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交不在了,奖品还在的。

2020/06/081252 浏览综合
上一次举办的活动开奖啦!因为收到了太多很棒的回复,所以单独开贴,也和大家展示一些这些厉害的作品~
四元真心很感谢你们的参与!你们是最胖的!
TapTap
以上玩家恭喜获得了此次的华为蓝牙耳机!
最佳回复!
建安十二年,柳城
“依此计行,则辽东……可定……” 面前的青年早已不复初见时的丰神俊朗,而是无力地倚在床头,苍白的脸上看不到一丝血色,沙哑的嗓音已不似人声。
“奉孝……”她被自己哽咽的声音吓了一跳,“不要再操心劳神了,你……要好好休息。”
曹孟德啊曹孟德,亏桥玄说你是“命世之才”,怎么连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她痛恨起自己的愚笨来。
“明公……”青年小声地开口,尽管病体支离,形容枯槁,他身上依旧有没变的地方,那双眸子似乎能装下这个天下……以及她。
“不要再叫我明公了……”她心中一阵阵痛,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连“孤”的自称都忘在了嘴边。
“那……且容臣放肆一回,臣有歌行一首,久抑胸中,今试为明公……孟德吟之。”
(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后,清歌幽幽地响起)
“(长歌行①)
琴瑟在御珠在房,君如明月照东墙②。
美人见之自难忘,何以相携在一方?
我今欲作千字章,屡奏清歌不成行。
昨日卿卿犹在堂,谁料须臾隔参商,奈何生死费思量。
学得相如琴绕梁③,岁月不待我求凰④。
为君一顾还一望,一望自颖到许昌⑤。
曾见下邳成丘荒⑥,又使中原归汉疆⑦,未闻将军平北方,已在乌桓破白狼⑧。
星汉西流夜已央,我命到此不能长,卿卿莫言且尽觞。
君星昭昭凌艳阳,臣星黯淡将坠亡。
惜此别离不堪伤,其为天者犹苍苍。
白日杳冥云微茫,倏忽烟雨过长廊。
寂寞雨声凄断肠,如君泪落小轩窗。
昔我来时曾向往,尽收天下入君囊,九州焉支作眉妆⑨。
今我病骨支在床,与君歌行何凄凉,风雨如泪湿衣裳。
怀思空老鬓上霜,含愁不见燕成双。
可怜当年颖川郎,自此亦知齐彭殇,从今不复闻观沧⑩!
劝君切莫嗅蘅香,别后应觉事无常⑪。
劝君切莫赋高唐,巫山千仞隔相望⑫。
此去幽都太仓皇,泰山寥廓泉昏黄⑬。
魂魄若许归君旁,躬身手捧明月光……”
青年的声音越来越低,但是随着她握住他的手,泪水如雨珠般落在床榻,那双眼睛越来越亮,仿佛日月星辰也在其中流转。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曹孟德看着他的眼睛,心想,也许她观的根本不是沧海,只是某个人如海般深沉的眼睛。
但是终有无星无月的夜晚,也有乌云蔽日的白昼,霎时间海枯石烂,站在海天之间的她的影子也消逝了——那是青年闭上了眼睛,他面容安详,眉眼间似乎还带着笑意。
天地寂静如死。
泪迹在脸上缓缓干涸的时候,曹孟德想起他当初的戏言:“设使天下无有明公,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她是怎么回答来着?
“设使操无奉孝,不知其人当落魄若何,寂寞几多?”
于是青年的眉目又一次清晰,只有嘴角的笑意一如今日。
“臣亦如是。”
①长歌行:汉乐府旧题,本诗用柏梁体作,柏梁体为曹丕首创(也有说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共赋),因为年代相近,故笔者拟托于郭嘉作此诗。
②东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摹东墙之女极尽美好,故代指美女。
③相如:司马相如
④求凰:指司马相如所作琴曲及诗歌《凤求凰》
⑤郭嘉:生于颖川,随曹操到许昌,故“自颖到许昌” ⑥、⑦、⑧分别为郭嘉主要参与过的战争,下邳擒杀吕布,官渡战前大破刘备、预言孙策遇刺身死、为官渡之战做出一定贡献等,远征乌桓白狼山之战大胜(随后身死)。
⑨焉支:匈奴以焉支山土为提取胭脂的颜料,这里指以天下作胭脂。
⑩观沧:曹操于公元207年大破乌桓的归程上作此诗,郭嘉亦在同年柳城薨逝,因为不清楚具体时间,这里当作郭嘉听过这首诗。
⑪蘅香:前秦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这里简称蘅香,其意为“不要太过思念我以至于梦魂颠倒。”
⑫高唐、巫山:取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梦会楚王典故。
⑬泰山:汉时认为泰山联通地府。泉:指黄泉。
嗯,你以为结束了?他还有一段回复!
洧阳亭侯绝笔
明公威震诸侯而志在匡世,今乌桓已灭,二袁俱亡,此诚汉室兴复之机也。然明公强盛,所信皆非为天定之事;故寸衷蒙误,天下尽传有不逊之志。致使明公见弃于陛下,三公以下无不掣肘;可恨诸侯莫勤于王事,光复之业难以建功;彼等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尚不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明公之于汉室,尽心焉而已。尝率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又合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徘徊不归,遂以奔死;克乌桓于白狼,仓皇尽去,追亡逐北;设使天下无有明公,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邪?
世皆以公霸道,毁曰:“挟天子以令诸侯”。然江北二袁,四世三公,兄弟皆食汉禄,而率众兴乱,欲图神器;中山刘备,六王九代,祖宗尽为汉裔,而伪称受诏,谋代明公;天下之大,诸侯之众,其能为汉室分忧者几何?
积毁销骨,三人可信成虎;众口铄金,周公尚惧流言;树虽无辜,其擎天有罪焉;舌纵无骨,而折脊无数矣。众欲逐逐,竞相虎视;每用耿耿,妄自忖度。臣在世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朝中奸、佞也。至于每闻狺狺,几欲握拳透掌,啮齿穿龈,不能自己。
臣深知天下之事,断非常理可度;忠奸之辨,岂是小人能决。伊尹效共和之举,霍光行废立之事,此二人皆世之名臣也,其所为与明公何异焉?赵高卑贱而弑乱,王莽谦恭而谋篡,此二人皆国之大盗也,其所为与诸侯何异焉?然世人愚昧,屡以常理度之;陛下不察,总赖小人决之;是故黑白颠倒,以致君相失和,此臣所以竟日忧心而泣血也。
臣本世家子,浪迹于颖川,放逸于阳翟。举孝廉而不得,见袁绍而知非;欲逢明主于乱世,不求提携为公卿。明公不以臣才疏,使文若荐臣于门客之中,擢为司空军祭酒,随军征战,今十有一年矣,行同车,坐同席,不以臣孟浪见忤,未因臣狂妄不恕,臣幸何如之!
臣略谙天数,向日明公出征,臣夜观天象,客星幽隐,主星倍明,相辅之曜,其光昏暗;故公此行必胜,而臣今日必死。臣素知公之大愿,当匡正汉室,永开太平,除世家之弊,宣平等之义。使天下之民,皆可举孝廉而列三公;令普世之贫,尽能实仓廪而知礼节。
奈何臣福薄命轻,不堪见此盛世,无能为公筹画,其惟鞠躬尽瘁,略为公谋之万一,明公当下所虑,当为辽东二袁之残部,臣试为明公解之: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袁氏既定,则北方可平,公宜以此为基,徐徐图南,则天下可期矣。孙策既死,权外宽仁而内酷忍,久之必失其心,则江东入公彀中焉;刘备尚在,表似能容而实擅嫉,任之必成自乱,是荆州落公囊底矣;至于璋、鲁之流,不足为虑也。
伏望明公无忘臣言,则社稷复安,诸逆败覆,臣之所愿毕矣。若使臣泉下得见,即身无完肉,尸供蛆蚁,亦不作一怨尤字也。
今臣命在旦夕,临书涕零,不知所云。愿明公信之任之,恕臣僭越,臣郭嘉无任永辞明公悲恋之至。
P. S. :本文为原创,部分文言取材于曹操《述志令》、诸葛亮《前出师表》、陈寿《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封常清《谢死表闻》以及罗贯中《三国演义》
精选回复之二
来自 @白讴歌 用户的回复
TapTap
精选回复之三
TapTap
最符合作品主题
我好像剧透了!
TapTap
精选回复之四
“奉孝。”她唤了他的字,话到嘴边又绕了绕,似乎心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好不容易才挤出句。
“我要……谢谢你,没有你的扶持,绝无今日。”
青年苍白的嘴角挂起一抹笑:“明公不必言谢,只是臣…咳,死前无法看见明公一统天下……”
“别说了,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她显然有些急。
“莫要因臣难过。”鼻尖晕绕着药味和她身上风霜的气息,青年轻轻摇头“这世上……奇才辈出,明公总能找到…咳咳,较臣更为优秀的谋士。”
她眉头皱得死紧,张了张嘴,手中密信被揪成一团。
“我不想你走。”
找不到的,像他一般的人。
找不到的……
许是看她神色太过纠结,青年努力撑起身子:“明公,我们做个约定罢。”
“什么?”
“当年见到明公时……臣便知您是个,咳,心怀山川四海的人。”回忆起往昔,青年的眸中闪着微光。
“明公万万不要……沉湎于臣的死亡,您的威名是要……传遍天下的。”
他呼吸有些急促,却字字慎重:“假若……咳咳!真的有来生,臣亦能在后世听见您的事迹,也算……一直陪在您身边了。”
这番话对于青年还是勉强了些,他开始剧烈咳嗽,随后靠在软垫上闭目休息。
久久寂静,面前的女子没有回他。
良久,听得一声“好”,随即被帐外烈烈风声卷去。
青年免不了又弯了弯眼,如此,即便那一刻来临,也不会有遗憾了。
最佳展现形式
站台小屋用认真的用视频的形式,展现了三国又独具风味的一面!
27
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