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杰论』标杀.魏.002.司马懿篇
作者:黑白玄素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今河南焦作人),179-251,年长于洛阳归天,享年七十三岁。是三国时期中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死后追谥晋宣帝。
称号:【狼顾之鬼】
“狼顾”,就是像狼一样不停地回头张望,因为狼生性多疑,总担心身后受袭击,所以走动时时不时回头看几眼。而在面相的学问中,有一种叫做“狼顾之相”,是指在肩头不动的情况下,头能一百八十度旋转。相传有此面相之人,富有城府,又传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典例就是司马懿与袁世凯二人。
曹操生性多疑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他听闻司马懿有雄心壮志,能鹰视狼顾,便找个机会试了试,试完发现着实如此,便心中厌恶,有所提防。后来曹操还偶梦到所谓的“三马同槽”,愈觉凶险,让司马懿辅佐的对象,自己当时余下的长子曹丕注意点,只是曹丕并不在意罢了。然而举了两个司马懿受曹操猜忌的例子,更是为了显示司马懿精通权术,能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他为了得到曹操信任,勤勤恳恳,职位内的事无论大小都会亲自过问,但他想要不断上进的野心却并未在琐事中消磨,反而在诸葛亮北伐的襁褓中成长,终于在平定辽东公孙渊之后,大肆屠杀曹氏宗亲,包揽政权。
《晋书·宣帝纪》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小结:这大抵是用来表现司马懿能力的两则轶事,也算是侧面凸显他在政坛如何艰苦的打拼一片天地,久伴两位真正如狼似虎的君主,却能在高危的环境中蛰伏,提高影响力和培养势力,把夺权做的滴水不漏,实在是人中翘楚。
技能一:【反馈】
语音1-1: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语音1-2:下次注意点儿。
“反馈”二字指的是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它的上级部位,所以这里笔者不提司马懿与势力外各路人马的对手戏,而是专门把他年轻与年长时两次精妙的装病拎出来好好说一说。
二十二岁的司马懿装病七年。
当时的司马懿被举荐为河内郡上计掾,负责统计钱粮数目并向朝廷汇报工作。恰逢曹操想起来要报答老友京兆尹司马防的知遇之恩,征召“司马八达”中老大司马朗和老二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赶紧辞掉了上计掾的差事,表示突然得了严重的风湿,卧床久居,生活都不能自理。那曹操一直都是个人精,要是轻易就信了也没资格问鼎中原,便派刺客探明情况,发现即便在大晚上的没外人的情况下,司马懿依旧直挺挺的躺着,毫无纰漏,曹操终于是信了。七年之后,曹操已官至丞相,又征召司马懿,并且表示不愿自己走来就绑过来吧,司马懿觉得时机也差不多了,再装下去就有一定风险,便走马上任,做了曹操麾下的一位文臣,主要辅佐曹丕。
《晋书·宣帝纪》载: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争论点,那就是当时曹操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风头一时无两,他愿意让司马懿来做他的属下,这对司马懿来说应该是一件跳槽的好事,可是司马懿拒绝了,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说是“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可能吗,有可能,但几乎不可能。
笔者先从司马懿的家世说起。司马氏,豪门大族,但是却是将门世家,河内在东汉末年,已经沦为边防地区,并不安稳。那么司马懿顶着家族这么一个武人的头衔,与颍川士族那些谋臣相比,无疑是要低一等的,但好在他们家的传家经学好,是《汉书》,司马懿从中汲取了很多有关政务处理的学识,养成他一生谨慎和务实的作风。
那么司马懿拒绝曹操,以他谨慎务实的作风来看,他在算计什么呢?往大了说,是局势尚且不明;往小了说,是军团不合心意。让我们一一分析。
此时曹操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但袁绍家大业大,仍然在北方留下一片根据地给三位子嗣。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开个玩笑,让袁氏三兄弟同心断金,曹操的势力就此被尘埃淹没……司马氏所处的河内,正是双方势力的交界处,在局势未明的情况下,盲目投靠其中一位主公是赌博的行为。那些急于站队的人往往最终死得很惨,而隐忍观望的人却总是笑到最后。
然而曹操在当时群雄割据的局势中,确实是最大的一支潜力股,投靠他确实也还算稳当,所以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出仕曹操军,那按理说大哥都去了,老二也得赶紧跟上,但司马懿没有,又在算计什么?当时是河内太守举荐司马懿的,河内太守是谁呢,魏种,一位曹操非常信任的兖州人。进一步探讨,兖州派系的首领是谁?程昱字仲德,性格刚戾,与人多迕,年纪还比曹操大十多岁,并且兖州派系是属于曹操文官系统中的第二派系,却看起来没什么独当一面的人杰。在古代一个人被哪个派系的人举荐,蒙受恩惠,日后就属于哪个派系的,司马懿觉得,这个派系会拖他后腿,阻拦他上进的道路,于是装病诈了过去。
七年后,大局已定,司马懿可以安心选择加入曹操,并且还有个大腕举荐他,谁?曹操文官系统第一派系豫州派系的首领,首席谋臣荀彧举荐了司马懿,这是了不得的事情了,荀彧举荐的人曹操可是格外重视,一定要把司马懿弄出来辅佐霸业。那司马懿也很开心咯,因为他不止是想傍着荀彧才应允出仕,他对荀彧那是充满了欣赏与爱慕之情,他认为荀彧是“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两个家族后来也结为姻亲。这两条原因大抵能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司马懿不出仕曹操的原因,也很能表现他的谨慎务实,冷板凳很能坐得住。
六十八岁的司马懿装病三年。
此时的司马懿官至太傅,已经被曹真的儿子曹爽架空实权,他借妻子张春华去世之际,坚决要求退休不上班了,这其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把权力交出去,换一点能够安稳周转的余地。也不能说他就想着一心谋反,他一生中多次化险为夷,处境都非常险峻,条件也很苛刻,所以我认为他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目标,只是能往上走就往上走,野心没有止境。但司马懿的谨慎务实不会让他自己为了满足而以身犯险,所以他以退为进,即使退休后碌碌无为,他也不失为一位人生赢家。
曾经二十余岁的装病因为雨天收书差点漏了马脚,时隔四十多年,六十余岁老谋深算,这次装病就真正做到几近天衣无缝了。为了让前来探望的曹爽部将李胜信服,他将戏演全了,穿衣服衣服掉地上,喝粥洒在胸口,指着荆州说并州,让李胜认为“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认为老对手已不堪大用,大权在握愈加放荡。
见于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目《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时魏主曹芳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入。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府。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汉上荆州耳。”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太傅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拜辞仲达,回见曹爽,细言其事。爽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
又等了两年半,曹爽五兄弟携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先帝曹睿,司马懿趁机出面登高一呼发动政变,集结了一干大臣响应,抢下诸战略要地封桥占门,找上同样受迫害的郭太后,用诏书罢黜曹爽。曹爽位极人臣是当朝大将军,并且皇帝在他的手上,为什么朝堂中却有一干旧臣愿意参加一位无实权的老臣挑起的政变?司马懿功勋卓著影响力大那都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曹爽代表的阶级与司马懿等人产生根本上的冲突。
鉴于三国杀中正版未出曹爽其人,笔者在这顺带介绍一下这个惨兮兮的配角。曹爽是都督曹真的长子,曹真的战功是很可观的,自恃有将门虎子的身份,曹爽自幼出入宫廷与当时的皇帝曹睿相交甚欢,后与司马懿同被托孤。曹爽托孤前无功无德,却上来就取得一个很高的位置,还算谨慎小心,生怕出岔子,勤勤恳恳的做做事。
《魏书九·曹爽传》载:爽字昭伯,少以宗室谨重,明帝在东宫,甚亲爱之。及即位,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少主。明帝崩,齐王即位,加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邑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
《魏书九·曹爽传》载: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恆父事之,不敢专行。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於人。乃以晏、飏、谧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诸事希复由宣王。宣王遂称疾避爽。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丁谧、毕轨等既进用,数言于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由是爽恆猜防焉。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皆不复由宣王。宣王力不能争,且惧其祸,故避之。
可以看出曹爽先前是敬重司马懿并且不敢与其争锋的,后来却对司马懿施压,变化的原因就在用人的争执上。不怕司马懿的原因之一,是曹爽的位置越坐越高,但坐的高就有更多需要考虑的地方,用人摆在首位,扩充班底迫在眉睫。曹爽的用人方针从史书中便可窥见一二,手足兄弟,年轻俊才,不得志的人才,当时曹氏夏侯氏的宗室已经衰落,缺乏良才,又有诸位老臣和门阀掌控大局,曹爽想要立足,只能从政治格局中挑少数派扶持,以及提拔一些少壮派。这一群人没啥大功绩,无法在老群体面前树立威信获取地位,只能通过反对旧制度不断革新政治,以及开展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来攫取利益。所以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司马懿就是要先扳倒的对象,所以没有实权的司马懿一声长啸能引来那些元老旧臣坚定的发起政变推翻曹爽。说白了高平陵之变就是朝中一个巨大集团的态度,他们要狠狠的报复以宣泄不满,指挥人让两朝托孤大臣来做再适合不过。
这是政变的起因,政变的经过就简单了,曹爽不够狠而司马懿够狠。曹爽如若携皇帝去许昌号召各地勤王,那么司马懿所处的洛阳必定如风浪中的一叶扁舟难以抗衡。曹爽优柔寡断也有原因,他们兵马不多,但这些部下的亲眷都在洛阳城内,一旦哗变自己的项上人头也不保,根本撑不到许昌。所以司马懿就一直向曹爽许承诺,发誓只是拿走他的权力但不伤性命,保他全家安稳富贵终生。曹爽,答应了。
结果更简单,司马懿找个机会以谋逆罪收曹爽及其部分党羽下狱,不多久,夷三族。
政权尽归司马城府。
《晋书·宣帝纪》载: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出掖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帝亦潜为之备,爽之徒属亦颇疑帝。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霑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帝于是奏永宁太后,废爽兄弟。时景帝为中护军,将兵屯司马门。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桥,上奏曰:“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群官耍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盘牙,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不通奏,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树为鹿角,发屯兵数千人以守。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初,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奔爽。及爽之将归罪也,芝、综泣谏曰:“公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孰敢不从?舍此而欲就东市,岂不痛哉!”有司奏收芝、综科罪,帝赦之,曰:“以劝事君者。”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增封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小结:纵览三国,谁能蛰伏隐忍到这般地步熬得过司马懿呢?谨慎务实,在保证可以独善其身的情况下不断上进,四朝老臣,终成人臣之极,开国先帝,这份坚持,无人可比。
技能二:【鬼才】
司马懿奇策善谋,曹操在世期间他被安排去辅佐曹丕,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而后转任丞相军司马,对关羽北上提出诸多卓有成效的意见。首先他认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不适合驻防边界,曹操没有调离。后来关羽围樊城,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胡傅二人望风而降。此时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坐立不安,担忧樊城被破,都城许县有危,一度想要迁都北上。司马懿出面劝阻指明一次战术失误并不会伤筋动骨,迁都反而示敌以弱,致使人心惶惶,趁关羽此时独大一方,不如联孙权抗关羽,围魏救赵,樊城可解。曹操听从,孙权的做法果然如司马懿所料,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公安,擒斩关羽。
见于演义第七十五回目《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今可即发使往东吴,不必迁都动众。”操依允,遂不迁都。
《晋书·宣帝纪》载: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小结:也许大多数人对这一段历史只了解关羽,曹仁,庞德,于禁,吕蒙几人你来我往的事迹,殊不知司马懿实在是居功至伟。他利用孙刘二人争夺荆州的矛盾,将外交玩弄于股掌之间,坐视二虎相争,不仅解围樊城,破坏诸葛亮二路钳击中原的计划,更重要是一棋落下便使孙刘联盟分崩离析,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当时天下的战略格局,使曹魏再次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