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游戏] 防氪金指北:游戏中的沉没成本

精华修改于2021/08/132680 浏览话题讨论
TapTap
某天深夜,疲惫不堪的你盯着游戏里的充值界面,几分钟之后,几个十连抽砸下去,心心念念的角色,死活抽不出来。
你懊悔不已,我 TM 为什么手贱点了充值?可是面对卡池保底的诱惑,你不甘忍受充值的损失,抽不出角色,之前的钱就白花了。
你又点开充值界面一通操作,内心念念有词,终于抽到/合成了自己的角色,想想今晚氪了多少钱,怀着复杂的心情关上了灯。
TapTap
很多玩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抽卡的时候不心疼,抽完了心疼到拍麻了大腿。
如何克制抽卡的冲动呢?
很难,现在的五星角色、 SSR 角色画得让人流哈喇子,曾经有个说法,帅的价值只值 18W 美刀,可美的价值是无价的。
TapTap
(谁不想要蒂蒂呢)
人类对美的事物是毫无抵抗力的。
氪氪氪。理性哪里去了?理性总是比感性慢半拍……
TapTap
那写这破文章还有什么意义?
有一天和朋友聊起“沉没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他用游戏氪金的举例,给我上了一课,我是跪着听完的……
他说,但凡你理解了“沉没成本”,今后的游戏生涯,氪金抽卡的行为或许会减少。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
TapTap
沉没成本并不是成本,而是一种心理预期
当你氪了一发 648,直到花完还抽不到想要的角色,除了哀叹自己很非,痛恨开发商很黑,你还会有所不甘,难道,648 块钱就分分钟打水漂了?不行,再抽一发,万一出货了也不亏!
TapTap
你想挽回一些损失,于是又氪了一发,如果还抽不到,心有不甘的情绪一浪接一浪不断涌入,万一游戏还有个“保底”设定,你想到,最不济还能用保底拿货。
“沉没成本”的魔影笼罩着你,可是经济学家却说,你不该考虑沉没成本,因为你在氪金的过程中太在乎先前的投入,害怕投入没有回报,厌恶损失。
害怕投入而不断投入,厌恶损失而不断损失。赌徒经常是越输越赌,总想把失去的赢回来,最终走向不归路。
TapTap
不同游戏平台,沉没成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当你玩一款手游,开始只买首充,顶多买个月卡,后来你开始氪金抽卡买皮肤。
投入越多越在乎这个游戏。当官方不作为的时候,你会痛骂官方,可你还是狠不下心放弃这款游戏,因为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积累了大量的道具、英雄、皮肤,还积累了社交关系,有几个游戏里认识聊得来的朋友。
TapTap
同类型的手游上线,各方面超越你在玩的手游,你会下载体验,但不太会氪金,极有可能又回到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精力的老游戏。
在你心里,玩了很久的老游戏,它很重要。
你从 Steam 原价购买了一款单机游戏,玩了几个小时,发现不符合预期,游玩时间在 2 小时以内,果断退款以减少损失;游玩超过 2 个小时,你会硬着头皮多玩一段时间,不然会觉得小亏。
主机玩家三五百买一款主机游戏,买前看大量评测,因为买完之后沉没成本已经产生,为了避免浪费,你会尽可能地通关,以期获得等价于游戏价格的游戏体验。
TapTap
很多主机玩家为了降低沉没成本,倾向购入实体光盘,通关了或者玩过发现不喜欢,再挂到二手市场出掉。
一个花 30 块钱买了《巫师3》的玩家,与一个花了 300 块买了《巫师3》的玩家,后者可能玩的时间更长,因为沉没成本更高。
TapTap
说了这么多,沉没成本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了?
然而,它是人类的情感联系的基础,投入越多,越在乎。
当你 Steam 买了几十上百款游戏,再去 Epic 白嫖一些游戏,账号二选一,你一定会选择 Steam 账号,因为你付出的不只是时间,还有真金白银。白捡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始终差那么一截。
当你为男朋友、女朋友付出投入越多,越不能接受 ta 的离开。
TapTap
用“沉没成本”来理解游戏的消费,似乎有点**之嫌,但是它只是一个理解的角度,更要警惕“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土豪玩家,根本不在乎几发 648,ta 觉得这点钱比出去鬼混可节省多了;
当你玩一款手游,每天像个勤劳的打工者跑图刷怪做日常,某一天你突然感到厌倦,对这款玩了很久的游戏失去了兴趣,沉没成本的解释便失效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人类进化得太慢了,理性也是近代才发展出了的观念,感性却从人类诞生起便存在。我们个体又怎么能去和洞察人性的游戏公司抗衡呢?
只能多掌握点理性的东西,尽可能让自己保持理智,如果实在控制不住,那就小氪怡情一下。
文 | 魏同学
168
2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