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手术患者不要和医生比心
当忘乎所以的患者,和太过投入的医生相遇。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体验“手术”是件可怕的事。特别是那些局部麻醉,需要患者保持清醒的手术,比如令人心生惧意的牙科。
患者心中的牙科手术
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长久以来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术前做好安抚,术中播放轻柔的音乐。
但要是你就此以为医生会在手术中途来和你“比个心”,那多半还是个误会。
1
当意识清醒的患者们身处牙科手术之中,他们多半会全神贯注于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生怕遗漏了什么指令没能及时配合。
但此时在医生们眼里,患者的存在感基本只剩下手术巾围出来的那“一亩三分地”。比起对患者发号施令,他们更仰赖于一旁助台医师的团结协作,诸多意味不明的手势和口令其实多是对助手发出的暗号。
可惜一部分主观能动性过高的患者并不能理解这一点:
当忘乎所以的患者,和太过投入的医生相遇,离谱的“手术台比心场面”就此诞生。不少人觉得,出现这样的场面纯属患者有点自作多情。
虽说多少有这个嫌疑,但医生们的这些手势的确有一定迷惑性,可能就连一旁的助手也会误以为是要做些什么来安抚患者的情绪。
助手在比心的同时,也没有忘了手上的吸唾操作
而实际上,伸出“比心之手”的医生,其实是在伸手向助手要医疗器械,这一步被称为“器械传递”。现代医疗行业为此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来让手术流程变得更加流畅高效。
在一台标准的常规外科手术中,距离主刀医生最近的就是被称为“器械护士”的助手,他们负责及时将各类手术器械以安全舒适的方式递到主刀手中,也要在一旁根据手术进展完成换刀片、穿针引线等准备工作。
一台标准外科手术的常规人员配置
在各类影视剧中,我们常能见到“丝滑流畅”的手术场面,主刀医生只要一摊手,器械护士便能心领神会将相应器材轻拍到他的手掌中,团队成员之间仿佛无需言语沟通就能顺利推进手术进展。
日剧《医龙》中的手术团队就配合默契
而在现实中,几乎每一样手术器械都有着专门的传递方式,因此理论上来讲,配合默契的医护人员仅根据彼此手势就完成关于手术器械的沟通与传递也并非天方夜谭。
常见手术器械的传递方式足以让人想起特警的手语或是忍者的结印
只不过比起争分夺秒地追求“高效”,现实里的器械传递更多是以“安全”为宗旨,避免各类锐利器械在传递过程中割伤患者或是划破其他手术成员的手套,同时尽可能降低细菌暴露的风险,是每个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前的必修课。
相关知识也是医护考试题库里的常见考点
而对于要在清醒的患者眼前施展各类操作的牙科手术就更是如此。口腔手术器材多、手术视野窄、施术范围小,也因此发展出一些更精细的器械传递技巧。
“速度快”并不是器械传递的首要追求,大部分医护人员之间也仍需要手势以外的言语沟通,达成不紧不慢的稳健配合。
不过医护人员没想到的是,这一稳却给试图比心的患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2
虽说“比心“的确是个充满善意的行为,但医生们并不会因此感到心头一暖,顶多感到血压直线升高。
因器械传递不顺畅而引发的口角本就是手术室里常见的医护矛盾之一,这在不少影视剧中同样有所表现。
《良医》中就曾有主刀因护士没按45°角递手术刀而大发雷霆的场面
尽管在手术中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但器械护士本身处于一个视野不佳的位置,实际上很难实时把握手术的进展,且担任这一岗位的护士大多资历尚浅,更别提各个术式和主刀医生的变动,会让操作更加复杂难记。
像拥有“读心术”一般传递器械的护士,基本只存在于固定团队或是传说之中。
而在医护们本就神经紧绷的手术中,一旦出现意外状况,打乱了原本的步调,团员间的配合更可能陷入手忙脚乱,连基本沟通都成了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爆发情绪问题。
患者:“我……”
所以无论手术进行到哪个环节,患者们最好都不要“横插一手”。
而另一边,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手术台上的各类器械也愈加复杂精细,交错的排线与导流管都给器械传递增加了更多难度。
腹腔镜手术的器械往往更加细长,也更占空间
这对于器械护士们而言倒可能是件好事,因为最容易承担主刀抱怨的岗位逐渐从他们转向了一旁负责调整体内摄像头的扶镜手。
担当“扶镜手”正成为最让实习医生们紧张的事
而医疗行业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也一直在对“手术机器人”进行开发和改良。
不同于大多人的想象,现实中的手术机器人并非“替代人类外科医生,依照程序自动执行手术”,而是由主刀医生在一旁的操作台遥控机械臂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也仍会有助手和护士辅助,本质上是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衍生,目的就是提供更宽广的手术视野和更有序的器械交替。
但就像久经考验的器械传递技巧在实践中远达不到“以手交心”的理想状态,这类新兴的机器人也仍有不少技术和安全问题有待解决,距离进一步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而在医疗行业之外,各行各业都少不了有人想要“以公徇私”借机与人比心,在疲惫中寻求片刻的温馨。
而他们的下场则往往是惨遭打手。
自双人比心这个手势诞生以来,就引发过不少误会。对许多人而言,想要与人默契地摆拍一张比心合影并不是一件易事。
有时候倒也不好说是不是误会
人与人之间比心的默契有时候还比不上小动物。
不仅是比心的手势,一旦离开了语言,人类的肢体沟通在大部分场合下都显得有些低效,总能带来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
这些误会有时候可谓是行为层面的“童言无忌”。
将计就计的误解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还有些时候,则难免让人怀疑对方是个诡计多端的零。
不过,随着“患者试图与牙医比心”的视频走红网络,国内外都有不少诊所摆拍了类似的视频,以此来展示自家诊所亲切温馨的一面。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以往的那些情绪安抚措施一样,让患者在术前术后和自己心仪的医护人员比个心或许真的会成为诊所们的新项目。
但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大家最好还是别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