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杰论』标杀.吴.001.孙权篇

精华修改于2017/08/17204 浏览综合
作者:黑白玄素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今浙江杭州人),182-252,年长中风病逝于建业,享年七十一岁。是春秋时军事家孙武之后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三国中东吴政权开国皇帝,立年号黄龙,死后追谥大皇帝。
称号:【年轻的贤君】
孙权承父兄事业而立,在位五十余年,是三国中统领政权最久的君主,也是本势力孙吴最好的一任君主,各领域的正面做法还算是可圈可点。
孙权注重发展,学曹魏搞起屯田制,设立典农都尉和校尉,在那个蝗灾引发大范围饥荒的时代,民不聊生,屯田的意义是巨大的,当然,迫于维护一些地主阶级的利益,孙吴屯田的重心不在民屯而在军屯。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筑堤开河,对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六朝古都南京,三国时期是个小县原名秣陵,被孙权定都更名建业,靠着运河一跃成为一流都市。这是政治方面。
外交方面孙权除了与魏蜀两国进行交流之外,还积极和东南亚建立关系,最远曾到南亚的印度处。最重要的是,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到了夷州,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到了儋耳,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我天朝两千年前取得联系的台湾和海南。
谈到军事方面嘛……孙权抓了不少山越人……嗯就这样了。
重农抑商是古代帝王维护统治常见政策,可以说贯穿了大半个中国历史,经济方面孙权却能重视商业也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上面的开凿运河和国际外交,他还有一条长长的海道,链接江左和辽东,这也是孙权能和公孙渊谈到一起造反的主要原因。
可是我更想讲一讲孙权无贤的表现,正戏开始了。
考虑到需要留点话题给下面技能的介绍,所以把政治方面和外交方面置于后文细表,我先聊聊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军事方面。
论及孙十万的,啊不,孙权的军事水平,那就不得不翻出他与合肥的爱恨情仇,这里把其他战役约莫都省去了,毕竟赤壁之战那种史诗级战役,周瑜找他要五万兵他还不允只抠三万给周瑜,想留着兵与曹操决一死战,挺天真的。
在历史上,孙权六度带兵来到这个地方,似乎说起来都可以与诸葛亮六出祁山有的一拼,让我整理一下这个状况是怎样的。
TapTap
一、血洗皖城
200年,孙策亡故,曾在其手下任职的庐江太守李术看不起刚上位的孙权,想要转降曹操。曹操此时正忙着跟老铁袁绍互掐,对一个南方的小太守无暇他顾。李术死守至弹尽粮绝,孙权破城后屠了城,囿于江淮之地草寇很多,孙权弃掉这处地盘,把人口物资悉数卷走。
之后来了曹魏的刺史刘馥,把这里打理的很好,那些草寇也都愿意诚心归顺不再为寇而为民,孙权与之比起来……
有《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二、一走合肥
208年,对合肥有再造之恩的扬州刺史刘馥不幸逝世,孙权于此年裹携赤壁奇胜的余势亲征合肥,连月暴雨加上百日围攻,合肥城破在即。而此时的曹操正在稳定后方,铲除因惨败引发的叛乱,隔壁的曹仁也被周瑜和关羽拖住,合肥似乎已是孙权的囊中之物,可惜是的话也没后文了。时任扬州别驾的曹魏重臣蒋济散播谣言,言明有四万援军来救合肥,孙权还就真信了,放一把大火匆匆撤退……事后醒悟的孙权自然懊悔不已,我的故土,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后世贻笑千年的把柄。
《吴书二·吴主传》载: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濡须之战
这像是合肥攻略的题外话,我想还是夸一夸孙权吧。
213年,待曹操平定韩遂马超的西凉势力后,挥军再入江东,事实证明曹魏眼中孙吴的威胁度要高于蜀汉。此战中孙权乘船查看曹军兵势,被乱箭射满船篷侧面,孙权却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射满箭矢以维持船体平衡。后又有甘宁百骑奇袭曹营枭得首级数十,曹操领着号称四十万大军悻悻而退,空留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书二·吴主传》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有《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四、复得皖城
濡须之战第二年,孙权再图合肥,因为他谨慎求稳的性格,决定先拿下皖城对峙合肥。此战中甘宁身先士卒攀城墙开城门,合肥守将张辽未至而城池已陷,庐江郡自此一分为二分属曹孙。
《吴书二·吴主传》载: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硃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TapTap
五、再败合肥
皖城入手第二年,趁曹操西征张鲁时,孙权大兴兵马十万二攻合肥。外敌的强大使张辽、李典、乐进三人一心,张辽自知七千守军扛不住十万猛攻,便点数八百死士在拂晓之时突袭吴营。神勇无匹的张八百左冲右突,以蝼蚁之势却撼动巨象之躯,孙十万仓皇逃窜至山顶被叫骂也不伸头回应。天色至明孙十万才发现敌人不过百余人,羞恼地派兵重重围住张八百等人,但见张八百纵马飞驰突围破阵,把死士一并救回离去。孙十万的大军又发瘟疫,士气不存,只得灰头土脸的撤离,待至孙十万殿后途径逍遥津时,他又被张八百突袭,幸得凌统甘宁拼死护住才未被生擒,跃马过断桥逃离。
《吴书二·吴主传》载: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魏书十七·张辽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有《江表传》曰: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见彻,丈馀无版。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权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谷利者,本左右给使也,以谨直为亲近监,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权爱信之。
六、三退合肥
230年,满宠监督筑造合肥新城,远水以限制东吴水师的威力。三年后,孙权三攻合肥以探新城虚实,到了新城二十多天不敢抢滩登陆,可能觉得什么不做就走比较难堪,于是上岸想去打一场再走,却被六千伏兵击退,败走。
《魏书二十六·满宠传》载: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宠谓诸将曰:“权得吾移城,必於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馀。”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七、四怂合肥
三攻合肥次年为响应诸葛亮五伐曹魏,孙十万又点兵十万亲征合肥。刚到地方摆下阵仗没多久,攻城器械就被满宠烧个外焦里嫩。
曹魏三代少主曹睿准备沿袭家族传统,也去和孙十万过上两招。孙十万因曾大胜曹丕而不将其子放在眼里,讥笑曹家一代不如一代。话虽如此,曹睿未到孙十万就跑了……
《魏书二十六·满宠传》载: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於是引退。
《魏书三·曹睿传》载:五月,太白昼见。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由此可见,孙权并没有良好汲取孙氏以武立国的家风,向外扩张基本是不存在的,倒是据守江东很有一套门道吧。当初孙策选中他为接班人,也正是看中他与自己的不同,知道如果不去改变政策和作风,孙家会和他一样,英年早逝。所以这些军事失败可能对孙权的治国影响并不是很大,说出来权且也就是个笑料,那么请往后看,看看狰狞的惨象。
TapTap
技能一:【制衡】
语音1-1:【且慢】
语音1-2:【容我三思】
孙权这个技能名在我看来无疑是三国杀中为数不多的精辟技能名,我再介绍他时没有加上这一句:三国中极其优秀的权谋家。
也实在是巧合,姓孙,名“权”,字仲“谋”,注定是玩弄权谋的好手吧。
先来抛出几个词:投机生存、忍辱负重、玩弄权术、外阻强敌、内驭权臣、残忍悲哀。
谈谈孙吴内部的一些动荡吧。
正如刘备的蜀汉政体内部存在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三股势力一样,东吴也有三大派别:淮泗将领、流亡北仕及江东士族,简单来说,就是孙坚孙策的战场旧部,避乱江东的北方士人,江东本地的豪门贵胄。
举个例子吧,孙策遗言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指的就是前两个势力,张昭代表流亡北仕,把持笔杆子,周瑜代表淮泗将领,掌握枪杆子,一文一武保孙权无忧。但是尴尬的是,钱袋子揣在江东士族腰上,所以孙权迫于妥协,拉江东士族入伙,将最珍贵的军事指挥权由淮泗将领周瑜、流亡北仕鲁肃、南渡平民吕蒙过渡,最后交到了江东士族陆逊手里,而且陆逊后期也任丞相一职。
在陆逊和顾雍出将入相后,做官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子弟多如过江之鲫,数以千计,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以及他们的子弟则被边缘化,慢慢淡出甚至退出了东吴政权。于是东吴治国最差却持续时间最长,因为这些江东士族在保家卫国,前期排挤孙权,孙权加入后,一起排挤魏蜀。
孙权为了保证政体入土生根发芽而选择四大家族,说起来也能令人接受,那么后期他为了遏制四大家族过度壮大采取的做法,堪称是倒行逆施了。
TapTap
好似曹操当年折了嫡长子曹昂一样,孙权也折了太子孙登,储君立谁,这又是个问题了。
不同于曹操花费数年考虑抉择选择曹丕还是曹植,孙权第二年就选定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尴尬的是他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而且还给予鲁王与太子相差不多的待遇,并且他本人有一点疏远太子孙和。
于是文武百官开始活动起来了,左右站站队选好未来的领导,双方相持八年,史称“二宫之争”,我倒是觉得,孙权活的真久啊……
八年间二党各有伤亡,比如说,第三任丞相陆逊维护太子屡遭指责忧愤死,第五任丞相朱据被矫诏处死,太子太傅吾粲屡次向陆逊传递消息被处死,诸葛恪长子诸葛绰被毒杀,第二任丞相顾雍之孙顾谭、顾承被流放,张昭之子张休被流放后处死,驸马全琮次子全寄被处死等等。
二宫之争的发端或许只是因为孙权一时的糊涂加上孙鲁班的挑拨,但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风波偏偏在公元250年尘埃落定,有威胁的人和不顺眼的人全被干掉、辅政大臣的名单又呼之欲出,很难认为这一切都是孙权晚年糊涂的产物。因为前一年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魏国皇室已被司马氏篡权。
孙权成功地在消灭和妥协之间找到了平衡,以卑劣的手段完成了三国最难的手术——限制特权阶层的膨胀。从一开始提拔三家打击一家的又打又拉到用特务栽赃陷害的小把戏,他始终小心谨慎地迂回着、试探着,一旦觉得阻力太大就收手另想办法。最后干脆豁出去两个儿子,支持鲁王就等于反对太子,有罪。支持太子就难免要批评皇帝,也有罪。孙权根本不在乎你是支持太子还是支持鲁王,无论你站哪边,他都既有整你的借口又有不动你的自由。
孙权没两三年就倒下了,临走前立末子九岁孙亮为太子,并留下五名托孤大臣。宗室出身的孙峻掌管禁军,另有四名外姓大臣,分属***和鲁王党并且各有一文一武,其中诸葛恪是首辅,主管军政要务,但没有被授予生杀大权。这苦心积虑的安排,看得我只能是啧啧称奇。
之后的结果是这一届领导班子在四年内决出了胜负:四名外姓大臣全部死于内讧、第二任皇帝孙亮被废。吴国进入孙峻及其继承者孙綝的权臣时代。
《吴书十三·陆逊传》载: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籓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还能如何评价呢?老谋深算,心狠手辣,大抵如此。
毕竟孙权的第一身份不是吴王吴大帝,而是孙家的家主。
TapTap
那再看看外交方面吧。
孙权在外交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又像极了刘备前期辗转多位诸侯麾下的情形。
在赤壁之战准备阶段时,演义第四十四回目《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孙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如此英雄气概多么具有感染力,至少可以让属下抛头颅洒热血而死不足惜了。与刘备的合作挺愉快,打跑了曹操分荆州。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果然没错,孙权和刘备统一战线才几年时光,孙权就联合了曹操,把矛头一转袭击关羽,原因自然也是有拉力和推力各一。推力是孙权被张辽打出了阴影,又不敢冒着被曹刘两家夹击的风险明刀明枪地和关羽正面对决。趁曹刘两家开战,偷袭盟友要比跨江北伐容易得多。拉力是关羽对孙权一向很不尊重,他水淹七军时拿出来的战船更令孙权起疑,北伐中原准备这么多战船作甚?更何况关羽是刘备帐下仅有的熟悉水军的将领。一旦关羽顺江而下,东吴的水师虽强也会因为处在下游而非常被动。那么就亮刀子吧,这一刀真是把刘备捅了个透心凉。
见于演义第七十三回目《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权知满宠到,遂与谋士商议。张昭进曰:“魏与吴本无仇,前因听诸葛之说词,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今满伯宁来,必有讲和之意,可以礼接之。”权依其言,令众谋士接满宠入城相见。礼毕,权以宾礼待宠。宠呈上操书,曰:“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魏王差某到此,约将军攻取荆州,魏王以兵临汉川,首尾夹击。破刘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孙权览书毕,设筵相待满宠,送归馆舍安歇。
权与众谋士商议。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满宠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云长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
紧跟着就是曹操逝世,曹丕登基,孙权还上表称臣,被封为吴王。
见于演义第八十二回目《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权大喜,即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
《吴书二·吴主传》载: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籓,及遣于禁等还。
有《江表传》曰: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受魏封。权曰:“九州伯,於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
夷陵之战陆逊大破刘备,刘备将后事托给诸葛亮,诸葛亮首先就找邓芝去和孙吴重新缔盟,孙权也毫不犹豫的答应并派张温回应,变脸就是要这么果断。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并不在乎东汉是存是亡,也不在乎曹操是忠是奸,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政权属于士族还是庶族,只要他那一亩三分地姓孙就好。
见于演义第八十六回目《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芝曰:“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权曰:“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吴书二·吴主传》载:冬十一月,蜀使中郎将邓芝来聘。三年夏,遣辅义中郎将张温聘于蜀。
有《吴历》曰: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其厚意焉。
有《吴录》曰:权谓芝曰:“山民作乱,江边守兵多彻,虑曹丕乘空弄态,而反求和。议者以为内有不暇,幸来求和,於我有利,宜当与通,以自辨定。恐西州不能明孤赤心,用致嫌疑。孤土地边外,间隙万端,而长江巨海,皆当防守。丕观衅而动,惟不见便,宁得忘此,复有他图。”
小结:我也不太清楚该怎么总结这两段,只能说孙权算计这么多,也不容易。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孙权不是袁绍,他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孙权也不是刘备,他没有皇族宗室的光环;孙权更不是曹操,他没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因此,他只能见风使舵,以求左右逢源。可以说,他是卑躬不屈膝,屈膝不变心,有傲骨无傲气,当他弯下腰来屈身事魏时,头却是抬着的。能做到这步,已经难能可贵了。
TapTap
技能二:【救援】
语音2-1:【有汝辅佐,甚好】
语音2-2:【好舒服啊】
说实话这一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编……
一个君王被手下救一救很正常的感觉……没人救那才说明你这君王真的是穷迫潦倒,什么用都没有了……
那就举这个例子吧,苏东坡的一句“亲射虎,看孙郎。”
孙权骑马去射虎,虎扑倒了马,孙权拿双戟扔它,虎受伤想跑,孙权随从张世用长戈收割了它的命。嗯,就这样。
《吴书二·吴主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cheng三声)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卻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死亡语音:【父亲,大哥,仲谋愧矣……】
感觉这句话很牵强,孙权要是真在黄泉路上见到孙坚和孙策说这句话可能会被打……确实他对东吴的功绩是大于过错的,毕竟孙策留给他的任务是守住江东,这份成就孙坚孙策比之不及。
TapTap
总评:孙权算不算英雄?
还真算,他靠运气走到相对成功这一步的成分真的挺少,大多是靠自己的权谋做到这些,实在不容易。
要是以曹操、刘备这两位风云主角做参照的话,两面三刀、阴险刻薄的孙权是那么的令人厌恶。可要是与刘禅、袁谭、袁尚、刘琦、刘琮这些守业者相比,孙权简直是顶天立地,一身的英雄气概。
这可能就是乱世的悲哀吧,好在他还算是一片抢眼的绿叶,比起那些做泥土的,或者连做泥土都没资格的尘埃,孙权,可以了。
孙权,一名忍辱负重的执政者,一位机关算尽的权谋家。
TapTap
信手填一打油诗,聊表敬意,以寄吴主。
碧眼紫髯江东主,理政权衡寻生路。
据守天堑抗铁骑,鱼米江南未焦土。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