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各角色性格及形成原因分析(剧透误入)

2020/03/102693 浏览攻略
游戏给我的体验很不错,最亮眼的点在于游戏中各个角色的人物塑造都尤其鲜明。
在我个人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开始体验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这是一个剧情十分老套的悬疑故事,但当各个人物隐藏的性格与信息大量显现时,老套的剧情下隐藏的巨量反转无情的打了我这个没有了解太多就做出判决的路人脸。
特此提醒:强烈建议朋友们玩玩游戏再来观看此贴,以免遭到剧透!!!
《林茜篇》
提起林茜,如果没有补充剧情的说明,相信数个章节中绝大多数玩家,包括我,对于这个女孩的第一印象是:
瑕不掩瑜
作为回忆篇与正篇的第一女主角,负责起了绝大部分提交信息工作的人物来说,你很难不将自己代入到一个林茜这个角色的“友方”
站在这个角度上,你能很清晰的观察到这个小女生心思细腻,有趣,有勇气的一面。
从表面上的对话来看,她有着小女生普遍的细腻情感,甚至从很多事例都能捕捉到她表现出来的正常人应有的善面。
(剧透警告)
在主线故事中,林茜曾经提醒玩家,她会把她名字读(lin xi)而不是(lin qian)的人单独分为更关注的一类,而她的闺蜜好友基本都是称她为(xixi)。
其中隐藏的女孩独有的小心思请各位细品。
比如回忆篇中,在创立开发app项目的时候,她会下意识担心是否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割裂了核心四个人与外围四个人的关系。
在主线篇中的日常对话里,她提起剑术曾说到自己因为看过浪客剑心,而把自己学到的日本剑道预想出了所谓的必杀技“燕返”(小次郎警告),并把此事作为自己人生最傻的事情列为黑历史,趣味性十足。
在剧情接近尾声时,她提出自己学过剑术要保护同行的女生,并不允许其他两位女生离开她的视线范围。
这些细小的点读来会让人对她塑造起一个不错的映象,同时当你了解到她曾经因为家庭变故在上大学期间交过一个上年纪的男人时,或许会觉得她有不一般的恋爱取向,但也不太影响她的个人形象。
综合来看,这好像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正面女主角?
(强烈剧透警告!粉丝警告!细思极恐警告!)
不得不说个人故事补充是一个极其毁三观的地方,但又补充了人物的缺陷,让人物显得更加的真实,鲜活。
特别注意的是,剥离开玩家与她天生的“友方身份”,将屁股决定脑袋的因素除去。
看完个人故事补充,我将林茜的性格分为认识戚红梅之前与戚红梅之后,林茜,本作女主的灰色真实开始披露。
认识戚红梅之前:
第一个关键时间段:在小学一年级也就是六,七岁的时候,她的生父去世,到两年后也就是八,,九岁换家庭,遇到继父的时间。
林茜在她的个人故事中如此说道:周围小孩不带恶意的起哄“你爸爸呢”,又在有了继父之后道:“这个人像盛夏的阳光一样耀眼,成为她小小心中一颗希望的种子”
六岁,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家的概念大概还停留于一个非常懵懂的能提供休息,饮食,有父母在的地方这种印象。
注意到“希望的种子”这个说词,对于文字不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形容词,但对于笔者来说这却是一个提示。
六岁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接触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社交圈,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异常者”受到的“来自社交圈的排挤”是一种重大挫折,与心理成熟的催化剂。
孩子第一次有了同龄的可交流的对象,也隐隐约约认识到了“地位”“权利”的存在。
或许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排挤是可以接受,甚至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第一次体验到失去“尊重”,失去与他人交流“权利”的绝望,即使小孩子并没有对于绝望的概念。
所以游戏创作者对于林茜的心态形容是“希望的种子”,反过来想一想,在没有继父这道阳光,这颗种子之前,她是有着何等强烈的心理阴影,心灵的黑暗及绝望的土壤。
或许有人觉得一个小孩不可能有这么复杂成熟的心理,但请注意林茜此时的心里描述是由创作者,也就是一个上帝角度的第三者来进行的,她本人的心理还处于一个朦胧与成熟之间的状态。
让我们继续向下看。
第二个关键时间段:小学三年级(八,九岁)更换新家庭到到上初中的时间(十三或十四岁)
在这个时间段中,林茜出现了强烈的报复性行为。
这里的报复性行为不是指其他,而是类似于我们的大量工作后的报复性熬夜,减肥者报复性饮食的行为。
这种报复性行为的目的是享受拥有“父亲”所带来的安全感,以及“脱离异常者的资格”
她在文中说道:庆幸没有爸爸的危机过去了,没有人会再来欺负她,家长会之类的继父会出现了。
然后典型的报复性行为:为了博得继父的喜爱,她主动提出要学习剑道,即使她对于剑术毫无喜爱。
从这里开始,她开始展露一些不成熟的性格阴暗倾向:
冷酷
这是一种为了得到喜爱,而强迫自己喜爱他物的行为。
然后,林茜心理成熟的第二个关键事件开始发生:她的母亲开始与继父斗嘴,甚至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和谐。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她的母亲,这位在剧情中以反面形象出场,详细描述缺缺的人物。
可她的母亲为何在再婚数年后突然爆发出这种态度?
关键证据:亲生父亲是一个身材不高的男子,特别喜欢逗她笑,特别喜欢说笑话。
她的继父:高大,威严,不善言语。
一般来说,离异的单身母亲在二婚时即使不会刻意选择与前夫完全相似的人,也会选择有不少相似之处的人,这样她们往往能更快的转换自己的身份接受新的感情。
可林茜的母亲偏偏刻意选择了一个与前夫完全相反的人。
这样强烈的反差无非有类似以下几条可能:
1.对前夫爱得深沉,害怕触景生情。
2.单身母亲坚持独立两年后,实在是撑不下去生活的压力,草草选择一个支撑家庭赡养女儿的对象。
3.破罐子破摔,完全无所谓,只想找个接盘侠。
但无论理由是哪一条,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母亲能够在前夫死后独立拉扯女儿生活两年,才考虑成立新的家庭,女儿对她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心灵支柱。
证据是:在后来的生父那边的叔叔婶婶想要调解他们家的问题时,林茜的母亲皱着眉头道:
你们别来掺和,这么多年,你们也不露面 ,你们算老几?
这种怨恨性的话语证明一点,在最开始林茜的母亲是希望前夫的亲戚来帮助自己的,可结果是她不得不嫁给了一个与各方面前夫完全相反的人。
笔者大胆猜测,林茜的母亲可能是第一二条结合的情况,她对前夫旧情难忘,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找个能支撑起家庭赡养女儿的人,于是找到了与前夫完全相反的现任。
这证明她对现任毫无爱情,爱的仍然是前夫。
可能有读者觉得,花了这么多笔墨讨论林茜的母亲,有必要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点,林茜在后来的剧情里曾说她察觉到:继父挺着伤病的身体赚钱,母亲的堕落是因为自己。
深刻的剧情后面再说 我们继续说这个阶段林茜的变化。
在继父与生母的争斗中她完全偏向了自己的继父,甚至觉得自己的生母不可理喻,歇斯底里。
这里完全为她贯穿游戏的阴暗性格埋下了伏笔:
自私而伪善
按照上面的推理继续推导,她的生母显然不是为了爱情而嫁给他的继父,这样就不难想象一位单身母亲为了赡养女儿,与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在一起的那种可怜而又可悲的生活。
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要xx能养大女儿,就将就着过下去。
委曲求全。
林母唯一的心灵支柱便是她的女儿,这种心理上的依赖性就和女儿依赖父亲是一样的,甚至潜意识的可能划出了两条战线,一条是她和女儿,一条是现任。
而在林茜报复性的讨好继父,甚至外人将之称为严父孝女的时候,她的母亲,因为女儿而委曲求全这么多年,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与前夫的女儿成为了别人的女儿。
这种背叛让她失去了委曲求全的原动力,于是林茜的母亲开始了堕落。
不可否认,林茜的母亲同样有着自私的一面,因为她的本意也只是找个赡养女儿的人甚至不惜委屈自己,并没有考虑到林茜继父的感受。
说到这里让我们重新整理一下情况,在影响林茜一生的第二个阶段,看似矛盾的核心来源于她的母亲,实则来源于她自己,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伏笔。
因为这个阶段是她唯一有机会,扭转家庭悲剧的阶段。
也正是因为她初现端倪的自私与伪善让这个机会消失无踪,她对继父的依赖认为母亲凭什么对继父挑剔,她的自私让她下意识的根本没有考虑过母亲的真实想法,甚至懒得理会自己的母亲,完全投入了继父的怀抱,她的伪善为自己鄙视母亲歇斯底里的行为蒙上了一层道德制高点的面纱:为了家庭。
这种自私与伪善不仅对她的母亲造成了伤害,也是埋下继父自杀的导火索。
可她无心也无力去管。
第三阶段:17岁到上大学前
这个阶段便是第一阶段阴暗性格种下,第二阶段恶性循环,导致的最终结果爆发的阶段:
就像笔者所推导的,在家庭战争中她完全倒向了自己的继父,以致于她的母亲越来越“堕落”,她的母亲越堕落,家庭便越不稳定,家庭越不稳定,她便越依赖自己的继父。
在主线剧情中,后来的林茜与玩家对话中说她早就觉得自己是虚伪的人,也是隐约暗示了在这个阶段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实性格。
矛盾爆发于继父的剑斗,一个中年男人,为了维持家庭的尝试突破自己,但却得了严重的心脏疾病。
在剑(上篇)的主线剧情中,林茜既忧心于继父的身体,又觉得继父的决定很有男子气概。
因为这个时候的她,心里已经越发的成熟,越发的感觉到她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当继父战胜对手的时候,她悬着的心放下了。
当继父送入病房的时候,她平静的回答“是,他是我的父亲。”
这件事让她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一次反省,她似乎察觉到这些年来她们一家三口,互相客人的身份。
是的,她依赖自己的继父,却又不把继父当做自己真正的父亲,她的依赖依旧来源于她的自私,她希望有一个人一直为她背负生活的压力,可这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即使是学习剑术也只是稳固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手段,而非回报亲情。
于是在真正遇到生活的可怕压力,继父为了赚钱反而倒下,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她清楚的感觉到这是为了自己,她感受到人的善性的力量。
这种不求回报的守护在一个自私伪善的人心中突破了她的心灵壁垒,让她感受到了愧疚。
她终于将可望而不可得甚至被神化的父亲的地位,赋予给了她的继父。
除了索取,她开始反思能否回报。
这与一开始的纯粹依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也酿成悲剧。
因为一个自私伪善的人的回报,就算她的愿望是好的,可她的手段和本质仍然是自私的。
她最初回报的手段是赶紧考个好大学,然后躲得远远的。
躲开母亲就有了清静,躲开父亲就能让父亲不在面对生活的压力,躲开家庭就不用维持家庭。
于是最后的爆发来了。
她生父的亲戚注意到了她家的情况,诱发了她宣泄的欲望。
她此时将继父摆上了父亲的神坛,同时也将母亲踹下了仇恨的深渊。
她觉得一切都是母亲的错,她流泪无声的声讨母亲为何不像她一样为了家庭,声讨母亲为何对她依赖的人那么敌视。
这种理所当然的我觉得“谁是好人”,你作为我的母亲你就得赞同我的想法,就是崩坏的起点。
于是当继父,母亲,生父的亲戚凑到一起的时候,引发了火星撞地球的效果。
“非得和那种女人在一起吗”“非得是她吗”
两声怒吼暴露了她心中隐藏的恶念,她需要的只有父亲的角色,母亲的角色是她习以为常享受的理所应当,她可以随便抛弃这个无所谓的角色,甚至有不可名状的……。
在被继父驳斥想法之后,在继父仍然只是处于一个父亲的本分照顾女儿时,被驳斥的女儿选择摧毁阻拦在只有自己和父亲的家庭的唯一阻碍。
于是她的母亲彻底崩溃了,她甚至享受着旁人看待她和继父的异样目光,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继父,父亲,也毁了自己。
至此,林茜的前半生结束了。
整个故事看来,这场家庭式错误责任到底在谁?
是林茜吗?也许她只是想要个保护自己的父亲。
是林茜的母亲吗?也许她只是想将女儿养育大。
是林茜的父亲吗?这个男人只是扮演好了一个父亲的角色。
人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也好像林茜所说的那样,她们三个人就好像三个客人凑成了一个家庭。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错误,也或许只是三个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凑到了一起。
在艺术创作中不免有着刻意夸大以达到强化艺术效果的手法,可是笔者还是想引用一句话:
“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该怎么当好父母。”
“儿子女儿也是第一次当儿子女儿,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该怎么做好儿女”
“希望我们放下争端,好好倾听对方”
前篇篇尾:或许正是因为人类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才导致相互之间不能理解,也正因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每一个人。
彩蛋:林茜的继父虽然着笔不多,但也是影响林茜的重要因素,他在这场家庭悲剧中扮演的角色,导致的错误和不可抹去的责任在哪里呢?
期待大家的讨论。
63
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