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ITA】世-索诃简史

修改于2020/08/285216 浏览综合
“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TapTap
前言
即便众生的文明已经度过了近百万年的岁月,我们也总会不时回顾遗落于历史长河根源的伊始,哪怕往昔的真相已经被时间消磨至面目全非,我们也会拼尽全力去还原世界的本貌。
因为追根溯源是来自灵魂的本能,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回首追溯中才能让现在向前迈进的脚步更加稳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世界缘起
那就让我们先将目光抛向世界的开端。
根据现有的理论来说,宇宙诞生之前只是一个空无一物的纯粹空间,我们将其称之为【虚空Akasa】。
依照古人的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我们将世界的基础划分为四要素,既地、水、火、风四个【大种Mahabhuta】,它们的名称并不是指我们日常中的四种状态,而是根据对它们所代表的作用与属性的比喻(如地代表的固体与静止、水代表的流动和不定型、火代表的强和热力、风代表的成长与运动)。而在虚空之中,因为某些尚无定论的外力作用下,风首先发生了作用,继而带动了其他大种的融合,虚空内部开始运转继而形成了物质宇宙。
数百万亿年过后,世界按我们认知中的状态逐渐稳定下来,物质在充斥着虚无的宇宙中点缀出了漫天繁星,我们所生活的这颗星球也在充满活力的宇宙深处蠢蠢欲动。
(各个文明与科学流派所认为的世界起源有所差异,比如有理论认为最初的虚空也属于大种,并作用在了物质构成中。这里只是选择最广为人知的一种理论来简单阐述。)
庄严劫波
这颗沉眠的星球是被何物赋予生机的?数亿年后的众生只能从各族遗留的神话中寻找线索。
无论是哪个种族的古代传说,都认为世界之上生活着一种比众生更高级的生命“天神”。来自天外的他们出于某种原因在物质世界定居,并在世界中央的大山“苏迷卢山”上建立了无比辉煌的高位文明,用不可思议的力量塑造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在步入近代文明后的一段时间里,众生把这些故事当作是宗教幻想,对其研究仅仅停留在人文领域。然而后世的许多史实表明这些天外来客似乎真的造访过我们的星球,并留下了大量至今都难以破解的遗产,如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星宿时代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故事就是真相:正是这些来自其他星球乃至高位空间的智慧用我们至今无法理解的技术构建了我们所知的世界。
那么生命是从何而来的呢?
人类是残存历史神话最完整的种族之一,他们的记载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些来自于光之世界的天神降临到了物质世界,他们为自己制作了可以感受物质的躯体,最终出于某些原因留在了物质世界,这就是人类的起源。
如果我们相信这段记录,那么其他众生就都有可能是这些高位生物的产物。即便这个假设听起来荒诞而疯狂,但我们只能用这些幻想来替代无人知晓的历史。
在文明建立的初期,各种族似乎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生存,部分种族之间甚至无法相互感知,只有少数生灵可以靠某些超自然力量与其他空间的种族沟通。各族分别在属于自己的世界构建了独特的文明,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高高在上的天神:有的种族感恩它们的福泽,对其顶礼膜拜;而有的种族则不满它们的掌控,将其视作仇敌。
我们将这段存在于神话中的时代称为【庄严Vyuha】。
这样独立的状况大概延续了数万年,直到一场灭顶之灾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形态。
对于这场灾难,各个种族有着不同描述,它或许是源于不同位面间天神的内斗、或许是源于阿修罗族的传说中与天神开展的漫长战争、或许是一场真实存在过的大型自然灾害,但其结果都是旧世界的毁灭与新世界的诞生。
过去的文明都在了传说中记载的“剧烈地震、漫天洪水、无边烈火与凶猛风暴”之中毁灭,无数生灵灭亡,世界中央的巨山崩塌,天神也从此消失,只留下了无数富有传奇色彩的宝物与众生至今还未能退却的信仰。
世界间的壁垒被破坏,各种族之间开始察觉到对方的存在,一个属于神明的时代结束,一个众生共存的时代展开。
仁贤劫波
劫后余生的众生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需要在荒凉的大地上重建自己的文明,并要学会如何同陌生的异族相处。这个时代延续了数千年,众生从封建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从敌视走向共存,又从辉煌走向衰败。
我们将这段铭刻在历史中的漫长时代称之为【仁贤Bhadra】。
仁贤前期,众生大多以种族为界在各大洲建立了自己的聚落,而后随着聚落的融合与扩张,一个个小型的城邦国家开始出现。
由于各种族从庄严时代传承下来的文明有着很大差异,无法相互理解导致了不同种族城邦间的敌视。而又因为各种族间天生的体质不同,少数混居聚落中也存在着对特定种族的歧视。
随着时间推移,文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迫使各个城邦打破了对自身的封锁,性情与文化相近的部族间开始通商和建交,各色各样的封建政治体制也逐渐成型,虽然这段时期依然战争频发,但众生的文明无疑已经开始大步向前。
生活在地形崎岖且气候寒冷的北洲【鸠鲁】上的部分人类部族与阿修罗部族在深山密布的内陆发现了天神留下的大量秘宝,这一消息吸引了其他部洲上的许多崇拜天神的部族不惧环境艰险而迁徙到了北洲,这部分迁徙者与原住民凭借天神留下的遗产共同构建了后日鸠鲁内陆神秘古老的传奇文明。但鸠鲁外路的部族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东部沿海的城邦崇尚理性与知识,而西部沿海的城邦则追求自由与开放,他们先进的社会体系构建了民主体制的雏形。
在荒漠为主的西洲【曲托尼】,少数住民在散落在沙海中的绿洲上生活,这里相比其他部洲来说很少发生征战,因为生存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他们的战争只会发生在物资的争夺上。虽然土地贫瘠,但西洲也有着许多其他大洲所没有的珍贵资源。其他部洲的大国在航海技术成熟后纷纷派遣船舰跨越遥远的大洋前去交易,延伸大半个星球的遥远航路逐渐开辟。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前往数年后才能抵达的大洋彼岸寻找财富。而许多北洲沿海的部分岛国也因为这条航路而盛行起了独特的海盗文化。
东洲【弗婆提】上,众生的矛盾由于生存物资的充盈较为缓和,各城邦间的交互深切,文明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氛围。而周围的两座小洲独立发展,养成了与大陆不同的习俗与民风。而东洲上一个名为“初”的人类城邦逐渐凭借积极的外交态度与强大的武力扩张,最终占据了弗婆提洲上的大部分土地,建立了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多种族集权帝国。
初国很快领先掌握了远程航海技术,他们开始察觉到其他大洲的存在,并派遣船只前去拜访,而北洲沿岸诸国也对这个东方大国充满兴趣,跨越大洲的文化交流逐渐展开。
部分阎浮部族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开始依附于大洋彼岸初国的强大国力,成为了初国的附属国。很快,初国的版图就跨越大洋延伸到了南洲上。但东洲领国的侵扰、初国内部的动乱与南洲诸国的抵抗让初国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最终南洲诸国也脱离初国的控制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出现了诸多实力强大的帝国,诞生出诸多伟大的文明。
如果将每个文明的历史进程分开来介绍,其内容足以撑起一部历史典籍。简单来讲,各个部洲基本都经历了从战乱走向联合的历程,众多国家割据了辽阔的土地,种族的概念逐渐被国界所替代,战争的领域从部族拓展到国家乃至大洲,而文化与商业的交流也穿插在战火之间,世界逐渐连通为一个整体。
而摩尼宝的应用技术成为了众生文明进程的加速器,这种盛产于西洲的矿石原本只被当作昂贵的装饰,但科学的进步表明这种物质蕴含着巨大的能源价值。来自各洲的梦想家们开始前往这个遍布沙漠的大陆寻宝,而各洲的强国也为了巨大的利益开始瓜分乃至争夺西洲的土地。各国的文明汇聚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后世包容开放的曲托尼文化。
摩尼宝使得众生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古代的神秘力量逐渐为新兴的科技力量所替代,流传在历史书页中的密法与宝器也逐渐不再适应社会发展与战争的需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在传承着这些天神的遗产。
此后众生度过了一段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诸多恢弘的战争与革命后,封建社会解体,近代社会逐渐成型。虽然各国间因为利益时有摩擦,但大规模战争许久没有出现,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让世界处于天翻地覆的变化之中。
这种繁荣与稳定延续了很时间,直到一场足以与庄严时期的灭世天灾相提并论的灾难发生。
随着肆意开发导致的能源枯竭,众生的安定的生活逐渐浮现种种问题。部分国家的政府与大型企业开始试图垄断资源的开发,各国关系也因为摩尼宝的争夺而逐渐紧张,内部的体制问题与社会矛盾随之激化。
最终,以摩尼宝盛产地拉婆洲的领土归属问题为导火索,鸠鲁西部沿岸的萨玛塔共和国与曲托尼北部的摩可沙联邦爆发了战争。
此时各国都陷入社会矛盾与资源缺乏带来的危机中,许多国家将这次战争看作是一次转机而冒险参与,也有的国家难以抵御大国间争斗的风暴而被卷入其中。
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远比众生设想的要漫长,本就匮乏的资源被大量投入战争之中。有的民众因为战争而陷入狂热,也有的民众难以忍受愈发困难的生活而发起***。很快,原本在这片大地上光辉夺目的文明就被四处轰鸣的炮火变成了混乱的地狱。
然而这时的众生还没有意识到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战争后期,萨马塔共和国带领的协正国联盟在应战以摩可沙联邦为首的公约国集团时频频失利。萨玛塔高层最终决定孤注一掷,将全部精力从主战场转向背后的武器开发。最终,科学家们将鸠鲁北部遗留的古代天神遗物与现代摩尼宝技术结合,研制出了一种名为【阿格尼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急于结束战争的萨玛塔共和国在之后的一场战争中通过维摩那舰队向已经占领拉婆洲的公约国军队投放了阿格尼亚,然而其威力远超想象:阿格尼亚的爆炸与拉婆洲沿海的摩尼宝产生反应,整个拉婆洲几乎在一瞬间覆灭,而萨玛塔派遣的维摩那舰队也一同化为灰烬,这次袭击的产生的污染在拉婆洲残存的土地上弥漫了整整一百多年。
然而这场触目惊心的灾难并没有让众生将阿格尼亚当作禁忌,感受到阿格尼亚威力的协正国联盟反而将其当作反击的资本来威胁敌人,而其他诸国在谴责过后也纷纷开展了阿格尼亚的研发工作。
这场现代兵器的拉锯战最终演变成了一次次以毁灭城市为筹码的谈判,所有生灵都生活在随时都会被毁灭的恐惧之下。战争中包括袭击和回击在内共使用了九次阿格尼亚,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伤亡。
当战争不得不停止时,文明已经在毁灭的边缘摇摇欲坠了。
然而灾难并没有随着和平的到来而终止。休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空都被大量的阴霾所遮蔽。这些源于阿格尼亚爆炸的微尘吞噬了日月星辰,白昼如同傍晚般昏暗,持续一年的极端严寒又带走了一大批幸存者的生命。而阿格尼亚的对土地的污染足以延续数十年之久,甚至严重的地区百年内都无法重新开发。
各国已经无法独立恢复原本的秩序,众生试图在废土之上建立起新的体制,从根本上拯救被战争摧残至面目全非的文明。重建与残存的国家开始逐渐放下过往的桎梏走向联合,共同搀扶以度过这灰暗的劫后余波。
这个从辉煌转向覆灭的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星宿劫波
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一个重新创造神迹的时代:【星宿(naksatra)】。
在阿格尼亚战争过后的缓和时期,国家与国家的边界逐渐随着资源共享与强烈的反战思潮而模糊化,同一个大洲上的诸国纷纷组成联盟,并与其他大洲一同致力于疗愈战争的伤痕。
废土上的混乱持续了近百年,这百年里出现了许多军阀。随着阿格尼亚造成的大部分污染逐渐消退,世界逐渐重归秩序。在资本与强权解体下重新架构的新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经历过战争与混乱的众生也渴求平稳的生活。出于对阿格尼亚的恐惧,新兴政权纷纷开始限制摩尼宝的开发与利用,这反而使得剩余资源的利用与分配更加合理。
过渡时期的结盟运动使部洲上各国的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于是在南洲四国率先合并后其他部洲也纷纷效仿,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洲四国局面。
四国逐渐开始着眼于本土的资源开发,阿格尼亚的力量也让科学家们重新注意起被人遗忘的古代技术与天神遗产。对这些秘宝与古代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许多重大突破,科技水平得以突飞猛进。很快,资源危机也通过人造摩尼宝的出现得以解决。众生的文明重新踏上正轨。
有些人觉得这一演变过程有些太过顺利,以至于有部分神秘论者认为是来自天外的福泽拯救了险些毁灭的世界。虽然他们也有着一套有趣且自洽的理论,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众生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希望重塑了辉煌。
从此社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过去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多元的思想与进步的理念。机械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很快替代摩尼宝技术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原本在仁贤时期建立的网络已经无法支撑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希望可以用新技术来搭建更强大的网络系统。
于是四国达成了合约,共同出资并派遣学者进行新网络系统的研究计划。为了体现这次计划的合作性质,他们选择在世界中央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香海区域设置了水上研究所。 因为这个研究所的位置与传说中天神生活的苏迷卢山相同,故而也将其称之为“苏迷卢”。
全球网络【真言网络】的搭建耗费了六年时间才完成。人们得到的不只是更快的传输速度,苏迷卢的研究者破译了古代的咒语“陀罗尼”,并意识到这些文字的排列本身就能与物质世界的大种产生反应,从而具备奇妙的力量,于是将其转写为了全新的编码方式,彻底革新了信息技术的概念。
真言网络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为众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苏迷卢也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学者由于开发陀罗尼编码功劳而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四国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决定将苏迷卢作为国际性学术研究与科技研发组织长期保留。
从此,进入苏迷卢成为了每个学者的梦想,社会也掀起了崇尚知识的风潮。随着苏迷卢的发展,它逐渐脱离了四国的控制,成为了彻底中立的组织,在科技研究与调和国际矛盾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苏迷卢逐渐不只负责信息技术的研究,它开始代表着包括医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甚至人文科学的权威。
凭借手中丰富的人才资源,苏迷卢再次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技术突破。他们从神话中提到的名(意志)色(物质)理论下手,尝试将人的五感与真言网络进行连接。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可以搭载有情意识的网络系统【末那网(manas)】诞生了。
并且他们借助陀罗尼编写了数据大种,继而拥有了在网络中模拟物质属性与生物身体的【摩耶技术(maya)】,赋予众生构建虚拟现实空间的能力。
由于搭载意识所需要的空间容量与性能远超已有的机器,所以苏迷卢需要通过陀罗尼技术重新建立更先进的统一服务器。四国都对这一项技术非常期待,纷纷支持末那网的应用,投入巨资与大量人力协助新服务器的开发。
最终,一座如同大山般的塔式服务器【阿赖耶(alaya)】屹立在了十二年后的香海中央。这座钢铁高峰足以容纳数亿众生的意识,并且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大型摩耶世界的搭建,虽然原理至今不明,但相比也与天神遗留的技术有关。
为了保护阿赖耶,学者们设置了七层武装壁垒,将阿赖耶与苏迷卢围绕其中。末那网的应用让众生再次踏上了新的领域,至此,一个真正和平、安稳、幸福的时代来临。
然而现实中的苦难或许会被遗忘,可精神的创伤则会跨越时间延续下去。
阿格尼亚战争让众生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易逝,苏迷卢在信息技术上的研究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涉足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寿命的研究。事实证明,苏迷卢的研究在前期是非常成功的,他们在疾病治疗、器官克隆甚至肉体机械化上都得到了巨大突破,众生的平均寿命在六十年内几乎翻了一倍。
但苏迷卢的学者们并不愿就此中止前进的道路,他们希望的不是在屈从生命规律的前提下匍匐前行,而是希望超越这个规律,以寻得……永生。
可这次他们的追求并没有给四国带来便利。这些学者们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意识传输、肉体不朽与灵魂数据化的实验,纷纷以失败告终。而这些实验耗费了四国大量的资金,寿命延长导致的人口累积与原本的福利分配体制发生矛盾,加剧了社会的负担。四国开始限制苏迷卢技术在世间的应用,并且让部分本国学者作为间谍进入苏迷卢谋获技术与利益。
面对四国的不满与侵扰,苏迷卢的学者认为只要尽快完成研究就可以解决问题。苏迷卢的技术是机密性的,所以每次纳入新学者的培养周期都需要许多年,并且让知识与技术足以跟上研究进度则要耗费更多时间。为了加快效率并防止外界势力的侵入,苏迷卢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法,那就是最大化利用学者们富有价值的生命,哪怕放弃自己存在的方式。
他们将原本的仿生机械技术进一步开发,制造出了身体全机械化的技术,可以将寿命延长至四倍。但昂贵的造价、漫长且痛苦的改造过程与极高的技术要求让这种技术只能应用于苏迷卢内部。他们用过去天神的名字称呼这些新生的躯体:【DEVA】
三年后,第一批DEVA诞生,从此苏迷卢渐渐停止了收纳新成员,并且逐步完成了全员的DEVA化进程。
这时的众生依然对这些创造了现代社会的先驱们怀着憧憬与崇拜,他们被描述成为了造福众生而不惜牺牲肉身的圣人,而漫长的寿命让他们每个人的名号都牢记在众生心中,DEVA们所受的崇拜如同过去塑造世界的神灵。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如同名号相同的旧神一样,耀眼的光辉最终陨落。
没人知道这些圣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许是被无上的权力冲昏了头脑,或许是在真理的求索道路中陷入了狂热, 亦或是因为放弃了肉体而丧失了心智。总而言之,他们逐渐失去了原本对众生的体恤与关爱,从慈悲的天神变为了冷酷的暴君。
为了防止四国的干扰,苏迷卢利用技术垄断与末那网的掌控权控制了社会。他们不再需要四国的资助,而是自己的技术开始牟利,大肆摄取所需的资源,甚至为了研究不惜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光鲜亮丽的外衣无法一直掩盖不堪入目的罪恶。因为苏迷卢的贪婪而逐渐产生矛盾的社会失去了过往的平静,掌握力量的DEVA们却不问世事,宁愿牺牲众生的幸福去寻求他们理想中的永恒生命。
以一场造成多人牺牲的残酷实验被曝光为导火索,全球掀起了针对苏迷卢的抗议活动。人们砸碎过去为DEVA树立的雕像,拆除身上苏迷卢的机械部件,甚至焚烧苏迷卢建立的末那网基站。世界陷入了愤怒之中,而怒火中心的DEVA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继续一意孤行,用简单粗暴的手段镇压频发的暴乱。
几乎被架空的四国政府意识到了转机,他们开始借助混乱重获民众的爱戴,着手重组军事力量,暗中弱化世间对末那网的依赖。
当时机成熟之时,四国组成的联盟决定向内部开始混乱的苏迷卢宣战。
虽然苏迷卢的技术与武器力量都远远超越四国,但众生们依靠着团结与牺牲攻破了七山七海,经历了十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苏迷卢的独裁统治。
部分DEVA被四国作为战利品而俘虏,而也有许多DEVA通过其他方法逃离了苏迷卢,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然而这场漫长的战争结束后世界并没有回归平和,失去制衡的四国在苏迷卢遗产的瓜分上产生了分歧,每个国家都希望能从其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填补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
于是分歧逐渐发展为敌意,就在一年之前,四国撕毁了同盟条约,并在香海周围频繁发生冲突。众生从未接触过的珍贵技术与承载着社会运行任务的阿赖耶至今沉眠在世界中央。
众生期盼已久的和平,似乎还未到来,亦或又将远去。
后记
当这篇简单的科普文章落笔之时,战争似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为了做出有效的威慑,有的国家甚至表示不惜动用阿格尼亚来争夺阿赖耶。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想到的不是仁贤时代的覆灭,而是另一个故事:
仁贤时代的考古学家曾在南洲的荒凉地带中发现了一片名为“摩亨佐达罗”的废墟,这片遗迹似乎是庄严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直被掩藏在黄沙之中。
这里似乎有着一段辉煌的文明,豪华的城市建筑与发达的排水系统甚至远超仁贤时代初期的水平。然而这样一个繁盛古都的覆灭似乎十分蹊跷:所有居民几乎在一瞬间死去,他们身上残留着一种近似摩尼宝能量的物质,而城市的中央也似乎被巨大的高温瞬间熔融。
摩亨佐达罗覆灭的原因或许正与神话中的天灾有关,但出于技术水平原因,这一谜团迟迟未能解开。直到星宿时代来临,众生才想起回顾这个千古谜团。
然而这时的我们却发现了一些令人战栗的信息:这些尸体的形态及身上残留的物质与死于阿格尼亚的受害者十分相近,而摩亨佐达罗的建筑残骸更是和拉婆洲被摧毁的城市特征基本一致。
为什么这两次相隔数千年的灾难会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而历史记载中阿格尼亚的研发为什么又与天神遗留的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在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不妨回到文章的开头:
“只有在不断的回首追溯中才能让现在向前迈进的脚步更加稳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220
3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