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俄系血统的肥牛仔——P-47 肥电

嗨,各位指挥官我们又见面了!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大家黄金周假期这几天有没有吃肥呀?节后小编要依然继续发射卫星的工作了,不管你们有没有吃肥,今天我们要介绍一架很肥的空钢!没错!在时隔一年之后,空务设计局终于又有新货要上天了!
P-47战斗机是由美国共和飞机公司(Republic Aviation)于1939年11月开始研发设计的。需要提到的一点便是:这个共和飞机公司是由两个俄国人:舍维尔斯基(AlexanderSeversky)与卡特维利(Kartveli)所创立的。其中,舍维尔斯基在一战时期曾经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在战场上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战绩。1917年时因为工作的缘故移居美国,1933年时便在新泽西州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在此期间,结识了身为飞机设计师的卡特维利,由于两人兴趣相投,迅速成为了“好机友”,并成立了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担任总设计师,SEV-3水陆飞机和P-35战斗机都是他们的作品。

1940年初,P-47的实验机型XP-47A就已经设计完成,共和公司根据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欧洲战场上,能够掩护轰炸机群进行空中突防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上就突出了高火力,重装甲以及大功率几个特点。最终,搭载了大功率R-2800发动机的XP-47B,成为了最终的定型产品,并于1941年5月试飞成功。由于在试飞时,P-47便创造了在8000米高度的最大平飞速度纪录,因此便获得了“雷电”的绰号。
P-47家族中最著名的型号为P-47D型,D型在B型拥有六挺12.7mm勃朗宁机枪的基础上,两翼又各增加了一挺,使得机枪总数达到了8挺。此外,从P-47D型开始,机翼下方增加了挂架,因此机腹和机翼下方都可以挂载炸弹和副油箱,使得外挂炸弹量大幅度提升。但是最初的机翼挂架却导致了P-47D的最大时速从690公里下降到620公里,这个问题直到后期换成了流线型挂架才得到了好转,时速恢复到了660公里左右。

从外形上来看,P-47和同期的战斗机相比,显得比较肥胖,由于其肥硕的体型,中国军迷们玩谐音梗,戏称其为“肥电”。当然,除了中国军迷们之外,就连当时的飞行员们,都嫌弃其肥胖的身材,拒绝使用这种战斗机,导致P-47最初的订单数并不高。(天啊,难道就连在战斗机中,胖子都要受到歧视的吗?)

但在经过实战的洗礼后,P-47便立即受到了部队的欢迎。它充分体现了俄式武器“皮实耐造”的特点,P-47在实战中表现优异,不仅火力凶猛,其肥硕的身材更展现了强大的生存能力,经常在硬抗下敌军几十发子弹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安全返航,同期生存率甚至高于P-51战斗机。之前嫌弃它胖的驾驶员们也纷纷“真香”,共和公司的P-47订单数目也随之暴增。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血多皮厚的肥电哦,生死关头时能苟到最后的那才是王道呀!!
P-47:那个标题是怎么回事儿!快给我改回来!!你才肥呢,你全家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