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机发展史
精华2017/08/061193 浏览综合
说起掌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索尼大姨夫的PSP和PSV。
PSP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流行的一款掌机,其拥有相对硬核的机制以及靓丽的外观,可以说索尼大姨夫的PSP就是现在掌机的代表。
那么,最早的掌机是什么呢?
掌机,全称就是掌上游戏机。最早由美国玩具巨头美泰于1976年开发,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掌机还是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于1980年推出的Game & Watch,其知名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大家都认为Game & Watch才是掌机的鼻祖。
Game & Watch是由任天堂的技术三杰之一横井军平。另外两人由于和本贴毫无关系我就不列举了。
Game & Watch只有手掌大小,按键仅有四个,后来引入了控制方向的“十字键”,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掌上游戏设备的雏形,设计理念一直沿用至今。不过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Game & Watch功能过于简单,并且在其高昂的售价背后,这款掌机只能玩一种游戏,所以这款掌机才上市的时候并不被任天堂官方看好。
不过到了中国后,由于Game&Watch的价格相对较高,并没有引发太大的风靡。不过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在随后的不久,Game&Watch就被国内的众多厂商纷纷效仿,Game&Watch的中国版出现了(说白了就是盗版)。这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几年前随便走入一个电子商城就能看到的那种俄罗斯方块的掌机了(然而只有一款游戏,俄罗斯方块)。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89年任天堂推出Game Boy游戏男孩(简称GB)。GB的设计者也是横井军平。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口袋妖怪就是出自这款掌机。
Game Boy使用美国Zilog公司的一颗8位定制Z-80为主CPU,速度为4.19 MHz,8KB Byte RAM,一块能同显4级灰度的2.6英寸LCD,分辨率为160x144,拥有4个立体声声道,采用4节AA电池供电,最长游戏时间可达35小时。Game Boy采用插卡式设计,玩家可自行去市面上购买各种玲琅满目的游戏卡带,这也就弥补了GW的不可更换游戏的缺点,实现一个掌机十个游戏。
虽然Game Boy的硬件机能劣于和它同时代的其他掌机,然而借助上面无数优秀的游戏(比如说口袋妖怪),Game Boy取得了巨大的成功,Game Boy以及其后续改进机型(GBC、GBA)自发售到最后停产共卖出超过2亿台,其名称在北美甚至引起女权主义者的抗议(抗议为何没有Game Girl)。上面最成功的游戏是《俄罗斯方块》,销量超过3000万套,仅次于后来的口袋妖怪(口袋妖怪在二十世纪末销售其实已经破亿)
在八十年代末Game Boy获得巨大成功后,任天堂又后续推出了改进机型Game Boy Pocket(1996年)、Game Boy Light(1998年)、Game Boy Color(彩色版,简称GBC,真正第二代GB,1998年),并推出了多款颜色及许多附件,例如屏幕放大镜、专用屏幕灯、甚至打印机、照相机等等。Game Boy也跟随FC红白机进入了中国,成为大多数80后一代的集体回忆。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款掌机的开发者并没有看到他开发的掌机的辉煌,他于1997年死于车祸。。
其实呢,在GW GBC 称霸的这段时间里,很多公司,也没有闲着,都开发了自己的掌机,不过因为游戏方面的原因,其销量完全与Game Boy不在一个数量级,这些机器都成了昙花一现,湮没在时间当中。以至于到了现在,很多人都已经遗忘了这些机器。我找了一个多小时,这些机器大致有:雅达利山猫(1989年);世嘉Game Gear(1990年)、Nomad(1994年);SNK Neo-Geo Pocket(1998年)、NEO-GEO Pocket Color(1999年);万岱神奇天鹅(1999年)、神奇天鹅Color(2000年);GamePark GP32(2001年)等。
不过嘛,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些掌机早已经被淘汰,想要继续称霸掌机市场,就必须得拿出点新的玩意。
进入21世纪后,任天堂再接再厉于2001年推出了Game Boy Advance(简称GBA),这是GB系列第三代掌机(GB、GBC、GBA)。
仅过了3年,任天堂于2004年推出第一台双屏及可触控掌机Dual Screen(简称DS),并后续推出改进型机种DS Lite、DSi。这是一台划时代的掌机,DS系列掌机通过双屏幕,麦克风与触摸感应,使得游戏变得趣味和多样化,如益智类游戏《脑力锻炼》系列,全新概念的音乐节奏游戏《应援团》系列、手术医疗游戏《超执刀》系列、料理练习游戏《妙厨妈妈》系列、超人气宠物游戏《任天狗》系列、冒险解密游戏《异色代码:双重记忆》和《迷失蔚蓝》系列、法庭游戏《逆转裁判》(惨遭A1动画化)系列等等。
DS搭载了WiFi,并在其后续机种DSi中引入了软件商店和SD卡插槽,也就是说玩家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下载购买游戏,而不再需要去购买卡带。DS系列掌机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5亿台,更是超越索尼PS2成为史上最畅销的游戏机。
诶,这时候大姨夫坐不住了,你个掌机弄得比我游戏机还好,你叫我在业内怎么混?
于是索尼于2004年推出了其首款掌机PlayStation Portable(简称PSP),PSP采用4.3英寸16:9屏幕,分辨率为480x272。因为考虑了玩家游玩PS2给出的反响,索尼大姨夫为了使PSP的3D机能接近PS2的水平,索尼为PSP配备了美国MIPS技术公司的两颗RISC架构的R4000处理器,主频333 MHz,让游戏画面达到掌机的新高度。
与此同时,PSP可播放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MP3格式的音乐文件,使用新研发的6厘米直径大小的“UMD”光盘作为游戏以及音像媒介,哇靠!可以听音乐看视频的游戏机?
PSP还搭载USB接口与Memory Stick记忆棒插槽,支持WiFi。所以索尼大姨夫将PSP定义为一款综合性的掌上多媒体娱乐终端设备。
PSP采用定制版Linux系统(注意是定制版),可读取影音文件,其电池容量也达到1800 mAh,售价也平易近人(在当时也就两台MP4的价格)。在游戏之余,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多媒体终端。正因如此,使得PSP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
在全球市场,PSP系列总销量为7500万台左右,而在中国市场,虽然任天堂有神游行货的存在,但PSP仍是同时代掌机中绝对的霸主。因为长期以来,受限于相关法规和舆论(在当时买日货可是会被骂成卖国贼的,红白机进入中国不到五年不是马上推出了小霸王么),游戏市场在中国一直是灰色的存在(当时中国人的核心观念:打游戏就是浪费时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中国用户买PSP,不一定是拿来玩游戏的。
在2009年,阿凡达这部史诗级电影上市,电影拥有的3D效果在当时震撼人心,也让很多游戏机厂商看到了新的希望。
任天堂于2011年推出其首款裸眼3D掌机3DS,采用了夏普的裸眼3D屏幕,分辨率800x240像素。可是因为3D技术的缘故,很多低年龄玩家家长反映玩久之后眼睛会疲劳,有的宅客甚至为此带上了眼镜,因而使得任天堂遭到各界的质疑。为此任天堂不得不在2013年推出不含裸眼3D屏幕的掌机2DS。
有了前车之鉴,索尼同样于2011年推出PSP的后续机种PS Vita。PS Vita摒弃了具有争议的UMD光盘,而采用了专用游戏卡。因为智能手机的大热,PS Vita最终也采用了触摸屏设计。
不过因为时代改变了,机能更加强大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了市面上。随着苹果iOS及谷歌Android系统生态链的日益成熟,很多掌机玩家转投到智能手机的阵营。在掌机的大本营日本,2013年移动游戏市场已翻一番突破了50亿美元,并在这个过程中超越了主机游戏市场,也诞生出像GungHo这样的大型手机游戏公司(GungHo虽然成立于1998年,但发迹于2013年)。而像传统掌机游戏大厂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也已及时转型成为手机游戏公司(手游基本都是主机游戏移植的)。
因为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更快,几乎每年都会升级其硬件配置。而掌机因为游戏开发时间长,需要几年才会更新。所以同时代的掌机硬件配置,已经明显落后于智能手机。再加上智能手机往往带有运营商的补贴,并且各种模拟器也能让你玩到掌机上的游戏,且几乎人手一台的占有率,所以胜利的天平飞速向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倾斜,掌机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
![TapTap](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d2158b9f9f443f52d0a548067e97029c.png?imageMogr2/thumbnail/1080x9999%3E/quality/80/format/jpg/interlace/1/ignore-error/1&t=1)
![TapTap](https://img2.tapimg.com/bbcode/images/e6ef09166280ba1699d827ad24f5acd0.png?imageMogr2/thumbnail/1080x9999%3E/quality/80/format/jpg/interlace/1/ignore-error/1&t=1)
最后我找到了几张GB的图片
下一期我将继续这个主题,深挖各种掌机的配置以及黑历史。
这里是秋月爱莉
感谢日本友人山崎加藤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