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霸业(黄巾剧本背景)–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1)

精华2020/04/121132 浏览政史人文地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这是谭嗣同的一句狱中题壁。这两个故事与党锢之祸密不可分,这里就不细说了,游戏里面有介绍的。
我整合了一些通俗版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外戚宦官的腐朽残暴,使东汉王朝面临崩溃的边缘。在此深重的社会危机面前,统治阶级中有一部分人, 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忧虑。他们反对外戚宦官专权,要求改革政治,维系东汉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
反对外戚宦官擅权的营垒,以一部分开明的官僚为主体,还有一些太学生和郡国生徒。他们反对外戚宦官,除了为挽教东汉政权危机的共同出发点外,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外戚宦官专权堵塞了他们的政治出路。外戚的党羽,宦官的爪牙,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选举不实的情况更加严重。权门谐托,贿赂公行,时谚说:“举秀才, 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选举制度混乱,太学生和郡国生徒不能按正常途径进人政治舞台,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遂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对外戚信官进行猛烈的攻击。
TapTap
官僚,太学生与外戚宦官斗争大体上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顺帝以前,第二阶段为桓灵时期。
在第一阶段,反外戚宦官的斗争,一般只是个别或者少数人的行动,还没有形成一股势力。早在和帝初年,窦太后临朝,窦宪兄弟专权。骄纵不法,朋比为奸,激起了司徒袁安等人的反对,他们采取措施打击斗士的党羽爪牙。罢免亲附于窦氏的州郡官吏40余人。和帝死后,司空周章因反对邓太后废嫡立庶,反对外戚(邓骘兄弟)宦官(郑众、蔡伦等)专权,企图发动“事件”,然事泄后自杀。安帝末年,宦官与外戚阎显、耿宝相勾结,“属托州郡,倾动大臣”,虚耗国库,竭民资财。太尉杨震等人反复上书,抗议外戚宦官浊乱朝政。结果杨震被罢官,愤而自杀。
TapTap
阳嘉二年(133 年),李固上策,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 罢退宦官,去其权重”,禁绝宦官子弟“为吏察孝廉”。汉安元年(142年),东汉政府派遣杜乔等八人分行州县,监察地方吏治,侍御史张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公开宣言:“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并劾奏梁冀兄弟专权纳贿、结党营私,“无君之心十五事”。张纲的行动,震动了整个洛阳。
桓灵以后,朝政完全为外戚宦官势力所把持,连皇帝的废立,都操纵在他们手里。政治更加败坏,人民的苦难也越发深重,面对这种黑暗的现实,有更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联合起来投人反对外戚宦官腐朽势力的斗争。这场斗争后来遭到镇压,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这是斗争的第二阶段。
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