濷:战巡论III
战巡薄皮吗?
在不考虑技术差距的情况下,所有的高速舰都会在火力或防护上面逊于同吨位的低速舰。
那如何解释无敌/声望?一般的回答是:
费舍尔是准备利用更优秀的机动性保持更远的交战距离,凭借自己更优秀的火控打击敌方的铁王八。
当时的15in软被帽AP的确比较难对付倾斜的6inVC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作者:Whitehorsedak
由于作者标注了不可转载(当然我也没那个钱),在此只能附上链接加一点点断章取义。
(1)包括费舍尔在内的英国设计决策者,对于战巡防御力问题有着敏感和清楚的认识,对德国建造的战巡也做了有效的回应。
(2)所谓英国战巡防御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指12寸战巡和开战后的急造战巡。对于前者,在设计建造时并不存在足以参照的假想敌,且受到财政的极大制约;而开战后的15寸战巡,则是由于急造需求和战时情报造成的。
(3)英国战巡防御不足的历史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1912年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的决策打乱了英国战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历史叙述的扭曲。
费舍尔的态度从1905年那个设计委员会报告以来一直都是,火力速度最重要,然后是合适的防御。火力速度达标的前提下,防御补强是支持的。
这是英德战巡的建造时间表,想弄明白整个事件必须先明白各自的假想敌到底是谁,不然就和拿胡德与俾斯麦相比,毫无意义。
实际上,狮面对所对标的德国战巡,防护是完全合格的。
而计划与德弗林格,马肯森对标的QE又因航速问题而被划出了BC的范畴。
而声望,简单说就是,这是一级以建造速度与航速为首要要求的战舰,其防护能力被毫不留情的牺牲了,换来的则是在一年半内完工的前所未有的建造速度(德国战巡的建造时间是其两倍,早于其动工的马肯森级从未完工)。
事实上,声望级就算不故意牺牲装甲,也很难做到足够的防御。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建造平衡的战列巡洋舰/高速战列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胡德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认为声望级防护不足,大舰队在1915年继续要求新建战巡,于是有了胡德号(海军将领型)的计划。杰里科给该级提的基本要求是,15寸主炮,32节航速,以及尽可能强的防御力。然而结果是:
该型战巡的设计吨位达到前所未有的36000吨,而装甲重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万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QE和R级战列舰,是狮级战巡的近·乎两倍。然而主装甲带仅有8寸,比狮级还要弱,显然无法应对其假想敌马肯森级的350mm主炮,更不用说错误情报中的15.2寸巨炮。
QE:
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在丘吉尔眼中,是一种用来和德国战巡在舰队战里对位并战而胜之的东西。在当时的英国海军认识中,QE就是应对新式德国战巡的。或者干脆说,QE就是战巡在1912年之后的继承者,当时的人们已经相信快速战列舰就是战巡的未来与归宿,因此有了QE就不必再造战巡了。
如果将QE纳入英国战巡的发展谱系,则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它说明英国人在强化战巡防御力和战列线交战能力这一点上走得比德国人远得多了。
——虽然,这并不能掩盖QE的重大失败:航速的不足使它无法取代战巡,也因此被排除出了战巡的发展谱系。
——————
英国战巡相对防护最差的时代是1914-1916年,这也不是谁不重视,核心问题是15寸火力-32节航速-足够防御力的不可能三角。
这里面32节航速的要求影响最大。巨大的动力舱,巨大的船体,就是10000吨装甲也只有8寸装甲带了。
为什么要32节呢?因为情报说德国新式战巡能跑30节,说兴登堡、马肯森马上要完工。
事实上,这些赖以决策的情报是错的。但这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
——————
从1905年的X4设计,到1907年战巡方案E,再到1909年的狮级,到1911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型,再到1914年戴恩科特的30节高速战列舰设计Y,这一被隐藏的战巡发展线索,充分说明RN对于战巡防御问题的认识远远超出目前所知的通行叙事。认为英国战巡不重视防御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英国战巡遭受的这一评价,恰恰来源于1911年新式主力舰建造决策中,决策者对防御和决战功能的过度强调。
1911年以后,伊丽莎白女王型快速战列舰一度被认为足以取代战巡。它占用了战巡的配额,被赋予了战巡的决战与舰队职能,在1912-1914年的造舰计划中完全顶替了战列巡洋舰。结果却因航速问题,无法真正取代战巡。因为QE被通行叙事排除于战巡这一舰艇类别之外,重防护的德夫林格级与马肯森级的比较对象,成了早其一代、原本对应11寸战巡的狮级,和晚一代的急造战巡声望。
在1914年,RN试图重新返回到狮级所代表的平衡的战巡上去,即戴恩科特的30节高速战列舰设计Y。然而战争的爆发迫使其只得迅速补建不平衡的急造战巡。而到一战爆发之后的情报环境下,再追求平衡的战巡设计已经不再可能。胡德的原始方案虽然在装甲重量上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防御依旧单薄。当防御终于被修改得勉强合格时,吨位已经突破41000吨,火力仅相当于26000吨的R级。