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广之野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在山海经的设定里,共工是祝融之子,炎帝的重孙。如果说共工是我们的先民,则女娲本人,早已是先民之神,两者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据《淮南子》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也就是说,在那蛮荒时代,华夏大地上曾发过一次大洪水。为了拯救苍生,女娲用五彩石补好了天。
《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所记载的栗广之野,也许是洪荒时代,有个地方叫栗广之野,那儿有女娲之肠,化为了10个神。郭璞说,她们都是人面蛇身,而且千变万化。顾颉刚先生则认为,在甲骨文中“肠”和“船”字形接近。所以这女娲之肠,其实是女娲之船。由此咱展开联想,也许当年真的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女娲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
她带领手下(十个神,也就是十个子部落),建造了大船,载着百姓躲避洪水,寻找新的陆地。事实上,在甘肃天水有个大地湾遗址,里面出土了距今8200年的彩陶,那上面就画着一个女子的画像。专家认为那就是女娲。而且当地有女娲崇拜的风俗,秦安县就有个女娲祠。由此可见,女娲极有可能是栗广之野的女性部落首领!大洪水之后,华夏大地人口锐减。而在那样的母系社会,人们以采集为生,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女娲作为部落首领,便要想办法多增加人口。这才有了女娲造人的神话!当然,这只是专家的一种猜测而已。
事实上,《山海经》还有另一种说法。书中反复提到,当时存在着许多吃人的怪物,如天狗、穷奇、蛊雕、九尾狐等。根据《封神演义》的记载,女娲是万妖之王。那当这些妖想要吃人时,女娲该怎么办?杀死所有吃人的妖怪?作为万妖之王,女娲做不出来。那放纵这些妖,让他们肆意残害生灵?女娲是大地之母,她必然也不会做此选择。
于是,女娲用泥土造人。事实上,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这些所谓的人,本质上是一堆泥土,只不过女娲给他们加上了一口气而已。但这些“人”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在栗广之野逐渐与原本的人越发相似,逐渐看不出区别来,就连女娲自己,都难以区分。那么,究竟要不要把他们当做“人”?这大概就是一个所谓“众生是否平等”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