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小镇】因为方言闹出的小笑话

修改于2020/06/02423 浏览综合
大家好,小梦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梦下班回家,在路边看到有卖荸荠的商贩,不禁上扬起嘴角... ...
想起刚上大学时,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来自各地的人,有新鲜激动,也有淡淡的忐忑与迷茫。
最先接触的当然是室友,一个宿舍六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陌生,所以彼此淡淡的打了招呼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了。
在学校食堂简单的吃了晚饭,回宿舍大家也都是躺在床上看书、打电话、玩手机。突然小梦上铺的妹子说了句:好想吃“鼻涕”啊,然后问我们喜不喜欢吃,喜欢的话,她明天多买点。我们其他几人一脸大写的“懵”!
吃...“鼻涕”???
TapTap
经过她再三解释外加手舞足蹈的一通比划描述,我们终于明白她说的“鼻涕”是“荸荠”,有的地方也叫马蒂。只是因为方言发音有点误差,让我们误会了。
她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荸荠”读[bí qí]或[bí qi],而一直以来,他们的家乡话发音其实是不标准的。
因为这个小插曲,小梦和宿舍的几个姐妹彼此熟络的起来,一起讨论起还有哪些相近音容易发错。
TapTap
还有次,小梦和同宿舍的小圆,聊星座、手相。小圆突然问小梦有几个簸萁,虽然有些不解这话题转变的有点快,但还是指了指阳台上放着的簸萁和扫把说:“就一个。“小圆摆摆手说,不是说这个簸萁。一旁的小芳接话道:“是说簸米的簸萁?”。
最后经过小圆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簸萁”[bò qí]有这么多的意思。比如有的地方说的“簸萁”是指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用来簸粮食的;有的地方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的;最有意思的是手指的指纹,往外的螺旋纹也叫“簸萁”。而小圆说的“簸萁”就是指手指的指纹。四年的大学生涯发生过很多类似因为方言惹出的小笑话。
TapTap
而现在,一款专门为提高普通话的游戏《普通话小镇》即将上线,我们可以在游戏里让家人,朋友都养成学习普通话的习惯,培养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不知不觉就提升了普通话。小梦和小姐妹们已经预约了,大家也快快预约起来,等游戏上线即可第一时间收到信息,不管是你的小镇还是你的普通话,都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TapTap
*文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路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