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的角度:浅谈游戏里的那些消费、活跃套路(上)》

修改于2022/01/27147 浏览综合
初看标题是不是就觉得我的口气不小?一个学生就搁这浅谈游戏?说实话,作为学生的我更多的是想分享在游戏中“偶遇”的套路,借此机会,嗦一哈啊!(以下观点均从一名普通高中生的角度出发,不妥之处肯定不少,还望诸位兄长仙女指点。)
首先,我最希望也是最想与你们谈起的那必然是消费套路,说是骗氪套路也不觉得过分。骗氪套路,就是字面意思,大概是以刺激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消费为目的。一说到这,那么一定是绕不开腾讯这座大山的,不信就请听我继续“胡扯下去”。我这里把消费套路统归为两类:一是“福利”陷阱,二是刺激陷阱。当然此两者之间也有种微妙的联系,且听我说下去。
⒈“福利”陷阱:说的很简单嘛!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成是游戏运营团队给诸位游戏用户准备喜欢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生日礼物”可供挑选的千千万,而最常见的莫过于特价、特殊倍率、特权这“三特”以及充值回馈这一骗氪好手。接下来学弟我会基于自身理解程度进行较为明显、具体的阐述。
这里插播一段神化故事:传说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异物诞生,体态丰硕,兼有双翅,善冬泳,喜抓鱼,不知为何,人们取之名曰“企鹅” 。自那以后,企鹅逐渐开创出一个新时代——骗氪时代!好好好,我们步入正题。
TapTap
①特价:即一种特殊价格——这不废话吗?特价就是某种游戏虚拟道具通过价格调整、特殊价位等方式进行贩卖(有明显的骗氪嫌疑)
举例:《王者荣耀》中的神秘商店、6元皮肤、《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中的大小月卡以及部分游戏中的首充选项都属于其中典型的代表。当然,像战令、宝典一类也都属于本陷阱。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②特殊倍率:用于抽卡、轮盘一类的骗氪手段,运营团队通常会以文字公告等形式给予游戏用户明显暗示,以高倍率、保底倍率为卖点,类似于“震惊!正宗老传奇,高回收,高倍率”、“高价回收旧手机、旧电脑”那种信了他的鬼话的感觉。少部分游戏运营、发行商本着诚信为用户的姿态,做这见钱就收的勾当。🐶
举例:《和平精英》中的轮盘活动、《火影忍者》手游中的高级招募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总之,消费越多,倍率越高,实际上就是运气与财力的博弈,真想高呼一声:“氪才就是99%的财富加上1%的运气。倍率感人!”
TapTap
TapTap
③特权:与前两种放矢之地一致,同样是以满足游戏用户心理需求为目的。当然,特权在多数游戏产品中,特别是国产游戏中,呈现出递进式的特权授予,并且达成门槛呈爆炸型指数曲线增长。在公平竞技游戏中,特权这点是比较忌讳的,弄的好不仅能刺激消费,还能提升产品风评,弄的不好就极易影响游戏产品口碑;在部分国产武侠MMORPG游戏中,有特权与无特权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举例:在多数内购制游戏中都设有会员特权及等级明晰。《王者荣耀》中的贵族特权(较好)、《火影忍者》手游中的VIP特权(不好)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孰好孰坏,明眼人一看就懂。
TapTap
TapTap
④充值回馈: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游戏中都习以为常了,只不过表现形式发生了些许变化。例如从曾经的“充值XX元回馈XX虚拟道具(这里不包括虚拟货币)”到如今的“消费XX虚拟货币则有机会反XX虚拟货币”
举例:《王者荣耀》中的充值回馈、《和平精英》中的消费返券活动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TapTap
TapTap
⒉刺激陷阱:如果完全把这种套路与“福利”陷阱完全分割开这是不妥的,“福利”也能刺激游戏用户消费。刺激陷阱就是刺激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消费,至于手段嘛,不择手段!具体一点说来,这就包括但不限于“福利”陷阱所有的套路以及刺激陷阱特有的骗氪手段。对于我来说,常见的莫过于图文暗示和社交羁绊两种。
①图文暗示:说白了就是运营策划团队想方设法地在图像、文字上刺激游戏用户消费。比如说偷偷告诉你个好消息:“有玩家抽中XX了,你也去试试吧 说不定下个幸运儿就是你!”我充分相信看过小弟我这篇小小论文的帅哥美女以后一定不会在图文暗示下失去理性。(我可没说因此失去理性的就不是俊郎秀女)
举例:《王者荣耀》的皮肤排行榜、获奖信息全区通报、账号主界面皮肤展示以及某些游戏中的战力排行榜等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②社交羁绊:在本学弟看来,“社交”在当今游戏中所占比例逐渐走高,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发商开始注重游戏社交,受众范围广,游戏社交体系较为完善的游戏开始成为网络社交的代名词,比如说中国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最核心的就是社交。让我大胆地预测一波:在游戏与社交联系愈发紧密的未来,元·宇宙的时代即将到来。(联想至尼尔·斯蒂芬森著作《雪崩》)现在我要讲的社交、羁绊也就是现实与虚拟的同步进行以及现实在虚拟中以数据形式继续呈现。至于这与刺激陷阱有何关联,我觉着举例足矣说明。
举例:《王者荣耀》中的好友皮肤排行榜 、好友特权等级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里主要提及攀比心理,朋友的消费恰好能刺激你的消费。本人因不是心理辅导员,点到为止。
TapTap
TapTap
话说到这里,消费套路就算是被我浅显地讲完了,尽管其中存在包括但不限于极少穿插专业词句、未对事例进一步剖析、例子取材范围过窄等问题,但是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希望靠这几个事例能让大家产生思考,再由自己思维辐射到其他游戏中去。难道本作者这么用心还不够吗?开玩笑的,以我口吻述所遇之事而已。接下来我准备浅谈一下我在游戏中“偶遇”的那些活跃套路,烦请诸位听我啰嗦,精彩废话择日继续!
TapTap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