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与“《绝区零》首发冲进畅销榜TOP3”、“《绝区零》没开服就打爆138个国家和地区下载榜”同时发生的,是当天晚上“绝区零 无聊”登上了微博热搜。
头两天你会看到许多玩家反馈,《绝区零》这游戏玩着玩着,甚至会让人打起瞌睡,频繁的走格子与短暂的打斗场景交织,“强烈的割裂感”。
是真的有那么无聊吗?
游戏批评试玩多日的判断,问题倒不一定出在《绝区零》的“玩法内容”,而在于《绝区零》的“赛博美术”,潜入绳网走格子的场景滥用霓虹光效,而打斗场景则是经常激活QTE将镜头拉近拉远,两者都伴随复杂色块的频繁闪屏,因此可能会给屏幕前玩家的视觉造成相对常规影像内容更多的疲劳,瞌睡其实就是玩家大脑对于视觉疲劳的应激反应。
因此,游戏批评强烈建议您尽量不要在弱光环境下长时间游玩《绝区零》,尤其应该杜绝躺在床上托举游玩,避免瞬时昏厥手机平板砸烂您的鼻梁。
每次战后结算,屏幕上的字母马上要开始闪烁之前,尽量把视线移开。
顺应身体直觉,一旦感觉困倦,尽快放下游戏设备小睡一会儿。
好了,忠告写在最前面。
《绝区零》这套到处是小屏幕大字母闪啊闪的表现技法,追溯起来是谁的锅呢?
一定是波兰蠢驴的《赛博朋克2077》。
“赛博朋克”的中国化,后来就体现为一种名叫“都市潮酷”的概念,经常表现为与街头、涂鸦、嘻哈、电音与扭蛋潮玩等元素的融合。
差不多两年之前,我们看到游戏葡萄发过这么一篇文章:
“都市潮酷题材,(中国)游戏行业新一代流量密码?”
除了当时PV首曝不久的《绝区零》,文章里还列举了好几个“都市潮酷”样例,番糖网络的《猫之城》,莉莉丝的《神觉者》,烛龙的《白荆回廊》。
“年轻人一定会喜欢”。
其实在游戏批评的记忆里,那个夏天最早把“都市潮酷”相关的热词买爆的是《跃迁旅人》,后来《跃迁旅人》的故事就没必要细讲了,可以总结为跑路了又跑路。
《猫之城》呢上线后数据也一直不是太好,直到24年初仿效《跃迁旅人》,发布了一个“重铸计划”,中止了游戏内容更新,预计到8月下旬能够看到一个“转生新游”。
莉莉丝的《神觉者》,年初改名《众神派对》,终于在国内市场上线了,投了一波短暂的集中宣发,反响一般,上线半年在国区畅销榜TOP200已经不太能看到这个产品,莉莉丝的同学出台也不太拿它讲故事了。
烛龙的《白荆回廊》,“为二游作出玩法革新”,第三方估测五六月的收入可能只有一月首发时的不到1/10,口碑反转反转再反转,数值疯狂膨胀再膨胀,不知道下次某些媒体同学要论证“腾讯懂不懂二次元”,是否还好意思带上《白荆回廊》。
是吧,就像近年在中国的许多行业发生的,把“流量密码”当成灌装氮气,试图加速弯道超车,结果经常都是翻到路旁的阴沟里。
玩法与运营不靠谱,你什么题材什么密码都不好使,胖如腾讯也托不住。
我们先来谈谈《绝区零》的玩法。
很多玩家都会反馈《绝区零》的打斗设计非常单调对不对,要么就是平地AAA,要么就是瞪死了BOSS身上放黄光,打出招架弹反或是极限闪避,声效与振动反馈高度致敬《只狼》,有没有接上手柄玩完全是两个游戏。
这里存在一个根本性的体验分野:玩家是否能够在进入游戏的头五天内,30级之前,抽到首个UP限定角色鲨鱼妹。
几乎只有抽到了鲨鱼妹的玩家,才会从鲨鱼妹的冲刺打击出发,认真去研究每个角色的独有出招机制。
以鲨鱼妹为例,有没有以冲刺技能入场,是否持续打出冰伤,不同的运动战操作手法,与QTE切替顺序,不同玩家以相同阵容与练度打出的伤害差异可能相当大,《绝区零》实际存在不亚于《原神》的手部乘区开发空间,后期会随着新角色的推出逐渐丰富。
但是对于没有坚持到抽出鲨鱼妹,或是小保底抽歪了的多数玩家而言,《绝区零》的初期动作乐趣确实就绑定于招架弹反与极限闪避的运用,与《战双帕弥什》与《鸣潮》路径雷同,不接手柄甚至体感不一定比《崩坏3》更出色,那6分左右的及格评价当然就是你应得的。
开服邮箱里只有一张限定抽卡券,玩家首周爆肝30~40小时,攒起来的资源不一定够抽一个小保底,攒够还有50%可能抽歪了,缺乏动力去深入钻研游戏机制,难道还能责怪玩家?
我们再来谈谈《绝区零》的运营。
上线只有一周的新游,实际上没有太多“运营”可说,真正可说的,实际上就是“送多少”。
限定一抽。
而《绝区零》的所有买量投流,跟玩家宣传的是,公测白送180抽,“抽到爽,爽爽抽”。
其中玩家真正希求的限定抽卡券,登录7天陆续能够拿到10抽,7月11号开始才能陆续领取后续10抽。
当然,在今天的整个国产二游同业,“大家都是这么骗的”。
大家都这么骗所以你也这么骗吗?
不仅自己骗,你还让老板出镜跟你一起骗,然后你家老板就被做成各种梗图表情包,在贴吧在NGA被反复转发嘲讽。
可以考虑让发行策划团队整个毕业了,这不应该是米哈游的水平。
事实上,在游戏批评看来,《绝区零》整体都是一个“很不米哈游”的产品,如果是出自盛大出自游族,似乎更加“正常”。数年前在盛大在游族的产品线,确实也看到过以漫画分镜表现剧情的尝试,不好说《绝区零》这个项目有多少是后原神时代更加膨胀的米哈游,从逐渐没落的曾经上海游戏巨头们吸走多少毕业员工的成果。
过去半年游戏批评聊过两个产品,一是《射雕》,二是《鸣潮》,这两款产品的共通特征,都是“克制不住对于《原神》的崇拜”,过度借鉴,好的坏的滥抄一通。
而在于米哈游与《绝区零》,呈现出的则是克制不住对于日企Atlus与《女神异闻录5》的崇拜,几乎是1:1复刻了某种可探索的日式文化街区,一日四时变迁,不时要求玩家躺到床上睡觉,睡前又一定要拿起手机浏览新闻。
许多游戏功能,像是邦布强化与武器购买,完全可以集成到菜单里,却一定要以改装店与玩具店的形式在街区上呈现。
很多很多设定在《绝区零》的动作核心而言都是不必要与冗余的,看起来完全都是制作人的P5崇拜在作祟,迷信某些代入感与仪式感的复现。
在游戏批评看来,如果《绝区零》是由米哈游以外的国内游戏厂商出品,那么大概率在半年后,它也是要翻在沟里的。
但是因为《绝区零》是一款“米哈游产品”,你可能会看到《绝区零》的数据与留存在初上线的蜜月期后快速下滑,然后米哈游不得不“多送一点”,抬升每个版本的“工资”,下滑会逐渐趋平,最终可能落到与《崩坏3》平齐的位置上,但绝大概率不会出现半年腰斩腰斩再腰斩,单月收入只剩开服1/10的境地。
“免疫暴死”,这就是米哈游今日的品牌价值。
如果《绝区零》能够做成某种玩法更专一,完全不存在都市跑图与走格子解谜任务的型态,把游戏的主打内容集中在各种肉鸽与“恶战”、“拉力”,相信能在继承自《崩坏3》的动作核心玩家那里得到更多认可,会有更好的舆论处境。
这里或许就体现出米哈游的守成困境,对《原神》奠定的养成框架与变现方法极度路径依赖,不敢作出任何简化创新或是优惠的尝试,即使新游的成长学习模型与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团队依然只会参照“大家都在这么做”的方案来执行。
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月卡玩家每个限定卡池首次抽取,限定命中率加上20%;通行证玩家每个限定卡池首次抽取,限定命中率加上30%。
首先让愿意稳定上供大小月卡,稳定堆砌沉没成本的小氪基本盘,抽个鲨鱼妹稳定不歪?
怪话写在最后。
在游戏批评看来,《绝区零》作为“米哈游产品”,这次发生的最严重故障,是首发阵容没有拿出任何一个能够让多数玩家都能发自肺腑喊出一声“老婆”的女性角色。
鲨鱼妹很强,猫又很可爱,格莉丝很帅,但是这些女性角色都不像是《原神》的刻晴与甘雨,或是《星穹铁道》的布洛妮娅与希儿,人设饱满的同时兼具强烈的性张力,能够在产品的运营方法存在大量负反馈的压力下,从下半身紧抓玩家的留存。
早一个月上线的《鸣潮》,同期在1.1版本推出的是今汐与长离,很容易从玩家反馈判断米哈游与库洛,究竟是哪一家厂商在这个夏天做出了更优秀的“二次元游戏”。
一款“米哈游新作”,没有能够让玩家“发现更好的老婆”,那你就是一坨鸡肋。
而在《绝区零》后续的一两个版本,似乎确定了不会有太大改善。
在这个意义上,《绝区零》或许确实更贴近某些“米家粉丝”新近在舆情冲突中提出的诉求,“与二次元切割”。一个游戏里明明有着各种萝莉、御姐、女仆嗨丝,充满“动漫元素”,但不知怎么的每一个角色的设定性张力都不足以让你“认领老婆”。
而这样一个游戏里,仍然充满着米哈游标志性的六格圣遗物养成,180抽大小保底,标准的“米家产品”。
也许是你应得的。
不能让玩家发自肺腑喊出一声“老婆”,你做的还能叫“二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