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替的小卖部
小卖部可以说是占领了我们童年记忆、
是孩童的乐趣!
是友谊的见证!!
是顽皮的哭泣!!!
是很多很多,都充斥在自己的脑海里~
对孤独的都市人来说,陪伴了我们同懵懂孩童长成游走四方大人的小卖部,连同那个帮我们免过零钱,进过不好买的杂志,提醒过下雨记得带伞的店主一起,已经成为我们的的依赖。
壹~
在19年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公安部联合发印《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在原则上要采取自营方式供餐。同时食品小卖部和超市要退出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的行列。
减少了很多无证营业小卖部,也减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当然这样也是为了祖国未来的花骨朵!!
贰~
对我这个年龄段的打工人来说,周边的小卖部在我眼前慢慢消逝。在小区内,那些小卖部往往都是小区内夫妻店,给予了小区居民极大的方便。偶尔会在家长的要求下,跑跑腿,买些油盐酱醋以及烟酒,还能挣到一点零花钱,给自己买点零食、小玩具。
现在取代的是那些连锁便利店、超市,以及足不出户的外卖服务。
叁~
根据TIME-WEEKLY《便利店:鲍德里亚笼罩下的城市之光》的研究理论,消费的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种抽象的记号,背后暗藏一连串的意义和指向。
便利店,就是这种带有个人情绪和主观意义的存在,它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一种符号。
很显然,不少人已经把便利店很好的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了,这里是提供便利生活的消费场所,是提供安全庇护的沟通地点,亦是记录私人生活节点的记忆小屋。
我们还沉浸在小卖部烟酒店消失的难过里,就说明便利店对我们的文化入侵还不够深刻。
尽管每天早上上班我都要去便利店买饭团,每天中午也要去逛一圈买个零食冰激凌之类的,每天下午茶时间,跟朋友聊聊天。
肆~
自从这条街开了一家便利店,小卖部就都倒闭了
其实夫妻经营的小卖部,如果说真的有人不愿意他们离开,那一定是我们这一代人,因为那些塞得鼓鼓囊囊不太规则的货架之间,藏有我们的童年。
然而小卖部们还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了。
先是学生时期门口的小卖部,变成了各种新颖的商铺。
在是儿童时小区内,老爷爷开的小卖铺,也因为时间流逝。远离了老旧的社区,慢慢没了踪迹,只余下曾经的空屋。
想起来这么一句话,“每一个即将消失的事物,都会成为我们所缅怀的。”
但便利店更适应现代人的节奏,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更安全,更便捷。
24小时的便利店,成了我们新的感情寄托,看到那盏或蓝色或绿色的招牌,就有一种新的安全感,正在慢慢占据潜意识。
所以小卖部,它必然要被替代。
不过别怕,新的回忆总会代替旧的。
不知道未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店,还会和人们,发生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