占据主导,使得1.17成为了一个饱受诟病的过渡版本。
综上所述,官方的做法构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内容”和“效率”上按需选择,也就是时而发布大版本,时而发布过渡性的小版本,其中的原因我无法猜测。仅仅考虑这单个因素,这种做法似乎是有成效的,但是随着玩家群体的逐渐扩大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玩家是应该一直保持最新版本,还是固守旧版本等待下一次大更新?这对纹理资源、地图存档和Mod等内容创作作者而言是非常受影响的。另外,尽管已经呈现出这种选择的现象,但仍无法通过此现象来断定下一个更新1.20能够获得和1.16那样的大量更新。将一个大版本拆分成三个小版本进行更新,我本人是持有负面评价的——我不希望因为急于推出更新、急于版本快速迭代而将新内容变得“粗制滥造”甚至违背了在直播大会上做的承诺,我更希望官方能够牺牲时间来对新内容的打磨,同时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并加以改进,最后才推出正式版。

在探讨完版本更新问题后,我们来探讨官方团队对待游戏开发的态度。在没有被微软收购前,官方基本上是着重于对Java版新内容的建设,由于平台太多,各种平台存在各自独立的版本,使得版本的开发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此时的Minecraft只有本体一个游戏,没有衍生物。被微软收购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此后的更新里,Java版逐渐失去了支配地位,原来的各种各样的平台的版本也逐渐合并为统一的版本,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基岩版”。
在基岩版逐渐追赶上Java版更新进度的同时,官方已经开始考虑将Minecraft做成一个IP,开始开发新的游戏了,并且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可惜的是,Minecraft Earth由于疫情原因被迫停运,故事模式由于外包公司的倒闭而中止,地下城由于主线情节和DLC内容已完结而处于“摆烂”状态,使得这些游戏没有获得健康的发展甚至中途夭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Minecraft本体的开发进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可以断定,以后的更新将会是以基岩版优先,因为基岩版拥有更庞大的玩家群体,以及微软方面对基岩版开发的“大力”支持。由于版本重心的偏移,游戏的开发方向也开始出现了偏移,使得对新内容的加入不再变得重要,更重要的事情被微软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取代了——商城的各种各样的DLC,以及最近影响很大的“渲染龙”事件都是其中的缩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官方开始不再注重于对游戏新内容、新特性的开发,而是转向于对社区内容的建设,虽然当下的社区并不买账就是了。提一句,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诸如地下城之类的衍生游戏出现,社区成员组成会变得逐渐复杂了起来。

探讨完官方团队对待游戏开发的态度后,我们来探讨最后的一点——今后Minecraft的发展方向。承接上面的两个讨论点,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Minecraft以后会更新些什么内容。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官方已经不再专注于为Minecraft加入全新的特性,换句话说,以后的更新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无趣。直播大会上提及的下个版本的全新内容可能不再变得那么吸引人,并且面临着“由于技术问题,此特性取消”的风险(不要忘了我们还有制箭台和收纳袋的功能,以及新战斗机制还没实现呢)。
1.20的更新内容还没有公布,但是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没有太多的期待。对下一次内容的猜测,它仅仅只是一个猜测——没有官方人员的爆料,一切都只是猜测,包括目前所谓的“天空更新”“远古城市新传送门和新维度”的都是猜测,作为块讯版版主的我非常不愿意看见这些没有证据支撑的猜测(甚至是谣言)在玩家群体间传播,从而大大降低了每个人对于外部碎片化的信息的判断力,甚至是因为这样而降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贪婪是人的天性,但它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由于人的社会性使得贪婪逐渐地变得负面化,变得越发违背了伦理。我们已经很难回到以前那种满足状态了,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携带版0.10.5时期的那种满足感和快乐感了。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有回顾过去,把握当下而憧憬未来。
综上所述,Minecraft未来的发展方向变得越发不明朗,并且悲观地估计,有可能长时间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或者说今后推出的更新不再变得吸引人。另一方面,玩家群体对版本的粘性将会越来越大,这使得Mod社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玩家更倾向于选择像1.12.2和1.16.5这样的长期支持的版本来进行游戏(并搭配各种各样的Mod来迎合自己的喜好),仅针对于新内容的开发而言,这是一个负面影响。
内容
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
幻翼块讯808 浏览19 评论
斯乌 版主
22 小时前
时评
时评为玩家对官方消息的分析与探讨,不代表官方意见
请在交流时保持心平气和
转载本贴时须要注明原作者以及本帖地址。本贴来自www.mcbbs.net
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
从画大饼,到跳票,再到新特性取消,玩家和官方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Mojang的决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 事件回顾
在开始对问题的探讨前,先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5月9日,Slicedlime宣布开发团队因为在忙一些别的事情而使得本周的快照发布延后一日,也就是5月12日(见此快讯帖)。由于跳票已成日常,便无几人在意。
5月11日,Mojang发布了最新一期的《Ask Mojang》系列视频,明确了“萤火虫”不会加入,因为它对青蛙有毒;至于概念图里的“更好的白桦森林”也只会存在于概念图里,不会有任何改进,这两个特性最终没有加入到“荒野更新”里,引发了一部分玩家的不满。事后,在Twitter上,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抱怨“荒野更新”现在的更新内容无法兑现当初在MineconEarth直播大会上做的承诺,甚至有用户开起了“#WeNeedARealWildUpdate”的讨论区批评Mojang辜负了他们的期待。下图是部分留言:
QQ截图20220512173900.png
#2 延伸解读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的看法不代表本论坛和MCWiki的立场。的确,据我的观察,最近的几次更新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反馈,主要原因是Mojang(下称官方)对待新内容态度的转变——不愿再多花时间专注于引入和完善新特性,而是选择了一种“版本的快速迭代”的办法,进而使得“洞穴与山崖”更新实际上被拆分成1.17-1.19三个版本。
通常,官方会在发布下个更新的首个快照前的半年举办一年一度的“直播大会”来公布下个更新的主要新内容。在早期,官方的做法是先公布一小部分(或者说是主要内容)新特性来作为开胃菜,然后在之后的快照里引入更多的新特性使得本次更新内容变得更加充实,结果是这些更新基本上都得到了玩家群体的好评。2020年,在发布完“下界更新”后,该是时候公布下一个大更新的新特性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直播在开头部分就宣布了下一次主要更新的主题。在直播大会上,官方公布了大量的新特性,主要有:生物投票、对洞穴和山崖的大翻新、Deep Dark系列、考古学特性等。显然,此次更新的内容范围变得更大了,许多玩家开始期待新内容到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17实际上并没有更新“洞穴与山崖”,而是仅仅加入了新方块、物品和生物等小部分特性,其余的(主要)特性则被延后到了1.18里,此举就已经引发了大量玩家的不满。另一方面,对于Mod创作者而言,1.17成为了一个过渡版本,频繁的版本更新使得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对游戏版本进行适配。在2021年的直播大会上,除了常规的生物投票之外,官方承诺会尽快落实“洞穴与山崖”的更新,并且将Deep Dark系列特性再次延后,并与沼泽群系的更新一并加入,变成了新的“荒野更新”并发布了相应的概念图。至于考古学特性,这次直播大会上完全没有提及,后来的更新中也没有相关内容展现,基本可以判定已经不会实现。此时,不少玩家已经开始对新内容感到失望了。
目前,“荒野更新”的特性基本上已经更新完毕。然而,目前加入的特性只有Deep Dark系列和沼泽地的更新,如同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萤火虫”、“白桦森林更新”等部分特性最后并没有实现,于是不少玩家开始觉得“自己被骗了” “荒野更新就这点内容吗?” “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其中的主要原因有玩家对新特性的过度解读和“幻想”,官方的笼统描述以及部分技术性问题的阻碍等等。在这里我放一下概念艺术图和实际截图的对比:
QQ截图20220513000805.png latest2.png
latest.png latest3.png
(依次顺序:白桦森林的概念图;白桦森林的游戏截图;红树林沼泽的概念图;红树林沼泽的游戏截图。)
颇有一种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对比,不是吗?可能不少新玩家会被概念图吸引前来玩Minecraft,然后发现“游戏画质和宣传图严重不符”而给予了差评,这对游戏的销量甚至是声誉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这也是许多玩家抱怨的一个点——概念艺术图和游戏里的画面差别太大了。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过概念艺术图就是游戏内的实际画面,但是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Mojang辜负了玩家的期待、Mojang正朝背弃社区的方向上发展了呢?
(以下部分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探讨,篇幅较长,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 #3 结语部分。)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官方将一个大版本拆成三个小版本的做法是否妥当。在解答这个问题前,考虑一下近期以往更新的内容和节奏。
在1.8-1.9这段时期,官方并不急于尽快发布正式版,而是注重于对新内容的建设、对技术性内容的完善以及漏洞修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在保证了新内容得以全部实现的情况下不会令游戏变得“不稳定”,这牺牲了时间,但获得了更大的产出。大部分玩家对这两个版本抱有正面评价。
在1.10-1.11这段时期,官方开始改变了方向,使得这两个版本获得了相对较少的新内容,但是正式版发布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使得更新变得应接不暇,游戏的稳定性也没得到保障。尽管如此,大部分玩家对这两个版本仍然抱有足够的正面评价。
在1.12-1.14这段时期,官方又变得不急于尽快发布正式版,每个正式版都得到了大量的“打磨”工作,同样在牺牲时间和效率的情况下,每个版本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更新内容,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恶性漏洞。大部分玩家依然对这些版本抱有正面评价。
1.15-1.16是首次将新特性拆分的第一次尝试,将蜜蜂相关的特性单独放在一个正式版里并配合一些技术上的改进,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过渡版本,并在1.16里完全实现了“下界更新”的所有特性。尽管1.15是过渡版本,大部分玩家依然对这些版本抱有正面评价,并使得1.16成为了Mod社区里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
在1.17-1.19这段时期,在效仿1.15-1.16的做法上,官方再一次改变了做法,将原有的“洞穴与山崖”特性拆分成3个阶段(尽管官方声称是两个阶段,实际上还有一部分特性被安排在了“荒野更新”里),并且开始出现了对部分特性进行弱化和删减的迹象。也正是因为此,玩家的负面评价开始占据主导,使得1.17成为了一个饱受诟病的过渡版本。
综上所述,官方的做法构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内容”和“效率”上按需选择,也就是时而发布大版本,时而发布过渡性的小版本,其中的原因我无法猜测。仅仅考虑这单个因素,这种做法似乎是有成效的,但是随着玩家群体的逐渐扩大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玩家是应该一直保持最新版本,还是固守旧版本等待下一次大更新?这对纹理资源、地图存档和Mod等内容创作作者而言是非常受影响的。另外,尽管已经呈现出这种选择的现象,但仍无法通过此现象来断定下一个更新1.20能够获得和1.16那样的大量更新。将一个大版本拆分成三个小版本进行更新,我本人是持有负面评价的——我不希望因为急于推出更新、急于版本快速迭代而将新内容变得“粗制滥造”甚至违背了在直播大会上做的承诺,我更希望官方能够牺牲时间来对新内容的打磨,同时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并加以改进,最后才推出正式版。
在探讨完版本更新问题后,我们来探讨官方团队对待游戏开发的态度。在没有被微软收购前,官方基本上是着重于对Java版新内容的建设,由于平台太多,各种平台存在各自独立的版本,使得版本的开发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此时的Minecraft只有本体一个游戏,没有衍生物。被微软收购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此后的更新里,Java版逐渐失去了支配地位,原来的各种各样的平台的版本也逐渐合并为统一的版本,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基岩版”。
在基岩版逐渐追赶上Java版更新进度的同时,官方已经开始考虑将Minecraft做成一个IP,开始开发新的游戏了,并且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可惜的是,Minecraft Earth由于疫情原因被迫停运,故事模式由于外包公司的倒闭而中止,地下城由于主线情节和DLC内容已完结而处于“摆烂”状态,使得这些游戏没有获得健康的发展甚至中途夭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Minecraft本体的开发进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可以断定,以后的更新将会是以基岩版优先,因为基岩版拥有更庞大的玩家群体,以及微软方面对基岩版开发的“大力”支持。由于版本重心的偏移,游戏的开发方向也开始出现了偏移,使得对新内容的加入不再变得重要,更重要的事情被微软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取代了——商城的各种各样的DLC,以及最近影响很大的“渲染龙”事件都是其中的缩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官方开始不再注重于对游戏新内容、新特性的开发,而是转向于对社区内容的建设,虽然当下的社区并不买账就是了。提一句,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诸如地下城之类的衍生游戏出现,社区成员组成会变得逐渐复杂了起来。
探讨完官方团队对待游戏开发的态度后,我们来探讨最后的一点——今后Minecraft的发展方向。承接上面的两个讨论点,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Minecraft以后会更新些什么内容。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官方已经不再专注于为Minecraft加入全新的特性,换句话说,以后的更新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无趣。直播大会上提及的下个版本的全新内容可能不再变得那么吸引人,并且面临着“由于技术问题,此特性取消”的风险(不要忘了我们还有制箭台和收纳袋的功能,以及新战斗机制还没实现呢)。
1.20的更新内容还没有公布,但是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没有太多的期待。对下一次内容的猜测,它仅仅只是一个猜测——没有官方人员的爆料,一切都只是猜测,包括目前所谓的“天空更新”“远古城市新传送门和新维度”的都是猜测,作为块讯版版主的我非常不愿意看见这些没有证据支撑的猜测(甚至是谣言)在玩家群体间传播,从而大大降低了每个人对于外部碎片化的信息的判断力,甚至是因为这样而降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贪婪是人的天性,但它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由于人的社会性使得贪婪逐渐地变得负面化,变得越发违背了伦理。我们已经很难回到以前那种满足状态了,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携带版0.10.5时期的那种满足感和快乐感了。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有回顾过去,把握当下而憧憬未来。
综上所述,Minecraft未来的发展方向变得越发不明朗,并且悲观地估计,有可能长时间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或者说今后推出的更新不再变得吸引人。另一方面,玩家群体对版本的粘性将会越来越大,这使得Mod社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玩家更倾向于选择像1.12.2和1.16.5这样的长期支持的版本来进行游戏(并搭配各种各样的Mod来迎合自己的喜好),仅针对于新内容的开发而言,这是一个负面影响。
#3 结语
管理学还教会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事情的结果,不是由单个现象引起的,它是由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结果”。根据已有的信息,我们仍然很难判定出Mojang的决策是不是错误的。站在玩家的角度,我们没有得到官方的任何“内部资料”,无法从人力资源、公司运营、财务指标、决策支持系统、公共关系、战略方针等关键领域来探讨官方现在的决策是否可行。我相信,官方现在这么做肯定是有一些“难言之隐”的,只是无法通过正式的渠道向广大玩家去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不这么做要承担什么后果(相信是微软一方施加的压力)。我对以上的叙述做一个简要总结:
不像过去那样,Java版不再是一“版”独大的场面,且存在感会越来越低,并最后会被跨平台的、受众面更广的基岩版取代,甚至有可能会被完全取代;
更新节奏会越来越快,每次更新的新内容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对新内容的开发已经不再是官方的工作重心,以后官方将会花更多经历专注于社区文化、品牌传播、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建设;
Minecraft已经不再是昔日的一个单独的游戏,它在未来将会进化成我们所说的“IP”,也就是从一款游戏进化成一个独立的品牌,并且在未来会产生更多的衍生游戏,我们拭目以待;
Minecraft未来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如同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乌卡时代(VUCA)”世界里那样,同时Mod社区会持续发展壮大,并且会日益成为原版游戏开发的负面影响因素(这里我要指出,Mod社区同样要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本文采用了中立的语气进行叙述)
基本上,Mojang的任何决策都要受制于微软方面。自从收购完成后,Mojang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性,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决策上(可以顺便了解下为什么基岩版迟迟没有获得译名规范化)。不管怎么样做决策,最后还是要看微软方面的脸色。
最后的最后,我非常希望Mojang能够还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即使它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打磨和改善。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进行更多的论述,我会考虑在未来再写一篇时评来探讨其中的更多细节。
■ 本文所涉及的官方消息或媒体评论
■ 想了解更多资讯?
■ 本文来源
本文转载自 MCBBS @斯乌《请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荒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