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征大百科丨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在历史中每一个时期、国家、文明几乎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征霸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玩家心中的阵营代表人物,不仅是因为大家认可将领在游戏内的强度,也因为这些将领在历史中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本期为大家盘点的便是被称为东瀛阵营最强输出的织田信长,也是历史中的“第六天魔王”“战国三杰”。
一、【天下布武与第六天魔王】

游戏中每个将领的自带技能、传承技能,都与将领本身的典故、人物特点等方面有所关联,而织田信长的技能“天下布武”,既代表了他本人的行事特点,也是他提出的政治理论。
日本在战国时期,应仁之乱后各地大名纷纷崛起,而织田信长便是战国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他在逐渐控制京都后,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先后两次突破十余家大名组织的信长包围网,最终灭亡了室町幕府。却在即将统一全国前夕,因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天下布武从字面意思上,符合织田信长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行事风格,对待敌人他堪称手段毒辣,为了撼动佛教对于日本民众的绝对统治(也因为许多佛教宗派与织田信长的敌人联盟),他以各种手段阻挠佛教发展,甚至火烧比叡山寺庙,残杀了不少宗教僧侣。所以当时的日本佛教对其恨之入骨,称其为“第六天魔王”(认为信长比佛家五毒“贪、嗔、怨、痴、妒”更厉害,把它列为“第六毒”)
但实际上,天下布武被认为是织田信长所规划的政治抱负,他想规划出一种脱离分封、帝皇百官的独特政治机制,属于绝对的君主集权制度,即武家代替公家。因为当时的日本战国类似于春秋战国,天皇虽然君王之称,但土地、军力都被各大家族幕府掌握,自身并无权力可言。
看到这种现象的织田信长自然不愿步入后尘,所以相比同时期的其他大名,织田信长不以家族之名号召门众,而是强化自己本身的势力控制,其他名家的门众都是效忠家族,织田信长的部下却是效忠于他个人。这也是为什么织田信长自杀后,他的势力会瓦解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二、【为人杰,做鬼雄——织田信长】
日本战国时期人才强将数不胜数,如“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西国之雄”毛利元就等等,但为何偏偏织田信长会被这么多人记住,甚至被评为“最受日本人喜爱的历史人物”,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直接点说就是“中国人眼中的曹操,就是日本人眼中的织田信长”。
他们二人有着许多相似的共同点,一样的生于乱世不甘无为一生:三国在群雄割据时期远比影视剧中三方争雄混乱得多,天下共有公孙瓒,袁绍,曹操,孙策,袁术,刘表,刘璋,张鲁,刘备,吕布,董卓,马腾,张绣等二十多个势力。曹操能从小小的郎官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三国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其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曹操的个人能力也可想而知。

虽然日本国土不如中原辽阔,但织田信长即便在控制京都之后,依旧要面对十几个大名的虎视眈眈,并且室町幕府发起过两次“信长包围网”,组织十余家大名共同讨伐织田信长,而织田信长仍能突破包围,击败其他大名,将天下布武的理念奠定下来。这样传奇的战绩怎能让人不印象深刻。
一样的雄才大略但又饱受争议:关于曹操与织田信长的个人能力无需多言,当时的大名们都还执着于“日本的天下”,而织田信长早已放眼真正的天下。但他们的功绩和行事都颇受争议,比如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将敌人的头颅做成酒杯、对敌人的旧臣赶尽杀绝等等。但实际上,织田信长的“残暴”并非是为了残暴而残暴,而是出于各种战略目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衡量织田信长的行事对否也没有意义。
并且不少深入了解织田信长后的朋友们,都会发现他虽然出于维护阶级统治、战略目的会对敌人心狠手辣,但是对家人、百姓、门众都非常友善,不少资料中都记载了当时的名人们与他相处后,都给予了织田信长不错的评价,这种“忽冷忽热”的特点,也让织田信长拥有了与曹操相似的人格魅力。

一样的盛极一时又功亏一篑: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们,大多会偏爱一些带有传奇色彩和遗憾结尾的人物,织田信长与曹操的人生经历都非常符合。
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一举成为汉末最强势力,一时风光无两,赤壁一战却大伤元气,最终曹家被司马家夺权,曹魏势力遂亡。
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中战胜今川义元的大军,名震全国后更是掌握京都,率军逐个击破其他大名,却在全国同一前夕,因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最终选择自尽。
织田信长究竟想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天下布武”的真正面貌是什么样?或许他有着更宏大、更超凡脱俗、更不足为外人道的野望,但这一切都随着本能寺之变消逝在了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只是记载中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但就这只言片语仍旧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