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 - 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 - 雨水 - 文字版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19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
二十四节气之 -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 - 春分 - 文字版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
二十四节气之 -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 - 惊蛰 - 文字版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