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Games Rise】那对茶杯头兄弟
精华修改于2023/05/2911 万浏览综合
三年前,因它独特的赛璐珞手绘动画与致敬美国30年代动画的美术设计,使得E3展会上沉浸在无数3A大作中的饕餮客们忽而转望向一旁播着爵士乐的茶杯头的精致小店。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茶杯头大冒险(Cuphead)

这款名不见经传的独立游戏,突然出现在E3展上,在游戏玩家甚至动画爱好者群体中,无疑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爆了游戏的话题性,也使人们重新拾起了对美国动画黄金年代的怀念。

艺术风格
从茶杯头的主角设计上就透露着浓浓30s味,大眼睛,大头鞋,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迪士尼早期的动画蒸汽威利号(Steam boat willie)中米老鼠的经典形象,因此有众多玩家戏称其为“开瓢米老鼠”。实则不然,茶杯头的艺术风格的奠基来自于美国东海岸弗莱舍(Fleischer)公司为代表的橡皮管动画(Rubber hose),就是那个创造了贝蒂小姐、小狗宾宝和大力水手等经典动画形象的公司。

Studio MDHR自己都忍不住发推澄清Cuphead借鉴的是弗莱舍的动画形象宾宝(Bimbo)
美国动画学者Michael Barrier在其著作,《好莱坞动画:美国动画黄金年代》中提出当时美国动画三种手法,分别是:以弗莱舍公司为代表的橡皮管动画,迪斯尼为代表的挤压拉伸动画和以华纳为代表的残影动画。

橡皮管动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动画人物的肢体就像橡皮管一样简单,它能很轻易得用极少的工作量表现出各种复杂动作,不久后的30年代便成为动画产业的标准,在这一标准下产生了菲力猫这种在默片时代成功的以及后来等等著名动画角色。茶杯头的整体艺术风格便是建立在这么一个橡皮管动画的体系中的。

茶杯头在复古的细节和还原度几乎是无可挑剔,无论是每一帧手绘的动画和静止状态下角色的idle动画(这个算是弗莱舍的专利了吧),还是每一关卡背后的原声实录爵士乐,都无不说明了制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窥探与真正的了解与热爱
《宾宝的入会仪式》和《摇摆吧罪人》这两部弗莱舍早期动画就是茶杯头主要角色、关卡设计的灵感来源


对于30年代动画感兴趣的Taper可以到马小褂老师的B站频道观看关于其时的动画作品(感谢马小褂老师的翻译和整理)
游戏玩法
不少玩家在对茶杯头的美术设计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不免发出对游戏难度的抱怨。
茶杯头=美版30年代动画的魂斗罗+洛克人X系列+火枪英雄+合金弹头
大概第一次玩到茶杯头的感觉就是如此吧熟悉的3HP,dash,锁定射击,不同的装备属性buff,boss rush。这些元素可以说都有街机和FC游戏的影子。

传统街机动作游戏都有三要素:难(强度大),快(关卡节奏快),短(流程短小精悍)
茶杯头凭这三点基本都继承到了老派动作游戏的精髓,gameplay上也都能与当时的动作游戏六四开,算是中规中矩。
游戏中Boss的攻击模式也是十分old school,弹幕刷屏,组合连击破坏玩家节奏,使游戏难度更上一层楼,这点我觉得和街机游戏更相似,街机的流程短,又要背板还要蛇皮走位一波骚操作躲避攻击,所以这不仅是对玩家的记忆力的考验,还包括了对玩家操作和反应力的双重要求,由此可见当年的街机动作游戏玩家是多么硬核。


彩蛋
和平主义者乌龟:
在第三世界里的只要完成乌龟的“和平主义”(无杀通过所有run and gun关卡)的任务,就能解锁黑白滤镜,看到乌龟眼中灰色的世界。

傲慢叉子男:
在第三世界的中会遇到一个叉子男,谈话后可以知道世界三所有关卡都至少达到A-以上就能解锁双色滤镜。

(因为迪斯尼当年申请了限时彩色动画专利,所以才会出现双色的《灰姑娘贝蒂》)
本贴至此结束,还有,恭喜茶杯头TGA2017中双杀,拿下最佳独立首秀和艺术指导,要想入手茶杯头的朋友有福了,因为正值steam的TGA2017打折,茶杯头折扣价57元,想买则买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