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继续2
2021/04/12167 浏览综合
(本篇内容可以对照游戏中的源氏pov。)
提到开头:很多的设定都是从游戏里面进行一个“合理化”。
“私以为,死亡即是终结。然,非也。”
不远处的残破的源氏宗庙,诉说着一个遥远且早以被人遗忘的历史……苦行僧远道而来,为历练,为修行,也为看尽红尘。
做为佛子,禅学经理早已熟烂于心,离登堂入室仅差临门一脚,佛曰:心中有惑,万事皆迷。于是,便以苦行为名,欲悟透红尘,随便积点功德,说不定下一步便可入大乘之境。
但在这庙处,他却察觉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心境。困顿,迷惑,这种心情,在路过或受施主所托超度亡灵时,四周禅境便是如此,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往常作法之处,负面情绪极度强烈,或愤怒、或嫉妒、或怨恨,但于此处,只能感觉到这种……很疑惑的心情。这种感觉十分奇特,犹如一口冰镇薄荷。入口微苦,让你察觉到ta的不适。但随即而来是冰镇的畅爽,和薄荷带来的清凉,你不会受到任何上述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且和往常的那种癫狂感截然不同,你反而会察觉你的心情十分平静,如止水一般通透。然而清澈的水中,却没有一条鱼,让你觉得十分遗憾……
慧眼展,禅境现——欲渡众生却悲苦久矣。不得死,不得生,以灵而存却不得实型。四周空寂回存,彼岸诡花,浩月凌空,樱飞四漫。残烛镂灯,微光点星,是于非凡之境,未知之地,却不恐惧,反更似有心安魂定之感。
宗庙残破,位牌也可能是由于有贼经过,被翻的凌乱。地上跪着的尸骨,具体是谁无从考证,只知道是源氏家族相关之人。佛子本以为正是那尸骨作祟,且正欲一同往常一样对着尸骨进行去咒净魂之术时,直觉让他察觉到了不同。其实也不用直觉,位于案上的那把刀,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却依旧散发着微微的寒意,刀锋之处,更让人察觉到一种悸动的杀意。而此物仍然摆放在此处,更是让人有一种怪诞之感。
趺跏而坐,沉心入灵。便觉“灵”的微弱的呼唤。
“缘(原)来如此。”佛子感叹……
“不眀白,已经履行约定,让其获得了天下,为何还要让私战斗?剑不应为不义的名分出鞘呀!” ……“想要终结战乱创造没有战争的清平世界,与同有此愿的兄长立约。” ……“然,战争既已结束,私……再无价值。只会成为大业的阻碍而已。”
佛子听罢,曰:“确实如此,然,而此世间又再入混乱。且战争又起,你的使命远未结束,且阁下武功高强,当有救世之心,且以此剑为渡世之法。更从禅境可知阁下之心境高洁为世所少有,想来必可免为歹人所用,由此,不如入世。于此处空叹扰心,必只是心结……是了,入世,贫僧直于佛者自居,自以为自已超然,亦是入妄矣……”…………
“入 世?”……“也罢,于亡者之呆的越久便越有可能被这周围欲念蛊惑。想来,兄长当时之愿,除去还世界清平,更有探索武道之巅之意,且此为天下武者共同之宏愿。私,也想为自已而活一回。”
“施主,当切记汝兄长之言,切莫随性而为,不如,以噬杀之刃为不杀之刃?此为愿景,为当务之急,更为天下共事!……是了,佛曰:以有涯求无涯,殆矣。若不得愿,贫僧亦不希望施主因执堕魔。”……
……(设定展开)
此僧转佛之言(以有涯求无涯,殆矣。),于凡者,是至理,其言当谛听之。然于一道主,此言大谬,且谬处有三……
剑非人灵,其岁远甚于凡者。而其更为奇剑,是不以年月所侵。其名曰“村正”,是曰以杀止杀,更是曰以道断道。
道,无本心,无意性,更无以控者,若说其曾堕于冥界,或遁入此境,是机缘巧合,是命中注定,更是命运使然。——“蚀”至,道亦不存,若有一线生机,也此,必此,唯此处而矣。
道,本就不朽不死,更于其而言,道之质为原欲:人性向善,欲也藏于心。更不言衣食之为,其本质即侵杀撩夺。——此,为道意。道,名为杀,欲,名为杀。此绝非止境,也永无止境。唯此,是死亡,对其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