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世界线分叉的极恶彼端——反乌托邦题材
“现在的生活真幸福啊。”男人这么说道。
“现在的人生真美妙啊。”女人这么笑道。
“要是能一直这样该多好。”男人这么说道。
“是啊,一直保持这样,一直。”女人这么笑道。
... ...
... ...
真的吗?
真的像那些人口中叙述的一样吗?
你是否曾有一瞬,
感觉人们脸上的笑容是麻木的,
酒杯里面的晶莹液体是无味的,
电视节目和新闻快讯是聒噪的,
好像...
自己活在一个虚假,幻视的世界中。
那么,恭喜你,
你将进入新的世界。
这里是,
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靠乌托邦”、“敌托邦”或"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无)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某些作品描述的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这一类小说通常是叙述人类科技的泛滥,在表面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对于反乌托邦题材,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在上个世纪初期,《1984》曾作为一本禁书而被政府封禁,可见其影响力。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试想一下,如果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名字,转而变之冰冷刻板的数字代码:我们不允许写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和小说,甚至记日记;行走在道路上,四处都是黑衣探员在盯着你,监视着你的行为和思想;人群涌动而寂静无声,彼此之间不敢互相对视交谈...
就像初中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但随着1982年的远去,奥威尔描绘的地狱却没有到来,这不禁使世界人民欢呼雀跃。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反乌托邦的另一个侧面——赫胥黎所描述的极乐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美丽新世界》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于1931创作并于1932发表的政治讽喻小说。该书主要描写了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未来生活。
美丽新世界里面的人活得都很快乐;
美丽新世界里面的人活得都很麻醉。
不需要减肥和养生,脆皮炸鸡和加大份的可乐才最棒;男孩不需要再去抱负探索星辰的宏伟梦想,给他们最新款的游戏动漫他们就很开心了;女孩更好哄,给她们漂亮的衣裙和诱人刺激的明星她们就会满足;樱花树下少年和少女的约定矫揉造作,激烈快活的***更好;
买菜做饭这种麻烦的事情交给厨师就好了;
生孩子这种麻烦的事情用试管去培育就好了;
政治这种麻烦的东西就交给政府去处理就好了;
探索发明这种麻烦的事情交给科学家们就好了;
“统一,安定,共有。”
完全安全的外壳里,藏着脸上还挂着笑容的尸体。
只需要无止境的堕落,溺死在甜蜜的梦中就好了...
再来看看现在的世界。
不寒而栗。
当然,反乌托邦只是世界的一种可能性。就好比在GALGAME中分支的BE一样。我们大可以为我们现在的世界开瓶啤酒畅饮。
但是,请别忘却这种致命的可能性。唯有铭记,才能警戒。
倘若世界上最后一个人也忘记了反乌托邦。
那么《我们》将会在《1984》年的《这完美的一天》里重新倒退回《美丽新世界》。
以上。
如果又想更深一步了解反乌托邦题材的,手游推荐《1982夏娃义务》,《请出示证件》以及《旁观者》。
影视作品推荐《移动迷宫》系列,《大逃杀》,《猩球崛起》,《饥饿游戏》系列和《银翼杀手》。
文学作品推荐《娱乐至死》,《1984》,《我们》,《这完美的一天》。
最后,感谢您能看完这篇陋贴。您的点赞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我是游朔,相遇便是我的幸运,有缘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