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大鲸鱼对 机动战姬:聚变 的评价
我这内测就玩了,内测时候就提过一大堆建议,但似乎一点儿都没有改。
第一就是你成长的纬度太多了,而且又是前期全都开放了,身为新玩家,根本就不知道是先升等级,还是先打装备,还是先升级科技收益更大,体力又很少,角色又太多,试错成本太高了。
第二就是,升级卡等级,然后用相同星级的角色卡才能进阶,这种设计,在近几年的游戏中真的是很罕见了,这种设计本身就会造成很多的游戏卡点,增加培养难度,本不就是很好的体验。同样是卡等级,如果换成是材料突破,得到的反馈会好很多。另外就是,阴阳师他们搞这一套系统,他们有专门的白票池子可以轻松获得大量N卡来作为突破材料,但是这游戏里没有这种卡池,材料卡大部分来源还得是去抽卡池(我觉得有人会说关卡也会掉落阿尔方斯这种材料卡,但你如果要刷阿尔方斯做材料,为何不直接投放一种用于突破的道具呢?具体原因下面会写)。也有大量投放白达摩来帮助突破。并且还有观战位可以给材料刷经验。而且网易后续的游戏,都意识到了用角色来突破等级限制是不太好的设定,后续的游戏如神都,幻书,忘川等游戏都摒弃了这个设定害以用道具突破。虽然可能突破材料获取的难度可能并不亚于培养一个同星级的角色。但是,玩家会潜意识的认为,角色的价值远高于材料。另外,很多蓝卡,其实在玩家看来,也不是材料,也不会轻易用蓝卡去做升级材料,而类似于白达摩的阿尔方斯我觉得投放的又太少,会严重限制想要大批量养成角色的玩家。
第三就是,养成要素过多,而体力过少,角色要升级,装备,升科技,升技能等需要刷的。不排除后期还会增加新的成长纬度。我将一个角色的第一层科技全部升满,大约都花了600多的体力,这还仅是科技。而且现在看来,角色池都有几十名角色了,如果都要养成,那得花多长时间多少体力?有的人可能就要说,养一只主力队不就行了?但我觉得,这类型卡牌养成的,不就是追求养成全角色吗?
还有很多文案的问题,比如说体力那个东西叫啥,我看游戏里不同的地方,有叫体力的,有叫燃料的,有叫能量的,这种简直就是文案策划和测试的低级失误。同一种道具,不同地方叫不同名字,可见你们配置表和设计统筹之间有巨大问题。测试连这点儿显而易见的问题都没测出来,实在是低级失误。
第一就是你成长的纬度太多了,而且又是前期全都开放了,身为新玩家,根本就不知道是先升等级,还是先打装备,还是先升级科技收益更大,体力又很少,角色又太多,试错成本太高了。
第二就是,升级卡等级,然后用相同星级的角色卡才能进阶,这种设计,在近几年的游戏中真的是很罕见了,这种设计本身就会造成很多的游戏卡点,增加培养难度,本不就是很好的体验。同样是卡等级,如果换成是材料突破,得到的反馈会好很多。另外就是,阴阳师他们搞这一套系统,他们有专门的白票池子可以轻松获得大量N卡来作为突破材料,但是这游戏里没有这种卡池,材料卡大部分来源还得是去抽卡池(我觉得有人会说关卡也会掉落阿尔方斯这种材料卡,但你如果要刷阿尔方斯做材料,为何不直接投放一种用于突破的道具呢?具体原因下面会写)。也有大量投放白达摩来帮助突破。并且还有观战位可以给材料刷经验。而且网易后续的游戏,都意识到了用角色来突破等级限制是不太好的设定,后续的游戏如神都,幻书,忘川等游戏都摒弃了这个设定害以用道具突破。虽然可能突破材料获取的难度可能并不亚于培养一个同星级的角色。但是,玩家会潜意识的认为,角色的价值远高于材料。另外,很多蓝卡,其实在玩家看来,也不是材料,也不会轻易用蓝卡去做升级材料,而类似于白达摩的阿尔方斯我觉得投放的又太少,会严重限制想要大批量养成角色的玩家。
第三就是,养成要素过多,而体力过少,角色要升级,装备,升科技,升技能等需要刷的。不排除后期还会增加新的成长纬度。我将一个角色的第一层科技全部升满,大约都花了600多的体力,这还仅是科技。而且现在看来,角色池都有几十名角色了,如果都要养成,那得花多长时间多少体力?有的人可能就要说,养一只主力队不就行了?但我觉得,这类型卡牌养成的,不就是追求养成全角色吗?
还有很多文案的问题,比如说体力那个东西叫啥,我看游戏里不同的地方,有叫体力的,有叫燃料的,有叫能量的,这种简直就是文案策划和测试的低级失误。同一种道具,不同地方叫不同名字,可见你们配置表和设计统筹之间有巨大问题。测试连这点儿显而易见的问题都没测出来,实在是低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